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导了前驱体溶液的pH值对Bi-Ti溶液的水解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乙醇胺的催化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乙醇胺可调节溶液的pH值,其机理是与HAc反应,并与Bi+离子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前驱体溶液的pH值是决定溶胶、凝胶质量的主要因素.pH值较小时,溶液容易产生沉淀;pH值较大时,溶液中有大量的浑浊物;只有pH值在2.5~4之间的溶液才能形成均匀稳定的溶胶和凝胶  相似文献   

2.
衬底材料对Bi4Ti3O12薄膜取向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丁醇钛和硝酸铋为原料,用Sol-Gel技术分别在Pt/Ti/Si、Si、Y-ZrOTiO3(100)和石英玻璃基片上生长出c轴取向的Bi4Ti3O12薄膜,研究了衬底材料表面结构对Bi4Ti3O12薄膜取得度的影响,晶格失配能和Bi4TiO12晶体的晶面能决定了薄膜的取向程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石英玻璃基片上制备钛酸铋薄膜,讨论了前驱体溶液的酸碱度(pH值)对薄膜结构和结晶性的影响。pH〈2和pH〉3.5的前驱体溶液所制备的薄膜在晶化过程中出现Bi2Ti2O7和Bi2Ti4O11杂相。pH=2.5 ̄3.5的前驱体溶液制备的薄膜是钙钛矿Bi4Ti3O2结构的取向薄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Solgel法制备Bi4Ti3O12薄膜的工艺过程,研究了BiTi溶胶在Si基片上的匀胶规律;用TGDTA和TEM技术研究了BiTi干凝胶的形态,并成功地在Pt/Ti/Si基片上制备了c轴取向的Bi4Ti3O12薄膜.  相似文献   

5.
6.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铝鄢洪建,李桂英,苏志珊,黄莉,朱海军(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成都610064)  钛酸铝(Al2TiO5)是TiO2 Al2O3二元系惟一化合物,具有高熔点(1860±10℃)、低热膨胀系数(α<1.5×10-6K)、低导热系数、耐热震性好、耐蚀性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重要高温结构材料,在许多领域———管道内衬、催化剂载体、排气管多折内衬(Exhaustmanifoldliner)、冶金用陶瓷和各种隔热材料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近年来,由于Al2TiO5薄膜在防止Si3N4、SiC等陶瓷材料的高温氧化、热盐腐蚀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醇法和部分醋酸盐法两种工艺,获得了透明的BST溶胶,凝胶和BST薄膜铁电材料,应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及X-衍射方法,研究了该两种合成了工艺的物理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Mn2O4粉体,借助TG-DTA(热重/差热分析仪)、XRD(X射线衍射)、SEM(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详细讨论了反应溶液的pH值和凝胶的烧结条件(包括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升温速率)对产物晶相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所制备LiMn2O4粉体的晶相结构和形貌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适宜的烧结温度(750℃)前提下,pH值、烧结时间和升温速率对产品晶相结构影响甚微,仅对其形貌具有一定影响.适宜的sol-gel制备LiMn2O4粉体的工艺条件为:pH=6.5、烧结温度为750℃、烧结时间为7h、升温速率为5℃/min.  相似文献   

9.
Sol—Gel工艺合成Bi4Ti3O12超微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处新的溶胶-凝胶(Sol-Gel)技术成功地合成了Bi4Ti3O12超细粉末,用差热-热失重分析(DTA-TGA)和X射线的衍射研究了Bi-Ti干凝胶的晶化过程及晶相转变温度,发现在400-800℃的热处理过程中粉估经历了游离态氧化物--氧化物+焦绿石相--纯钱钛矿相Bi4Ti3O12的转变过程,450℃开始合成了B2Ti2O7相,550℃开始合成Bi4Ti3O12相,800℃全中转变为终了  相似文献   

