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BOA)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PSt/P(BA-BOA)〔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丁酯-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核壳型复合乳液.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液粒子的微观状态,采用粒度分析仪测定了乳液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对乳液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聚合方式、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批量法合成了聚苯乙烯(PS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酸丁酯(PBA)均聚乳液,以及P(BA-St)和P(BA-MMA)共聚乳液.实验发现极性相近的PBA和PMMA乳液可以很好地混合,而极性相差较大的PBA和PSt乳液则必须在PSt乳液中补加乳化剂后方能混合均匀.对乳液最低成膜温度(MFT)、胶膜硬度及耐水性的研究表明:质量比为11的PBA/PMMA共混胶膜和P(BA-MMA)共聚胶膜的连续相组成相近;而对于同样组成的PBA/PSt共混胶膜,分散在连续相中的PSt所占比例明显高于P(BA-St)共聚胶膜;PBA/PSt共混胶乳的使用性能不仅取决于其组成,还取决于成膜温度和使用温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丙烯酸丁酯(BA)、α-甲基苯乙烯(α-MS)和丙烯腈(AN)为单体,在合成PBA/P(α-MS-AN)核-壳结构乳液聚合过程中,乳化剂的性质,用量对聚合反应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性乳化剂MS-1具有较高聚合速度,同时具有较好的乳液稳定性,在聚合后的乳液中加入Op-10,可提高乳胶的化学机械稳定性。此外,通过DSC测定Tg,进一步验证了该结构不同于P(BA-α-MS-AN)的三无  相似文献   

4.
偶氮二异丁腈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一种新的Y型乳化剂12-丁酰氧基-9-十八烯酸(BOA),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含量高达20%的微乳液,并以油溶性引发剂偶氧二异丁腈(AIBN)引发其聚合。实验表明,与单体含量较低的微乳液聚合相比,MMA在其含量较高的微乳液中聚合时表现出一些明显不同的特征,如在聚合初期,聚合主要在大粒子内进行。MMA的 聚合与非极性单体的微乳液聚合相比也比较特殊,其聚合速度和聚合物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单  相似文献   

5.
氢键诱导液晶化合物的变温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变温红外光谱研究了存在于4-[4-(2-氯-3-甲基丁酰氧基)-苯乙烯基]吡啶(MBSB)和对庚氧基苯甲酸(7BA)间的分子间氢键的稳定性及该氢键复合物的酯羰基基因与温度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MBSB与7BA间的分子间氢键在液晶的清亮点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并表征了氯化{5-(邻-(4-(2-巯基苯并咪唑基)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基)苯基卟啉铁(Ⅲ)}(o-BzImTMPPFe(Ⅲ)Cl),氯化{5-(邻-(4-(2-巯基苯并噻唑基)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基)苯基卟啉铁(Ⅲ)}(o-BzTaTMPPFe(Ⅲ)Cl),氯化{5-(邻-(4-(2-巯基苯并口恶唑基)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基)苯基卟啉铁(Ⅲ)}(o-BzA-zTMPPFe(Ⅲ)Cl)等配合物,详细研究了丙酮/水介质中,在分子氧和抗坏血酸存在下,这些配合物对环己烷羟化反应的催化性质.结果表明,在无外加轴向配体时,由于尾端基团的分子内轴向配位作用,这些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还原剂的用量对催化效率也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共混复合胶乳及其胶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批量法合成了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酸丁酯(PBA)均聚乳液,以及P(BA-St)和P(BA-MMA)共聚乳液。实验发现极性相近的PBA和PMMA乳液可以很好地混合,而极性相差较大的PBA和PSt乳液则必须在PSt具液中补加乳化剂后方能混合均匀。  相似文献   

8.
通过加入各种增容剂(Compatibilizer)和采用粉末丁苯橡胶(PSBR)及经接枝、交联改性的粉末丁苯橡胶(PMSBR),研究了提高聚氯乙烯/丁苯橡胶(PVC/SBR)共混相容性的途径。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五种增容剂对软质PVC/SBR共混物的改性效果以粉末丁腈P83和丁腈-26(NBR-26)最佳;粉末橡胶对PVC的改性效果优于块状橡胶,PMSBR对软质PVC的改性效果优于以NBR-26作增容剂的块状SBR和PSBR;用不同改性方法制得的四种PMSBR中,以多层乳液接枝改性的PMSBR-4对PVC的改性效果最佳,用它改性硬质PVC的缺口抗冲击强度和软质PVC的耐寒性,效果皆超过粉末丁腈P83。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动态力学谱分析表明:PVC/PMSBR-4共混材料呈良好的韧性断裂,橡胶粒子分散较均匀,相界面模糊,低温Tg升高,说明PVC/SBR的相容性获得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水/Span85-Tween60/环己烷微乳液及纳米复合微粒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为检测手段,研究确定了水/Span85-Tween60/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的适宜条件如乳化剂含量、HLB值和溶水量值;进而在其中进行丙烯酰胺(AM)聚合反应和AgC1、ZnS沉淀反应,制备了AgC1/PAM、ZnS/PAM纳米复合微粒,并采用航向电镜(TEM)观察了给米微粒的形貌。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次加料法和半连续滴加法制备了含氮聚硅氧烷(PHMS)/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酰胺(AM)复合聚合物乳液,探讨了乳液成核机理,考察了PHMS、AM用量、加料主试对乳液粒大小及其流变形的影响,发现该聚合机理以胶束成核为主,PHMS用量增加,乳液粘度,乳液粒子尺寸增大,AM用量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合成并表征子氯化{5-(邻-(4-(2-巯基苯并咪唑基)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基)苯基卟啉铁}(o-Bzim TMPPFe(Ⅲ)Cl),氯化{5-(邻-(4-2-硫基苯半噻唑基)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基)苯基卟啉铁}(o-BzTaTMPPFe(Ⅲ)Cl),氯化{5-(邻-(4-(2-巯基苯并恶唑基)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基)苯基卟啉  相似文献   

