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礼记·曲礼上》说:“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郑氏注:“讳,辟也”。即忌讳或回避的意思。“入门而问讳”,即是拜访的客人为尊敬主人,事先应了解主人已死祖、父的名字,在谈话中注意回避,这是一种礼貌。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一般臣民为表示对于帝王将相或尊长以至他们的祖、父的尊敬,都不得直称他们的名字,必须用种种方式加以回避,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避讳。这种避讳,开始是出于敬鬼神,只限于对死者,“生者不相避名”,后来扩大为对生人;开始只是一种社会习尚,后来著为律文,违者则受到社会谴责或律令  相似文献   

2.
避讳是一种古老的礼法制度.避讳制度在秦汉时期有了新的发展,避讳成为皇权专制的工具.在汉代,实行"同训代换",避讳的范围拓宽,如嫌名避讳、避皇族和外戚之讳等,而生者称讳是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书生与帝王     
文人与帝王,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就其作用来讲,实际上亦无高下之分,只是人们极易看到帝王身享荣华富贵、手操生杀大权,而看不到学者文人是无冕之王,是社会精神的主宰罢了。不过,必须看到的是,学者书生或是文人雅士是与帝王格格不入的,文人书生也绝对做不了开国皇帝,其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四千年间国君的称号甚为简单。当初称王,王下有诸侯。其后诸侯完全独立各自称王。最后其中一王盛强,吞并列国,统一天下,改称皇帝,直至最近的过去并无变更。称号的演化虽甚简单,内涵的意义却极重要。专就皇帝成立的事实经过而论,可分下列诸步骤:─— (一)列国称王 (二)合从连横与东帝西帝 (三)帝秦议 (四)秦始皇帝 (五)汉之统一与皇帝之神化 (六)废庙议与皇帝制度之完全成立 参错在这个史实的演化中,还有各种相反与相成的帝王论。本篇专以事实为主,帝王论与当时或后世史实有关系者也附带论及。一 战国以前,列国除化外的吴楚诸国外,…  相似文献   

5.
避讳絮语     
避讳絮语李建信进讳有两义,一属语言运用问题,一届历史文化问题,本文只从历史文比这个角度讨论,它的含义应是: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或写文章时回避国君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而用其它字代替或缺笔写,逐渐发展到进皇妻、皇子的名字,避权贵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自隋朝创立科举考试,历经唐宋直到明清,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是封建社会后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但是在科举历史上,有些人"金榜题名"做状元,并不是因为成绩特别优异,只是因为皇帝或主考官特别看中了他们的名字;有的人落第,也不是因为成绩低劣,只是皇帝或主考官讨厌他们的名字。历史上的状元常常出现"名字比成绩更重要"的奇闻趣事。  相似文献   

7.
<张胜温画卷>的作者张胜温应该是一位汉族画家.<画卷>第103开为<南诏历代国王礼佛图>,画面为南诏全部13位国王礼佛的场景,每位国王和王后的头上都有标志着身份的直行正书文字加框题榜,题榜中题写着各位国王和王后的帝王号或名字.其中6位国王的形象,来自<南诏图传>.这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且最完整的关于南诏历代国王名号的资料,因年久剥泐,部分文字巳很难辨认,笔者对此进行了辨证、补充.  相似文献   

8.
《南诏历代国王礼佛图》图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温画卷》的作者张胜温应该是一位汉族画家。《画卷》第103开为《南诏历代国王礼佛图》,画面为南诏全部13位国王礼佛的场景,每位国王和王后的头上都有标志着身份的直行正书文字加框题榜,题榜中题写着各位国王和王后的帝王号或名字。其中6位国王的形象,来自《南诏图传》。这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且最完整的关于南诏历代国王名号的资料,因年久剥泐,部分文字已很难辨认,笔者对此进行了辨证、补充。  相似文献   

9.
依据帝讳字来判断古籍版本是版本鉴定的重要手段。明清帝讳字在文中有的是避讳字,有的不是避讳字,一定要判断准确;它们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决定作用,有的是佐证作用,还有的是作者书写或是刻书人的习惯,而不是避讳字,对于这些务必析离清楚;古代亦有代用字,那是约定俗成的,史书上有文字记载的,只是到了现代成了难理解的问题了,弄清这些,对于古籍版本的鉴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域名,企业的“名片” 就像新生儿要取名、报户口一样,在Internet这个电子空间里,上网的企业或机构必须有自己的名字,以便相互进行联络,这个名字就是网络域名(Domain Name),也就是网络地址。 一般域名的格式为:商标名(或企业名)、企业性质代码、国家代码(中间用点隔开),例如东方网景公司域名为:east.co.cn,其中east为公司名,co代表该企业为商业机构,cn代表中国。 互联网上的域名分顶级、二级、三级等。级别越低,域名越长。顶级域有三类,第一类是国家地区级顶级域,如  相似文献   