10.
以乙酸钡、硝酸铋、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铋层状BaBi4Ti4O15粉体.研究了络合稳定剂、pH值对胶凝前驱体的影响.比较了溶胶凝胶法与传统熔盐法合成的BaBi4Ti4O15粉体结构、形貌的不同.结果表明,氨水为络合稳定剂时,可以抑制硝酸铋的水解.当pH值为4时,可以得到稳定的胶凝前驱体.溶胶凝胶法合成的BaBi4Ti4O15粉体与熔盐法合成粉体对比,合成温度为800℃,粒径较小约0.5~1μm,化学纯度高.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对溶胶—凝胶TiO2薄膜的特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热处理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薄膜材料的晶体结构、致密化以及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溶胶颗粒的最低结晶化温度为400℃,晶体尺寸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iO2薄膜的厚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从120nm减小到47nm,相应的折射率则从1.85增加到2.3;同时,TiO2薄膜的孔洞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0.23降低到0.122,密度则从2.83g.cm^-3增加到3.73g.cm^-3。  相似文献   

12.
13.
分别以板钛矿和锐钛矿型的TiO2为先驱物水热合成钛酸铋亚微米棒.由X射线衍射、选区电子衍射以及Raman光谱的测量结果可知,合成的产品为Bi4Ti3O12. 源自板钛矿和锐钛矿的Bi4Ti3O12,其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同样的条件下,Bi插入锐钛矿TiO2的量多于其插入板钛矿TiO2的量,从而导致部分X射线衍射峰向高角度方向稍微移动.保留下来的短Ti-O键限制了b-Bi4Ti3O12亚微米棒沿[010]方向生长,使得b-Bi4Ti3O12亚微米棒长度不均.  相似文献   

14.
以溶胶凝胶法为基础,采用正硅酸乙酯(C8H20O4Si)、硝酸铝(Al(NO3)3·9H2O)为主要原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进行检测,系统研究了pH值、煅烧温度对生成3∶2型莫来石以及生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莫来石凝胶介于单相凝胶和双相凝胶的混合尺度,pH值在4~10范围内均可生成莫来石,煅烧温度为1175 ℃时出现明显的莫来石化;pH=4时,不利于无定形硅的转化;在pH值为5~9范围、煅烧温度1200 ℃时完全莫来石化,且生成的莫来石结晶度总体变小,晶胞参数上下波动。莫来石的生成经历了无定形硅和铝的氧化物到铝硅尖晶石再到莫来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李桂芹 《贵州科学》2005,23(1):30-32
TiO2作为光催化性能最好的半导体材料之一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其光催化性能与相结构密切相关,本文深入分析了水解反应过程中pH值对TiO2晶型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弱酸性条件下可以得到锐钛相;在强酸性条件下出现了热力学的稳定相金红石相。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Sol-Gel工艺制备PZT薄膜的两种热处理过程成膜情况和对PZT/Si结构的影响,其中,低温烘烤、快速升温、高温退火的热处理方式有利于钙钛矿相成相。但PZT薄膜完成全过程退火后难以进行图形加工。对含有SiO2的Si衬底上的情况分析表明SiO2有改善界面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BaTiO3薄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及其光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二氧化硅玻璃基片上制备了TiO2薄膜,通过测量薄膜在紫外-可见光波段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光谱,对其光学特性和吸收边缘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吸收边缘大约在350nm附近,并且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吸收边缘向长波方向移动,锐钛矿相的禁带宽度比金红石相的禁带宽度高0.15eV。  相似文献   

19.
~~Bi含量对SrBi_4Ti_4O_(15)铁电材料性能的影响@朱骏$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毛翔宇$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卢网平$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惠荣$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陆文峰$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陈小兵$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相似文献   

20.
溶胶-凝胶方法制备铁酸铋薄膜及膜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不同厚度的铁酸铋(BiFeO3, BFO)薄膜,XRD分析表明,BFO薄膜呈钙钛矿相结构,且随着厚度的增加,薄膜的结晶性变好.而薄膜厚度为4层(200 nm)至8层(400nm)之间,其微观结构可能发生由赝立方相向三方相的转变.同时,随着膜厚的增加,BFO薄膜的介电性能得到改善,绝缘性能得到提高,铁电性能也相应地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