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柴油机功率实船测试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对于其中的示功图法,探讨了对指示功率有着显著影响的上止点误差修正方法.分析表明,NOx排放实船测试中,对于精确测录的发动机P-φ示功图,通过适当的上止点误差修正,可以用于实船功率测试.  相似文献   

2.
针对有杆抽油系统的泵示功图识别及产液量计算问题,以地面示功图为基础,结合抽油泵的工作原理,借助泵示功图,研究一种能较为准确定位抽油泵游动、固定凡尔开闭点的方法,并用其确定以任何形式呈现的泵示功图的凡尔开闭点位置.实际数据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抽油井产液量计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作者开发的柴油机工况监测诊断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理论的数字滤波法,采用该方法处理内燃机示功图,可以消除通道效应对系统测量精度的影响;并在分析内燃机燃绕特性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校正测量上止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姜水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9):7723-7727
上止点位置准确度,对内燃机燃烧分析有重要影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用"倒拖法"计算内燃机动态上止点,设计了上止点修正系统,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在软件设计算法中,首先对内燃机缸压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再通过比较几种插值方法和线性拟合方法得出差值误差大小,找到最佳插值方法和线性拟合方法,从而得出内燃机上止点修正值并在JX493内燃机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抽油机井抽油泵作为容积量油器,以理论示功图为基础,通过封闭曲线的曲率确定有杆抽油系统深井泵的游动阀、固定阀的开启点和关闭点,从而提出了有杆抽油系统单井示功图量油的理论及其数学模型。通过抽吸参数计算每冲次抽油泵的理论产液量,依据柱塞泵示功图的特征对泵内液体的充满程度、气体影响、漏失等进行校正,进而计算出单井的产液量。利用示功图检验产液量操作方便、快捷且直观,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内燃机示功图的测量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数字化的测量和处理系统及气电示功器两种不同的方法测量了示功图,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此外,用具有自动转换开关的压电石英传感器测量了低压示功图,为确定压电示功图的压力零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压力零线的修正方法,给出了示功图分析应用的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7.
周斌  邢林林  张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2):4788-4796
示功图凡尔开闭点的精准识别对抽油机井工况诊断、功图计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示功图凡尔开闭点识别研究局限性,结合大数据环境下抽油机井生产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示功图凡尔开闭点识别精准性和实用性,提出一种基于八方向链码形状匹配的抽油机井地面示功图凡尔开闭点识别方法。首先对理论示功图和凡尔开闭点物理表示意义进行分析,用自定义的八方向链码对预处理后的地面示功图进行轮廓提取,再建立形状匹配库,在设定的迭代次数内进行轮廓光滑和链码压缩直至形状匹配成功,最后根据匹配形状定位规则定位凡尔开闭点。应用该方法对胜利油田某区块1650个地面示功图进行凡尔开闭点识别,并将定位的凡尔开闭点运用于60口抽油机井11种工况的识别,基于该方法的识别效果比已有的基于四方向链码多边形近似凡尔开闭点识别方法提高了近1%。结果表明精确识别凡尔开闭点有利于提高抽油机井的故障诊断率和产液量功图计算精准率,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游梁式抽油机示功图的间接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来测量游梁式抽油机的示功图,建立了示功图的间接测量模型,并介绍了示功图的计算过程.提出了通过同步点信号来获取抽油机电机功率与光杆位移对应关系的方法.给出了该测量方法在现场的试验结果,并将间接测量的示功图与直接测量的示功图进行了比对,两者误差比较小.  相似文献   

9.
东风EQ140汽车发动机采用顶置式气门机构,这对发动机配气相位的测量带来了一定困难。目前大多数保修企业均采用不装气缸盖以便确定活塞上止点的“测量点”方法来检查配气相位,由于这一方法未能考虑气门间隙的调整和配气传动机构运动部件累积间隙造成的误差,因而影响测量准确性。本文将提出在发动机装配、调校好后,用“测量点”法综合检查配气相位,并就如何准确确定活塞上止点,提出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0.
