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生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城市空间则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人类活动和城市发展的轨迹.以长沙近现代城市空间演变为例,探讨我国内陆中心城市空间演变所呈现出的特征与影响因素,从而为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空间,而且对其活动的空间具有独占性,不论是在地表上空还是在地表下面的活动空间,都要有适合于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才能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因此,空间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生存条件,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必须拥有一定的空间,对空间享有稳定的权利,保证利用空间的安全和空间利用的秩序.所以物权立法中应该确立空间权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3.
空间科技领域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空间科学作为空间科技领域发展的火车头,既能够为人类提供新的科学知识,还可以对包括航天在内的高技术各领域产生强烈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兼具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它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超 《科技资讯》2007,(29):71-71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在城市化进程中,现代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交通拥挤等诸多问题的挑战,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展造成生态空间和生存空间在用地上的矛盾,探索新的生存空间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地下空间因自身特点,对空间设计,尤其是公共空间的设计有特殊的要求.因此,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街道作为人类城市发展的见证.人类过去只知从消耗与废弃的观念中进行反思,而随着现代城市生活对环境空间日益变化而提出新的要求,城市街道的设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加之人性化设计日益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空间的时候,建立以柔性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为基础的城市街道系统这一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地下空间的利用主要是与城市的发展相联系的。就人类争取生存空间而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解决人口剧增、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塞等众多危机的战略性选择。文章通过分析人类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利用,总结城市地下空间布局的特殊性、原则及方法,并提出若干地下工程今后发展的重点内容,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列斐伏尔在1974年法文版著作《空间的生产》中指出人类社会中的空间已经 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空间,自然空间虽然仍然是社会过程的源头并且不会完全消亡,但现在主宰人类生活的却是社会空间.他进而提出了一种关于空间的社会生产理论,即空间在根本上是依靠并通过人类的行为生产出来的.每个社会都会生产自己的空间,空间也暗示了对社会关系的容纳和掩盖;以往人们考察的只是空间中的生产,而现在应该转向考察空间自身的生产.本文基于这个思想,将生态批评设置在一个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空间内,通过我们对于生态批评理论和实践的建构,形成一个新的生态文化空间模式,这个空间模式不仅对当代社会发展提供反思和修正的参考意见,同时也是确保子孙后代身心健康得到保护的成长空间.那么,在生态批评空间中,最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就是翻译.即通过语内翻译将中国古代生态哲思的文言文、医古文翻译成现代人能够学习、思考和实践的行动指南,同时,在不同语言、文化、社会和种族之间,探寻生态正义和生生不息的内涵,从而丰富生态批评理论,推动生态批评空间生产出更多更新更好的生态空间出来.  相似文献   

9.
汪旭 《工程与建设》2010,24(2):191-192
结合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高层建筑空间环境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高层建筑环境空间进行策划的思路,以为人们创造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从而使城市环境空间质量更符合人类生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蓬勃发展的空间天气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成 《科技潮》2004,(6):31
自1957年人造卫星上天,人类进入空间时代。空间科学40余年的发展,最重大的成就之一是使人们认识到除了地球的固体、海洋和大气环境外,还存在一个空间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在这个日地空间环境中,由于太阳上出现的耀斑和日面物质抛射等剧烈活动,常常给地球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卫星运行和安全、以及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和危害,人们把这种由太阳活动引起的短时间尺度的变化,称之为空间天气(SpaceWeather)。空间天气学就是研究空间天气变化的起源和规律,并做出预报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1.
太阳风暴是一种常见的空间灾害天气现象,对人类的航天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面对可能发生的2012超强太阳风暴,基于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关键设备工作机理、系统技术体制,本文对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可能遭受的影响作了全面分析.太阳风暴发生期间,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设施、系统运行控制、系统服务性能可能遭受灾难性影响,必须提前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海岸和近海工程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将进入一个空前迅猛发展的时代,同时也给海岸和近海工程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下一个世纪人类在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空间利用及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方面所依赖的海岸和近海工程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延秉武 《广东科技》2009,(18):98-100
随着经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心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是人类集中并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和智力资源,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中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追求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在空间上表现为发展的协调性,在时间上表现为发展的连续性,在结构上表现为发展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几个平战时期上海市地下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概况,指出地下人防工程设计应以平战结合、经济合理为主导,并力求将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达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拓展人类生存领域而实现我国城市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加快人防工程建设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定展,信息亿技术获得了很大进步,人类也已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亿的支持.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工作、生活日益呈现出信息化、自动化以及数字亿的趋势.在信息化社会,各行各业以及各类学科都在逐步实现信息化,测绘学科也不例外.本文介绍了信息化背景下测绘技术的新进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方成 《科技潮》2004,(6):30-31
自1957年人造卫星上天,人类进入空间时代。空间科学40余年的发展,最重大的成就之一是使人们认识到除了地球的固体、海洋和大气环境外,还存在一个空间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从分析人类绘画对画面立体与空间视觉效果的追求入手,论述指出了从古至今的人类绘画并没有追求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三维立体与空间视觉效果,并从人类视觉立体成像的原因、人类文化与人类眼睛的关系、人类文化局囿人类视觉潜能对人类绘画造成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人类绘画与科学的关系,从而预测了人类绘画只有与科学联姻,相互提携,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实现画面视觉效果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8.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自古以来,人们只能凭裸眼观察来了解天体现象;16世纪初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后,开启了望远镜观测时代.观测波段逐渐覆盖了γ射线、X射线乃至可见光、红外和无线电波的整个电磁波谱,人类对太阳系的了解也得以逐渐深化.人类对太阳系的探测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从探测月球开始,逐渐发展到对地球邻近行星(火星与金星)、其他行星、各类小天体以及太阳和行星际空间太阳风的探测.人类的空问探测,由近至远,由易到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实现了对太阳系各层次天体和太阳系空间的253次探测.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人口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素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表征,其不仅具有强烈的时间特征,同时也具有明确的空间特性.因而,人口素质评价的指标也应同时具有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人口素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和支撑作用,而社会的发展又对人口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人口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以大连作为研究空间,以大连新世纪的发展为研究背景,基于人口素质与城市发展之间相关关系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对人口素质的要求,研究探讨新时期下人口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而可为大连市人口素质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快速城镇化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环境问题.其中,生物多样性降低、空间异质性增加、各类自然活动空间丧失等问题严重威胁当今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基础设施(GI)网络区别于生态网络,可以建立起多元功能的网络结构,更好地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引导休闲游憩空间的合理发展.此次研究以古黄河周边区域为对象,基于GI网络的多元价值目标导向,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连通性分析、最小费用路径等方法和图谱理论,构建研究区的GI网络图谱,并据此规划研究区GI网络发展总体框架.研究结果可为古黄河周边区域制定未来GI总体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