11.
戏说"一"字     
万事开头难,"一"字最难写.先说帝王家,再叙众生相.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名戏诸侯,实戏江山,周天子在诸侯中的威信从此一落千丈.明朝崇祯皇帝,原是一个欲有作为的人,误中反间计,错杀兵部尚书袁崇焕,自毁长城,大概是他一生中下得最臭的一着棋.  相似文献   

12.
皇帝与科技     
在人们印象里,古代皇帝是封建的化身,很难把他们与科技文明联系起来。然而,在我国历史上的确出现过几位重视科学技术和科学人才的封建帝王,他们在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王莽与第一次科学专家会议  相似文献   

13.
文字产生时同绘画艺术就有密切的联系,两者都采用了相同的表现形式,在这个意义上看文字和绘画的起源是一致的,即“书画同源”,既然如此,文字画及其演化结果—一原始文字都必须蕴含绘画艺术的美学意识,具有利用形式来表现美,反映美的特点,也说明汉字在形成之初,在形式上就有了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使汉字形体具有可供欣赏的功能。汉字是一种方块形体,表意象形,构造复杂的文字,有它独具特色的形体结构。汉字的结构可概括为上下结构(包括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包括左中右结构)和内外结构三大类型。从实质上看,汉字这几种结构不…  相似文献   

14.
自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到鸦片战争爆发,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列入了帝王世系表的封建皇帝有269人。其中只有刘邦、朱元璋两人是通过组织农民起义,从旧有封建统治者手中夺得政权而当上皇帝的。刘邦虽是个农民起义首领,但他是“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每酤留饮,酒售数倍”的“泗上亭长”,大概是个中小地主出  相似文献   

15.
许多同学都喜欢标新立异,喜欢给各种文件重新取个自己喜欢的文件名。可有的同学还不会对文件重新命名,或者只会一两种重新命名的方法。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更换文件(夹)名的几种方法,给你一个全新的文件名。 方法一 在“我的电脑”或“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找到这个文件或文件夹,然后用鼠标右击该文件(夹),选择“重命名”选项,在原文件(夹)名的位置就会出现一个方框,在其中输入新的名称就可以了(如图)。例如,你可以把方框中的“图片收藏”改为自己喜欢的文件夹名,比如“蜡笔小新”之类有意思的名字,当然最好是好记一些的名字。 …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的欧洲,有一种古老的禁忌就是不愿把自己的名字透露给陌生人,以免陌生人对自己施展魔法,因为当时人认为,一个人的名字就代表一种特征,这种特征就能决定人的一切。如果你知道一个人的名字,你就会了解到关于他的某些事情或一切事情。研究命名是引人入胜的,我们可以用一两个词(如林奈命名系统)来概括表达新发现的矿物、植物、动物或行星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自夏商以来,我国君主权位的继承一直实行世袭制,公开立储。到了清代第三位君主雍正皇帝时,他却下诏废除公开册立太子的传统做法,创立了由皇帝生前秘密确定皇储的制度,即由皇帝在诸皇子中选择合意者,将其名字亲自写在纸上,一式两份,一份封藏在一个锦绣小匣中,只让宗人府令一人知晓,放置在乾清宫内御座上方的“正大光明”匾额后;另一份密藏在皇帝身边,以便他日归天之后与“正大光明”匾额后的谕旨相互印证而生效。皇帝临死前,召集朝中重臣启匾开匣,宣布新立皇太子的名字。皇帝驾崩后,皇太子即可登基,成为合法的新皇帝。  相似文献   

18.
英语委婉语是人们日常生活或政治生活中为含蓄、避讳、掩饰或欺骗的需要而产生一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9.
家族与政治     
法国著名导演雷纳·克莱尔曾言:“凡人不会因为自己没有成为帝王而痛苦,而帝王可能会因为自己成了一名凡人而痛苦。”有时,生于什么家族,就注定有什么样的命运,当然有时,命运也会改变。  相似文献   

20.
宴飨是一种行于朝廷的宫廷礼仪活动。宋代宴飨分为大宴、曲宴以及节日赐宴等。宋代大宴是皇帝参加、规制最高的宴饮活动,一般在春秋二季之仲月、皇帝或皇太后生日、郊祀或籍田礼结束、皇帝巡幸回京以及国家大庆时举行。宋代大宴在殿庭陈设及座次安排上均有等级规定,南宋大宴较之北宋,陈设从简。宋代大宴不仅在程序、用乐方面设定了一定仪制,而且针对大宴违礼现象制订了相应的纠察弹劾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