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2017年6月18日印度边防人员非法越界进入中国境内、企图阻止中国在洞朗地区的道路施工、挑起中印边境对峙,到目前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尽管是非曲直非常清楚,中国外交部也以大量史料为依据,指出印方越境行为的非法性,警告并敦促印方无条件将越界边防部队撤回到边界线印方一侧。但不知道是"骑虎难下"还是"有意为之",迄今为止,印度并没有释放任何撤退信号,该对峙已经成为中印自1962年边界冲突以来最  相似文献   

2.
正地区热点问题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具有最直接的冲击力,同时也是大国博弈的"角逐场"。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南海问题与朝鲜半岛问题始终是中国周边地区的两大安全热点,而洞朗对峙和加勒万河谷冲突的先后发生则使中印边境问题成为新的地区热点。在不同年度,三大问题的热度有高低起伏的变化。2020年,朝鲜半岛问题保持了相对的平静,而南海问题与中印边境问题显著升温。  相似文献   

3.
2月25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对去年以来两国边境对峙的既往教训进行了总结,同时也表达了希望两国关系重回正轨的愿望,从而为进一步改善两国关系、推进务实合作积累条件。此前不久,中印边境西段的紧张局势也开始逐步降温。2月10日,中印两军位于班公湖南、北岸的一线部队开始同步组织脱离接触。  相似文献   

4.
正印度总理莫迪在4月底来华访问并与习近平主席举行非正式会晤,并将于6月赴青岛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印度总理在短短几周内两次来华,标志着中印双方去年在洞朗出现对峙局面后,在双方努力下印度重回中印交往正道。作为中印关系的风向标,一年多来,印度媒体在涉华报道上也从炒作"龙象之争",转为倡导"龙象共舞"。涉华议题关注度高印度媒体高度关注涉华议题,反映出中国在印度舆论场的重要地位。在涉及地缘格局、领土争端、宗教问题等敏感议题上,在中巴经济走廊、洞朗对峙等热点事件中,印度媒体大都参与炒  相似文献   

5.
2020年12月20日上午,尼泊尔总理奥利紧急召开政府内阁会议,决定向总统班达里提议解散众议院,提前进行众议院选举。同日下午,班达里签字批准内阁的提议,并宣布将于2021年4月30日和5月10日举行众议院选举。尼泊尔政局的这一变动是当前执政的尼泊尔共产党两位共同主席奥利与普拉昌达间矛盾激化的结果。在美国和印度深入推进"印太"战略和中印边境对峙的背景下,尼泊尔政局变动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最近,中印边境的局势出现一些紧张,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造成这一紧张局势的根源以及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中印边界间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这主要是印度侵占了我国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产生了新的问题,即印度在中印边界一些地区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进一步蚕食我国领土。这二者既相关联,又有所不同。众所周知,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从未经过任何条约或协定正式划定。但是,在两国人民长期和平、友好相处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半月谈     
印度必須回到談判桌上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渝地主張,中印双方应該在和平共处五項原則的基础上,通过和平协商,謀求中印边界問題的解决。基于这一光明磊落的立場,中国政府在10月24日的声明中,提出停止边境冲突、重开和平談判、解决边界問題的三項建議;在11月21日的声明中,又宣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6月18日,印度军人入侵中国西藏洞朗地区,制造了自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以来最严重的边境事件。8月28日,非法入侵中国西藏洞朗地区的印度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到了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事件宣告结束,但其对中印关系、中尼关系、尼印关系的影响将会持续。统一近代尼泊尔的纳拉扬·普里特维·沙阿国王将地处中印之间的尼泊尔称作是"两个巨石之间的番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在不同场合多次会晤,两位领导人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开展"中印+"机制(包括"中印+1"和"中印+X")合作是其中的重要成果。10月?11月,"中印联合培训阿富汗外交官项目"先后在新德里和北京开班,为"中印+1"合作开了一个好头。11月30日,阿根廷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两位领导人再次会晤,习近平指出双方要探讨开展更广范围的"中印+"合作,莫迪对两国成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7~28日,习近平主席与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这次会晤规划已久,但因2017年中印洞朗对峙而耽搁。习近平主席在开场白中说:"这是我们两人非常真诚的约定,今天我们就是来共同履行这个约定,进行非同寻常的非正式会晤。"长达两天的会晤凸显中印两国在战略上的相互重视,  相似文献   

