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牙源性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比较糖尿病组(32例)与非糖尿病组(40例)患者牙源性间隙感染的严重程度、疗程长短,进一步观察患者对自身糖尿病的认识程度及这种认识对临床症状和治疗的影响.结果: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易累及多个间隙(P<0.05),其疗程明显延长.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发现由于患者在感染前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或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差,血糖控制不良.结论:糖尿病并发颌面部间隙感染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较重,病程迁延.要注意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血糖的控制.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控制感染、处理病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55例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感染部位以颊间隙为多,占42%;21~30岁发病率最高,占44%;病因以牙源性感染为主,占93%。治疗上应同时进行全身和局部治疗,强调及时拔除无保留价值的病灶牙,可明显缩短疗程,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3.
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24例,给予抗感染、切开引流、冲洗换药、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22例痊愈,2例(8.3%)死亡.结论对重症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全身与局部兼顾的方法综合处理,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中急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2 75例患者行根管治疗的 2 75颗患牙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急症发生率为 14.2 % ,以磨牙多见 ,疼痛程度以中老年人更为严重 ,有牙源性瘘患牙的患者急症发生率较低。结论 :根管治疗术急症的发生与牙位、年龄和有无牙源性瘘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根管治疗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避免急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非牙源性张口受限的病因及误诊原因。方法:临床回顾分析非牙源性张口受限236例临床资料。结果:236例非牙源性张口受限中,以外伤(109例)、肿瘤(62例)多见。误诊20例,占8.5%。结论:非牙源性张口受限较牙源性张口受限病因复杂、隐匿,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7.
颌面部骨折多由于工伤、交通事故及暴力打击等意外情况引起,为临床较多见的损伤。萧山区中医院应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性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材料,为37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术,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资料⒈一般资料37例患者,男35例,女2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27.7岁,23例为下颌骨骨折,6例为单纯性颧弓骨折,8例为上颌骨骨折,其中6例伴有颧骨复合体骨折。⒉治疗方法根据患者颌面部骨折部位不同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均在全麻下手术。对于因颌面部骨折造成骨折端移位,咬颌关系错乱明显者应强调在术中行颌间结扎恢复咬颌关系,最…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密封间隙值为0.4~0.8 mm范围内大间隙并联型磁流体密封结构的磁场分布及密封能力与磁源个数的变化关系,采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大间隙对多磁源磁流体密封性能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大间隙并联型磁流体密封能力随着密封间隙的增加而减小;多磁源的密封结构可以显著提高大间隙磁流体的密封性能;永磁体与极靴结合处的漏磁及部分磁源没有完全发挥作用,是导致并联型磁流体密封结构的密封能力与单磁源的耐压能力成非线性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运动副间隙对递纸牙运动规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定量角度研究了运动副间隙与递纸牙运动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假定运动副受力为连续接触模型的条件下 ,利用差分方程求出了运动副间隙与递纸牙运动精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运动副间隙越大 ,递纸牙运动轨迹误差就越大 ;机器速度越高 ,运动副间隙对递纸牙运动精度的影响就越大。运动副间隙只有严格控制在 2 0μm以内 ,才能保证递纸牙运动轨迹偏差控制在 1 0 0μm之内。要保证递纸牙的运动精度满足要求 ,除了各运动副间隙必须严格控制外 ,还必须采取靠山等类似机构来消除运动副间隙所造成的递纸牙运动轨迹偏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邻近或转移性病变累及颈动脉间隙的影像特点.方法:搜集35例疾病经临床病理证实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累及颈动脉间隙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转移性淋巴结20例(占57%)均推压、包绕颈动脉间隙内血管.淋巴瘤7例(占20%)均为推移颈动脉间隙内血管.其他病变(8例,占23%)如神经鞘瘤等均以推压为主,使颈动脉间隙内血管移位.10例恶性肿瘤及1例病灶感染(占31%)则表现为病变与血管之间的脂肪层消失.结论:转移性淋巴结多为包绕颈动脉间隙内的血管.淋巴瘤及良性肿块主要是推移颈动脉间隙内的血管.  相似文献   

11.
