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洪声 《世界博览》2013,(13):16-18
"国家公敌"玩起"猫鼠游戏"从香港到莫斯科,美国监控项目"棱镜"的爆料人斯诺登再次消失在人海中。他现在身在何处?下一步将去往哪里?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相似文献   

2.
唐岚 《世界知识》2013,(14):32-34
近日,"棱镜"、"颞颥"等美英系列秘密监控项目相继曝光,全球一片哗然。美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接二连三曝出"猛料",称美英情报部门无网不入,从简单的通话记录到直接进入谷歌、苹果、脸谱等九大互联网巨头服务器获取电邮、网络浏览和聊天记录、照片、存储数据、视频会议、文件传输以及使用社交网络情况等各种"网络踪迹",再到目标国家的骨干网络和重要系统,无一不是美国的囊中之物。斯诺登掀开的不仅是美国秘密监控的面纱,更为个人和其他国家敲响了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3.
刊中刊     
《华东科技》2013,(8):7-7
1.失控的监听【美】《国家》7月8日 自从斯诺登爆料美国政府在监听公民的通讯以来,美国政府表示,事情没有看起来那么糟:监听要由相关的法院发出许可,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官方的历程一言以蔽之,就是"信任"我们。但美国人有充分的理由不相信,这不仅因为在历史上政府曾经以反间谍的名义来监控持不同意见者,更因为此次事件中政府的滥权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是否要监控某人是在政府内部黑箱操作、秘密运行的,官员是否滥权、开支是否合理等重要问题,公众不得而知,也无法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4.
"棱镜门"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仍没有彻底结束的迹象。这桩牵动了全世界目光的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它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美国的监听计划曝光,又向我们发出了哪些警示?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物联网和云计算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对物联网云计算系统的信息安全也非常重视。无论是科技部的"十二五规划",还是发改委的重大专项,都对物联网安全给予专项支持。但是,面对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必须要加倍重视网络安全问题。"棱镜门"事件爆发2013年6月3日,美国前中央情报局(CIA)雇员斯诺登,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关于"棱镜"(PRISM)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泄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从此揭开了该项目的秘密。斯诺登本人也因此遭美国政府通缉,并被吊  相似文献   

5.
孙岩峰 《世界知识》2013,(20):38-39
9月27日,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在第68届联合国大会演讲时,公开抨击美国政府现有的监控项目,呼吁联合国制定网络监管规范,防止美国将互联网用作间谍活动的“新战场”。这是自斯诺登事件曝光美国国家情报局代号“棱镜”的监听计划后,国家元首在国际多边场合对美国最为严厉的指责。这回,巴西真的跟美国翻脸了。  相似文献   

6.
周鑫宇 《世界知识》2013,(14):68-68
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曝光了美国政府的“棱镜计划”,揭发了美国对内监控隐私、对外进行黑客攻击的事实。美国政府大为光火,全球通缉斯诺登;男主角毁誉加身,浪迹天涯;全球媒体穷追不舍,轮番炒作。这样的情节在当前喧嚣的国际政治中给人的感觉有些八卦和浮夸。可是我们如果撇开“黑客”、“间谍”、“机密”这些吸引眼球的关键词。做一点具有历史眼光的思考,就会发现斯诺登的出现,对美国来说,绝不只是另一个“维基解密”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曾引起世界轩然大波的前英国《卫报》记者、"棱镜门"爆料人之一的格伦·格林沃尔德发售新书《无处可藏》。这本书被认为涉及"大量来源于斯诺登给出的文件的新故事",在全球受到热捧。据悉,格林沃尔德在书中回忆了去年他与斯诺登在香港的一些会谈和讨论,当时斯诺登已决定向外界公布自己的身份。格林沃尔德说,斯诺登在报道公布前夜酣然入睡,似乎未受到任何影响。尽管或许会面临美国方面的起  相似文献   

8.
《世界知识》2013,(14):8-8
当地时间7月4日,冰岛议员向冰岛司法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授予“棱镜门”曝光者斯诺登公民身份的议案。在当日的讨论中,63名议员中只有6名来自少数派政党的议员支持此份草案.其中包括奥格门德尔·约纳松领导的左翼绿党。据冰岛媒体报道,约纳松在议会上说:“斯诺登正在被追捕,他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了。”斯诺登此前请维基解密组织代为向冰岛政府提出非正式避难申请,当事国已确认收到有关接触。要申请避难,斯诺登必须到达冰岛,但如果能够立刻获得冰岛国籍.就可以规避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棱镜事件"给政府、企业及个人上了一堂现实版的信息谍战课,警示着中国政府、军队、国企,尤其是通信企业要即刻行动,在如此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做好数据安全防范,抵御外侵是当务之急。近期,一个身份敏感的美国前CIA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潜逃至香港,他对美国政府"棱镜"项目(PRISM)中如何利用网络监控美国本土民众和中国等世界许多国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震惊全世界政坛,引发了人们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晓岸 《世界知识》2013,(13):28-29
藏匿香港上演“棱镜门”悬疑大剧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披露了美国情治机构长期监控包括中国在内多国公众网络活动的绝密项目,将美国政府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的伪善昭然于世。  相似文献   

11.
追风人物     
<正>2013全球百名思想者,斯诺登引领风骚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日前评选出2013年全球百名思想者,美国国安局前雇员斯诺登高居榜首。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里基·亚历山大位列第二。第三名是《卫报》记者格林沃尔德。《外交政策》称,斯诺登是2013年最令人惊讶的传奇人物,他"揭露政府监控的计划"并勇敢公开自己的身份,斯诺登已成为国际社会公开讨论监控行为时都会想到的面孔。  相似文献   