12.
五甲基茂基三苄氧基钛/MAO合成间规聚苯乙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比较茂基三苄氧基钛[CpTi(OBz)3]/MAO和五甲基茂基三苄氧基钛[Cp*Ti(OBz)3]/MAO两种均相催化体系的苯乙烯间规聚合;发现由于Cp*Ti(OBz)3主配体茂基上取代甲基的供电子效应,Cp*Ti(OBz)3/MAO催化体系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催化活性,在较高的温度下(70℃)仍然能够合成粘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3.0×105的间规聚苯乙烯(sPS);研究了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和苯乙烯浓度对Cp*Ti(OBz)3/MAO体系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的影响,最佳聚合条件为:聚合温度70℃、催化剂浓度1.04×10-4mol/L、m(Al)/m(Ti)为830、c(苯乙烯)>4.32mol/L.聚合反应产物用沸丁酮抽提8h,不溶部分sPS用GPC,13CNMR,FTIR,WAXD和DSC等方法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一系列丙烯酸酯(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酯等)与N-芳基取代甲基丙烯酰胺,(包括:N-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φMA),N-对甲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TMA),N-邻甲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o-TMA),N-对澳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BrPhMA),N-对氯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ClPhMA),N-对硝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NPhMA),N-邻硝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o-NNPhMA),N-萘基甲基丙烯酰胺(N-α-HMA))的共聚物 ̄1H-NMR谱。用 ̄1H-NMR方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估算了共聚体系中各单体的竞聚率,比较了各种单体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阴离子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VA-MA)及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AS)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对铝镁型混合金属氢氧化物(Al-MgMMH)正电溶胶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桥联”作用、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等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LIPN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引发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各种引发体系对LIPN聚氨酯(PU)/聚丙烯酸酯(PA)合成过程的稳定性、粒子形态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油溶性引发剂AIBN可得到粒子均一,稳定性好且单体残留量很少的乳液;其粒子形态为“翻转”型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羟胺(TMHPHA)和2,2,2,6-四甲基-羟基哌啶-1-氧自由基(TMHPO)对偶氮二异丁腈(AIBN)60℃引发的苯乙烯(M1)-甲基丙烯酸甲酯(M2)共聚合的行为,结果表明,两种阻聚剂对苯乙烯(St)-甲人烯酸甲酯(MMA)共聚合均呈现良好的阻聚效应,其中TMHPA略优于TMHPO;同时观察到St-MMA共聚表现活化能和竞聚率表现出的差异,当阻聚剂  相似文献   

17.
在无皂条件下,利用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作引发剂,探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丁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溴化铵(St/BA/DMBMEAB)三元阳离子共聚物乳液制备的合理条件,通过电镜观察到粒子形态规则、大小均一.功能性单体DMBMEAB是以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和正溴丁烷为原料,选择乙腈作溶剂合成的,制取的最终产品纯度高、收率高  相似文献   

18.
铕与4—烷基酰代吡唑啉酮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荧光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一系列铕与含有不同4-酰代基的1-苯基-3甲基-吡唑啉酮-5的三元梧全物Eu(L)3.2H2O「L=1-苯基-3-甲基-4-乙酰基吡唑啉酮-5(HPMAP),1-苯基-3-甲基-4-丙酰基吡唑啉酮-5-(HPMPP),1-苯基-3-甲在-4-异丁酰基吡唑啉酮-5(HPMIBP),1-苯基-3-甲基-4-特戊酰基吡唑啉酮-5HPMPVP),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B  相似文献   

19.
首次制得二乙基胺甲基膦酸锆-亚磷酸锆Zr(HPO_3)_(2-x)·(O_3PCH_2NEt_2)_x·H_2O(ZDEAMP-ZP,x=0.75,0.60,0.50).将ZDEAMP-ZP用溴化苄季铵化,得到部分季铵化的产物:溴化苄基二乙基铵甲基膦酸锆-二乙基胺甲基膦酸锆-业磷酸锆Zr(HPO_3)_(2-x)·(O_3PCH_2NEt_2)_(x-y)·(O_3PCH_2N ̄+Et_2·CH_2Ph·Br ̄-)_y·H_2O(Y<X,ZBDEAMPB-ZDEAMP-ZP).ZBDEAMPB-ZDEAMP-ZP用于进行液/固/液或固固/液三相催化的亲核取代成醚、卤代烃和羧酸盐合成酯及二氯卡宾加成反应,均得到良好的结果。催化剂易于分离和回收,通常回收70%~100%,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以上无明显失活。  相似文献   

20.
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环己烷/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体系的o/w微乳液中,制备了粒径约58nm球状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超细颗粒,研究了影响粒子形态和大小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