泵示功图单井自动量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井下泵示功图为基础,结合油井工况自动诊断技术,通过封闭曲线的曲率确定有杆抽油系统深井泵的游动阀、固定阀的开启点和关闭点,从而提出了有杆抽油系统单井自动量油的理论及其数学模型.经油田现场实测资料验证,以该理论为核心的泵示功图单井自动量油技术计算的产油量与实际产油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93%,最大相对误差为20.26%,最小相对误差为0.07%,相对误差在15%以内的井占85.71%.因此,利用该方法中封闭曲线的曲率来确定泵示功图的4个凡尔开闭点的方案是可行的,用于有杆抽油系统的单井自动量油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该技术已应用于游梁式有杆抽油泵采油井自动监测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油井有杆抽油系统无法实现产量连续监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悬点示功图油井产量动态测量方法:首先,基于悬点示功图建立泵示功图模型,然后根据泵示功图计算泵有效冲程,最后动态计算油井实时产量.应用该方法对两口油井的产液量进行了计算,相对误差分别为5.93%和6.87%,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较为准确,可以为油井产量动态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驱抽油机井抽油杆柱受力状态的分析,应用抽油杆柱屈曲挠曲微分方程建立杆管偏磨条件,确定杆管偏磨临界压力;应用波动方程把实测悬点示功图转化泵的示功图的方法确定抽油杆轴向分布力和轴向压力。并建立了水驱抽油机井杆管偏磨诊断方法,从而判定杆管是否偏磨和偏磨原因。利用该方法诊断107口井,杆管偏磨诊断符合率达到84.3%,对比分析采取偏磨治理措施生产一个检泵周期的井62口,平均检泵周期延长了239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示功图对放热率计算的影响,比较了几种示功图光顺处理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实用的示功图光顺处理方法—复合光顺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传统的插别式纸盒盒底不同摇翼上啮合点位置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一种用已知边长作三角形,来确定啮合点在纸盒不同摇翼上的个数、位置,根据载重量确定纸板的定量及啮合点的个数进行结构设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最优化方法确定大型零件在机床上的最佳装夹位置,使零件上各点都有适当的加工余量.文中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及具体做法,并列举了几个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直喷汽油机在无起动机反转直接起动时达到更好的效果,在一台壁面引导式直喷汽油机上研究了对反转成功起动具有重要影响的次循环在不同起动参数下的着火和速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温80℃、残余轨压1.8 MPa、膨胀缸活塞初始位置于上止点后120°、首循环起动边界一定时,基准过渡点前3°次循环点火具有最高的缸压峰值和转速峰值,分别为3.08 MPa和545r/min;一定范围内混合气越浓,次循环着火特性和速度特性越好,缸压峰值在次循环过量空气系数为0.5时比1.0高出32.8%,转速峰值高出19.5%;基于油束和活塞顶凹坑的匹配,喷油正时在上止点前100°左右时表现最优。改变水温、轨压和膨胀缸活塞初始位置等被动参数,最佳点火时刻仍为基准过渡点前3°,最佳过量空气系数范围一般为0.6~0.7,膨胀缸活塞初始位置在上止点后100°之前时,喷油正时选择在上止点后100°为最佳,膨胀缸活塞初始位置在上止点后100°之后时,喷油时刻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用PC-1500A计算机进行地面立体摄影测量解析法成图中,根据图板上补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通过编程由计算机快速计算并打印输出在立体坐标量测仪上进行安置所需要的数据,迅速找到补点在立体模型中相应位置的方法。文中推导了有关的公式,列出了有关的BASIC子程序清单。用这种方法确定补点的位置,可以大大提高补点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示波器在电喷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当前解码器和发动机综合诊断仪都比较昂贵的状况,探索了一种应用于电喷发动机故障诊断的快速、经济的方法。以上止点位置传感器为例,模拟其发生故障时发动机性能发生的变化,用数字存储示波器采集其输出信号波形并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用波形分析法诊断上止点位置传感器的故障是可行、有效的;使用示波器对电喷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是一种快速经济、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直接喷射式柴油机燃烧室内气流运动的测量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利用稳流试验台上测出的进气道特性参数,予测发动机压缩上止点燃烧室内的气流速度分布的方法;分析了压缩上止点旋流动量矩强烈衰减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广泛的试验结果对比证实了上述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并且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了与驼峰计算长度有关的3个问题:1.峰顶的合理位置.认为,峰顶设在连接峰顶平台与加速坡竖曲线的始端较为合理;2.峰顶至第1分路道岔尖轨尖端最小距离的确定.提出了两种计算方法,并建议采用模拟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3.点连式驼峰计算点位置的确定.提出了打靶区段长度的确定原则和计算点位置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