12.
正安检人员顺藤摸瓜,循着缆线一挖到底,先后在机要室、研究室、商务处、会议室、大使官邸等处总共挖出了35枚窃听装置,几乎覆盖了整个使馆。2013年6月,美国前中情局和国安局网络情报人员爱德华·斯诺登大曝美国"棱镜门"监控丑闻,其涉秘之深,部门之广,政要之多,骇人听闻,舆论哗然。一年过去,"棱镜门"监控丑闻持续发酵。爆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德国总理默克尔、巴西总统罗塞夫、中国南非  相似文献   

13.
杨晋 《世界知识》2013,(14):35-35
谍影重重,扑朔迷离。斯诺登事件已经从惊险片变成了悬疑肥皂剧。斯诺登是拉登之后,再次在光天化日之下消失的"隐形人"。不过在美国有线新闻网看来,就连俄罗斯头号"刺探者"、有克格勃背景的总统普京都宣称不知道他的下落,就有些蹊跷了。7月1日,普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传达出极其丰富的信息。第一,斯诺登已经放弃留在俄罗斯;第二,如果他留在俄罗斯,"不应当损害我们的美国同伴";第三,斯诺登是个"自由人"。这些信息如果细细解读起来颇值得玩味。这似乎是说:第一,斯诺登很可能就此在俄罗斯消失,至于去哪里就不知道了。第二,即便斯诺登继续留在俄  相似文献   

14.
李洪声 《世界博览》2013,(16):18-19
那些曾向苏联寻求庇护的美国人斯诺登成为了"又一位"获得俄当局庇护的美国公民。走上这条道路的美国人其实大有人在,他们心怀美好幻想,多数人却收获了悲惨的结局。本月初,美国"棱镜门"泄密者、国家安全局(NSA)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结束了在谢列梅捷沃机场中转区一个多月的流亡生活,获准进入俄罗斯临时避难。维基解密在官方推特上称,斯诺登获得难民身份,得到为期一年的庇护。  相似文献   

15.
名刊摘要     
柏林的"数字流亡者"曾因泄露英国安全部门的监控细节而逃亡17年的英国间谍安妮·玛臣决定定居在柏林,作为这个城市逐渐增长的数字流亡者的一份子。这一群体由声言捍卫隐私的人所组成,如维基解密的阿桑奇、披露美国监听秘密的斯诺登一样,他们运用高科技手段泄密或者开发工具,以示对国家监视公民行为的反抗。  相似文献   

16.
彭珂  杨勉 《世界知识》2013,(16):14-21
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前美国中情局情报分析员、前美国国家安全局外包公司的系统管理员,2013年5月20日飞抵中国香港,开始爆料美国情报部门秘密监控电话和邮件的“棱镜”计划.由此遭到美国当局通缉。6月23日斯诺登离开香港飞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开始了亡命天涯之路。在俄期间.斯诺登寻求政治避难的过程一波三折,几经反复,其命运成为国际媒体和舆论的热点话题。但最终似乎是“柳暗花明”。8月1日.斯诺登终于获得了俄联邦移民局颁发的证件,获准进入俄罗斯境内临时避难一年.从而结束了其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中转区40天左右的流亡生活。随着斯诺登事件的发展,其所涉及的国际法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产生了多个疑问,从而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和看法。在对这些疑问和答案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世界竟是如此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郗照明 《世界博览》2014,(19):94-95
2013年6月,美国前中情局和国安局网络情报人员爱德华·斯诺登大曝美国“棱镜门”监控丑闻,其涉秘之深,部门之广,政要之多,骇人听闻,舆论哗然。一年过去,“棱镜门”监控丑闻持续发酵,爆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德国总理默克尔、巴西总统罗塞夫、中国南非土耳其等国家领导人以及许多国际组织都一直被监控。  相似文献   

18.
李彬 《世界博览》2013,(15):22-23
"幸福终点站"其实并不幸福同斯诺登一样滞留在机场国际中转区的大有人在,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生活在一个狭小而封闭的空间中。尽管各种传言称他将前往厄瓜多尔等拉美国家,但从6月23日飞抵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以来,美国"棱镜门"的泄密者斯诺登一直停留在那里的国际中转区,理论上他甚至没有进入俄罗斯境内。俄媒称,"乘客"斯诺登感觉良好、身体健康。他住在便利的胶囊旅馆里,可以洗澡、理发,不过一切都  相似文献   

19.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13,(14):71-71
阿桑奇的前女友陪着斯诺登“亡命天涯” 近日.“维基解密”网站创办人阿桑奇的前女友哈里森因为被发现在莫斯科陪伴美国政府“棱镜”监控项目解密人斯诺登后.一夕爆红。据报道.斯诺登能顺利离开香港.正是由于哈里森的协助。她陪着斯诺登一起搭机前往莫斯科.并且与包括厄瓜多尔驻莫斯科大使在内的厄官员会面。  相似文献   

20.
杨晋 《世界知识》2013,(13):25-27
美国前情报部门雇员爱德华·斯诺登仿佛打开了“网络时代的潘多拉之盒”。6月初以来不断酝酿发酵的“棱镜门”事件的受害者越来越多,情节越来越像跌宕起伏的好莱坞大片。而斯诺登所曝光的“棱镜计划”的内幕也越来越复杂,从而折射出美国大规模网络间渫活动的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