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
紫花苜蓿根际氢氧化细菌对小麦的促生作用与促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分离出8株氢氧化细菌, 测定其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 通过小型栽培实验对萌发的小麦进行表征, 并利用ACC脱氨酶法和铁载体检测实验对促生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菌株WMQ-7, FMG-3, FMG-5对小麦的促生作用显著, 根长和苗长均比对照增加50%和30%以上; 小麦种子的根上部分干重平均值比对照分别增加95.24%, 57.14%, 47.62%; 成熟的小麦麦粒数均比对照多1倍以上. 菌株WMQ-7既为ACC脱氨酶阳性又为铁载体阳性, ACC脱氨酶活力为0.671 U/μg, 铁载体在404 nm处有明显的吸收峰, 吸光值为0.834, 经检测其产生的铁载体的量为7.1996 µg/mL并确定该铁载体类型不是儿茶酚型. 因此推测, 菌株WMQ-7对小麦的促生作用机制可能与ACC脱氨酶活性和铁载体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4.
一、前言生物固氮研究在近20年,几乎一直是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重要研究项目。近年来日本、荷兰、新西兰、印度等国也加快了研究步伐。国际生物固氮会议每隔一年召开一次,至今已开了六次。1985年在美国召开了会议,有40个国家550位代表参加,可见生物固氮研究概况。美国从事生物固氮研究的单位和人员最多,经常召开本国的生物固氮会议,就生物固氮的遗传工程的论题讨论,举行了二次会议,并有专著出版。国际性新刊物—植物分子生物学杂志,也开辟了生物固氮的专题内容,由此一瞥生物固氮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等植物能由根系吸收CO_2是已知的事实。但在水稻中是否有此过程,以及环境条件如何影响这个步驟,則尚无报导。本文初步报告水稻幼苗根系吸收CO_2的作用及光对这个活动的影响。試驗用的水稻幼苗用水培法培育,苗龄約十五天左右;黄化幼苗是在黑暗条件下培育的。 相似文献
6.
7.
8.
麦类作物根际麦根酸的分布和难溶性铁的活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根酸和脱氧麦根酸均是近年来在缺铁大麦和小麦的根系分泌物中新发现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类似于烟碱酰胺。这类物质可利用其羧基、羟基和胺基共6个配位基与氢氧化铁中韵Fe~(3+)形成络合物,并能直接被根系吸收从而改善了植株的铁素状况。因此,对提高石灰性土壤难溶性铁的有效性和防治植物缺铁症有重要的潜在作用,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但是,迄今的研究结果都是在溶液培养的基础上和离体试验中得到的。麦根酸在根际土壤中的存在及其对难溶性铁的活化作用尚未见报道。本文是从根际土壤中直接分离麦根酸,研究其在根际内的分布状况以及与不同形态的难溶性铁的螯溶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5460F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温敏核不育水稻在杂交水稻的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前人的研究表明,该不育性状是由隐性单基因控制的,本室首次把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的第8染色体,并将命名为tmsl,为了构覆盖tmsl基因区域的精细物理图谱并最终克隆tmsl基因,利用1个改进的载体PECBAL进行了温敏核不育水稻5460S的可育恢复突变体5460F细菌人工染色文库的构建。该文库由16896个克隆构成,克隆片段平均大小为119kb相当于水 相似文献
10.
固氮条件下Greifswald磁螺菌的深层培养及其固氮活性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Greifswald磁螺菌(Magnetospirillum gryphiswaldense)在固氮条件下(微好氧和限铵)的深层培养技术.在以乳酸钠为碳源的限氮培养基中,通入含0.4%—0.8% O2的氮气,pH和温度分别控制在7.2和30℃,经3次补料,培养21h细胞密度A600nm可达1.3,固氮活性为217nmol/h。氧和铵对固氮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该菌具有固氮酶合成后的活性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11.
固氮酶活性中心网兜模型研究的回顾和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自然界中固氮酶是如何把氮分子转化为氨的课题已经成为当前分子生物学的热点之一.1992年,Kim和Rees发表了棕色固氮菌(Av)的固氮酶的分辨率为0.27nm的晶体学分析结果,他们最近又进一步与Chan合作发表了分辨率为0.22nm的固氮酶晶体学分析结果,阐明了FeMo辅基和P-簇对活性中心模型结构.Bolin等也发表了对巴氏梭菌(Cp)的固氮酶的分辨率为0.22nm的晶体学分析结果.这些重要结果,标志着固氮酶研究已经上了 相似文献
12.
作为原核生物,细菌染色体结构的空间组织形式引起了日益广泛的研究兴趣.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染色体构象捕获和超分辨率显微镜技术,为细菌三维基因组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基于染色体构象捕获测序数据,研究人员开发了通用的数据处理流程和染色体三维结构重构软件.目前,已有5个重要的细菌模式物种进行了初步的三维基因组研究,获得了细菌染色体空间组织特征的一些知识,揭示了拟核相关蛋白在细菌三维基因组结构中的重要性,并发现了细菌染色体三维结构与基因转录和细胞周期等过程之间的关联,加深了人们对于细菌三维基因组的认知.本文对近年来细菌三维基因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并指出该领域未来值得关注的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选择条件下细菌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细菌在选择条件下适应性突变研究的新进展 .对通常认为的适应性突变具有的特征 (适应性突变的方向性 ,时间依赖性和细胞生长非依赖性 )进行了辨析 .指出了非致死的选择条件下 ,细菌有利突变高频率发生这种现象 ,并不是选择条件诱导的定向的适应性突变 ,它的发生与选择条件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选择条件下突变发生的时间依赖性 ,并不是适应性突变所特有的 ,自发的随机突变也表现时间依赖性 ;而且突变的发生也是随机的 ,需要依赖于细胞生长和分裂 ,与自发突变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选择条件下有利突变高频率发生的原因 ,可能是细菌在选择条件下自发突变率提高和选择条件造成含有利突变的细胞优势生长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此外 ,还指出了Cairns等提出适应性突变假说时所依据的数学分析方法的错误 . 相似文献
18.
19.
20.
柱孢鱼腥藻(Anabaena cylindrica)和鱼腥藻7120(Anabaena 7120)(均为蓝藻植物)在空气中均能固定分子态氮.我们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分别对它们进行诱变、筛选,获得二株具异形胞而不能在空气中固定分子态氮的突变种.鱼腥藻-1(Anabaena-1)是鱼腥藻7120经紫外线诱变后得到的突变种,而鱼腥藻-2(Anabaena-2)是柱孢鱼腥藻经NTG诱变后获得的突变种.它们的异形胞频率(10~17.5%)高于野生种(5~9%).经二年多的连续传代培养表明突变表型是稳定的,自发回复突变频率很低(分别为1×10~(-8)和1.9×10~(-6).在微氧条件下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