低气压对棒-板间隙工频放电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低气压对棒-板间隙工频放电特性影响,利用低气压放电试验平台对1~20 kPa气压范围内200~500 mm棒-板间隙工频放电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工频50%击穿电压U_(50%)与气压P及间隙距离d的关系;以及气压对放电通道外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20 kPa气压范围内不同间隙距离下U_(50%)-P曲线均有饱和趋势,开始出现饱和趋势的拐点随间隙距离增大向低气压方向移动且拐点处击穿电压U_(50%)和间隙距离与气压乘积Pd之间存在函数关系。随气压升高放电通道由低亮度"间断状"逐渐收细、变亮为高亮度"连续状",曲折现象逐渐显著。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低气压下长间隙放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探讨成人上前牙区牙列间隙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成人上前牙区牙列间隙利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2]、烤瓷熔附金属冠桥修复[3]、上前牙区牙列间隙的正畸治疗[4]等不同方法的应用进行比较.结论:上前牙牙列间隙的关闭应根据当地医疗条件、医务人员的技术力量、病人的口腔条件及经济能力来决定.首选正畸结合烤瓷冠桥修复的方法,如果患牙条件适合,可以直接烤瓷全冠修复;如果没有烤瓷条件,或患者不愿磨牙,可以选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在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仍然可以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13.
赵瑮  李菁  严慧 《甘肃科技》2009,25(7):136-137
探讨死髓牙根管治疗期发生约诊间痛的原因,及与牙位和有无瘘管的关系;对264颗死髓牙进行常规根管治疗,分析约诊间痛与牙位和有无瘘管的关系;46颗患牙(17.42%)出现不同程度的约诊间痛,后牙多于前牙,下颌牙多于上颌牙,无瘘管者多于有瘘管者;根管治疗中,下颌牙与后牙易发生约诊间痛,无瘘管的死髓牙易发生约诊间痛,应注意治疗过程中的规范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滑动法一次性关闭牙列散在间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列存在散在间隙的错颌畸形患者29例,年龄最大30岁,年龄最小11岁,平均14.5岁,均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中使用一次性滑动关闭散在间隙。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关闭所有散在间隙,平均治疗时间为12个月左右,结果令人满意。结论滑动法一次性关闭牙列散在间隙,避免了前牙在治疗过程中的往返移动,缩短了疗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滑动法一次性关闭牙列散在间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列存在散在间隙的错颌畸形患者29例,年龄最大30岁,年龄最小11岁,平均14.5岁,均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中使用一次性滑动关闭散在间隙.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关闭所有散在间隙,平均治疗时间为12个月左右,结果令人满意.结论滑动法一次性关闭牙列散在间隙,避免了前牙在治疗过程中的往返移动,缩短了疗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滑动法一次性关闭牙列散在间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列存在散在间隙的错颌畸形患者29例,年龄最大30岁,年龄最小11岁,平均14.5岁,均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中使用一次性滑动关闭散在间隙.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关闭所有散在间隙,平均治疗时间为12个月左右,结果令人满意.结论滑动法一次性关闭牙列散在间隙,避免了前牙在治疗过程中的往返移动,缩短了疗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增强间隙源和特征基函数法(characteristic basis function method,CBFM)分析周期天线阵列的辐射方向图和输入阻抗。与传统间隙源模型相比,增强间隙源模型可克服不稳定性问题。为了测试所提方法的准确性,采用2个数值算例进行验证。数值结果表明,采用增强间隙源模型所得的结果是稳定的,采用CBFM提高了计算效率,并节约了计算资源。  相似文献   

18.
探讨曲面体层摄影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尤其是对颌面部复合、多发骨折的术前诊断和对手术计划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26例颌面部骨折进行曲面体层数字摄影成像,部分病例进行CT扫描,并多平面三维重建。26例中单纯上颌骨2例,上颌骨合并颧骨骨折11例,髁状突骨折3例,下颌角、体部骨折7例,牙槽突骨折3例,患者中21例经手术治疗,5例保守治疗,所有手术病例都证实了曲面体层数字摄影术前的诊断,其中3例髁状突骨折结合CT扫描确诊。曲面体层数字摄影可使颌面部复杂骨折的移位情况准确无误的反映在一张数字成像上面,尤其对颌面外科术前诊断及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阴道感染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法,对860例妊娠晚期妇女进行检查,并设育龄期妇科病普查妇女对照组。结果妊娠晚期阴道感染发生率为38%,其中霉菌性阴道炎为21.1%、细菌性阴道病为12.5%、滴虫性阴道炎为4.5%、淋菌性阴道炎为0%;对照组阴道感染发生率为20.4%,其中霉菌性阴道炎为7.0%、细菌性阴道病为4.4%、滴虫性阴道炎为8.0%、淋菌性阴道炎为0.6%。两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性。这与孕期阴道环境的改变有关。随访326例妊娠期阴道感染患者,并设非感染对照组,其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等较对照组增加3~4倍。结论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与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而阴道细菌的检查可指导胎膜早破、羊水感染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86—1990年采用自制冷冻笔,以液氮为冷源,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5例,随访1~36个月(平均18个月),治愈14例(其中2例为再次手术治愈),失败1例;治愈率93.3%;视力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无一例感染和垫压物脱出,无视网膜出血及色素上皮游离脱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