11.
1972年,印度将该地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6年通过立法将其升格为"邦",翌年正式宣布成立"阿鲁纳恰尔邦"。至此,印度政府开始堂而皇之地"治理"中国藏南地区,"阿鲁纳恰尔邦"也成为中印领土边境争端中最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建文 《青年科学》2008,(11):41-41
不属于56个民族在川藏"318"线上的然乌镇往南靠近中印边境的地区,海拔1000多米的森林里,居住着一个至今没有名字、没有族称的民族——"僜族"。鲜为人知的"僜人"在全国只有1400多人,有语音无文字,不属于56个民族范围。  相似文献   

13.
<正>印度是中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邻国,但多年来中印两国的关系却是"近而不亲"。中国与印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互信,而缺乏互信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两国间存在着边界争端,二是彼此的了解严重不足。中国有句古话"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印作为各有10多亿人口、有长达约2000公里边界线的邻国,除了政府间的官方交往外,本应有大量的民间交往和人文交流。但从以下几组数字可以看出,双方  相似文献   

14.
我国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应印度总理尼赫鲁的邀请访问印度,受到印度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也引起缅甸、印度尼西亚等许多亚洲国家舆论的重视和欢呼。因为这是中印两国人民之间一件可喜的大事,也因为中印两国九亿六千万人民的和平友好,乃是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两个毗邻的大国,许多世纪以来,我国人民和印度人民之间,无论在文化交流、经济往来和社会关系方面都有着传统的深厚友谊。中印将近三千公里的边境从来是和平的边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尼赫  相似文献   

15.
唐宁 《世界知识》2011,(10):28-29
积怨太深冲突频发今年2月,泰国、柬埔寨两国军队围绕边境上的柏威夏古寺所有权发生了激烈冲突,后双方于2月19日签署停火协议。但自4月22日起,两国军队在泰柬边境的达曼和达格罗贝古庙地区再次交火,目前已造成双方数十名士兵死伤。4月28日,柬泰两国前线指挥官在边界口岸  相似文献   

16.
正分析2016年整个亚太地区的局势,主要沿着两条主线,一是安全,二是经济。在安全方面,2016年最主要的特点是中美之间的战略性对峙激烈程度的上升。不过,就性质而言,可以说,基本上是"有对峙无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发生冲突,而主要是在寻求某种战略的均衡性:美国"重返亚太"、提升影响力,中国在提升自  相似文献   

17.
11月21日,中国政府为了扭轉中印边境武装冲突的严重局势,促使印度政府回到談判桌上来,采取了在中印边界全綫主动停火主动后撤的重大措施。这一重大措施在全世界已經引起了极广泛的、极强烈的反应,得到了全世界公正輿論的欢迎和贊揚。許多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都认为,中国政府这一重大措施,充分体現了中国人民維护中印友好、和平  相似文献   

18.
大事日志     
1962年10月16日—31日17日我外交部交给印度驻华大使馆两件照会,再次严重抗议印机频繁侵犯我领空,蓄意加剧中印边境紧张局势。在照会中,中国政府正式  相似文献   

19.
楼春豪 《世界知识》2012,(22):28-29
今年是中印边界冲突50周年,边界问题注定成为本年度印度对华关系的关键词。自9月底以来,中印边界冲突逐渐成为印度对华舆论的主要议题,10月底印度官方首次高调悼念印方阵亡战士,更是引发印度舆论对50年前那场战争的大讨论。而在中国,舆论并未对这次历史事件给予特别的关注与讨论,正如平日很少有人谈及这场战争。两国的"舆论落差"除了表现在关注热度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双方对那场战争的认  相似文献   

20.
中印边界问题是一个全世界瞩目的问题。对中国人民说来,中印边界发生争端是不幸的。中国政府一直尽最大努力谋求这个问题的友好解决,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取决于中国一方面。中印边界当前的局势怎样?双方主张怎样?为什么中印边界问题至今不能解决?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