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国外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测算国外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可以正确判断和估计对外开放和利用国外资源的程度及水平 ,这对制订对外经贸政策 ,充分利用和有效控制国外资源并促进经济增长 ,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基于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建立了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贸易性商品进口等三种国外资源形式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模型 ,并对模型的贡献系数进行了动态分析 ,该模型与投入产出模型相比 ,具有操作简单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并可用于动态分析和预测 ,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国外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模型与应用@刘德学@樊治平… 相似文献
3.
4.
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对经济的价值普遍得到关注.为了研究高等教育对湖北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建立估算模型的基础上,以1997-2010年湖北GDP、人口数及教育程度的数据为分析对象,通过Cobb-douglas模型对高等教育对湖北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行估算,得出高等教育对湖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92%.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湖北经济规模收益递增,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湖北资本投入相对较低,劳动密集型仍然存在;湖北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仍然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扶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9,(22):225-225
索罗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理论模型的贡献和对计量模型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索罗在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方面的贡献进行梳理,从而对索罗在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进行评述。从总体上上看,尽管索罗模型存在着一些缺陷,但是索罗模型仍然有其重要的理论地位,它搭建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少不了人力资本要素的贡献。基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机制,采用泛珠三角9个省区数据,测算了各省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小。研究发现:泛珠三角地区的人力资本还存在着贡献率不足、结构失调、地区发展失衡等问题。相对而言,广东和福建的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状态较好,而其他省区则较为落后,地区内差距较大。据此,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泛珠三角地区人力资本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外贸易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对外贸易则以高于GDP的速度增长。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角度入手,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方法,并以山东省1995—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山东1995—2006年期间的对外贸易贡献加以测算,分析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构建CES生产函数和C—D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组合模型,分析了1979--2007年劳动和资本的密集程度及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年均增长率较低,劳动密集程度大于资本密集程度,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值为35.5%,我国经济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属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以1985年到2008年的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科技进步的时间序列等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浙江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浙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索络增长速度方程把经济增长因素划分为两类3种,利用它们的贡献把经济增长方式分成三大类别8种类型,并做了经济增长方式类型划分的实证分析。最后,给出经济增长方程,表述诸增长因素之间交互增强的经济增长机理。 相似文献
12.
彭穗生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4,(4):76-81
传统增长理论强调产业贡献的作用,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已经不能充分解释经济增长。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产业贡献率的作用,以广东1979—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改革开放33年来广东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路径机理,结果显示,三次产业升级对产业贡献率均有正向作用,但弹性大小并不相同,三者的协同作用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小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4):438-441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1992~2006年内蒙古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内蒙古近15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平均资本贡献率为61.69%; 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平均劳动贡献率为5.08%; 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较为有限,平均技术进步贡献率为33.23%. 相似文献
14.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对福建省1996—2008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全国比较后发现,教育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福建省从业人员的受各级教育的年限较全国平均水平低。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教育投入,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以提高高等教育对福建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增长模型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以及1996年到2007年有关数据建立适合安徽省的生产函数,确定影响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要素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进行测量和分析,发现安徽省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资本驱动性,近10年安徽省技术贡献有下降的趋势,劳动力投入规模已经达到最大,单纯地依靠劳动力的投入不仅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且还有可能降低经济的增长速度,需要重视适度投资、培养人力资本、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增长因素连续变动的假设下,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及由此导出的增长速度方程,不采用差分近似,而直接用微分式测算经济增长因素的贡献率,并据此对我国建材工业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增长多因素模型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资本、劳动投入、制度和产业结构4个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测度了它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弹性和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投入,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1%;其次是制度因素,其贡献率为19.03%;产业结构、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0.55%、9.61%。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海东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19(3):16-20
以1978—2008年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为依据,运用协整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福建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非一致性,而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劳动产出率的提高对促进福建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这说明劳动生产率增长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促进福建省经济的持续增长,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构造的模型测算东北三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Ch发现,黑、吉、辽三省在1990-2005年期间的Ch分别为1.40%,1.25%,1.55%,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分析结果表明,Ch的高低受市场化程度、教育投入以及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东北三省需要密切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的联系,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并推进经济与教育领域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