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听觉障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重庆市223名听觉障碍学生进行了测查,探讨了听觉障碍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听觉障碍学生自我意识较差的是躯体外貌与属性、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等因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呈上升趋势,但在每一个过度阶段都有下降;行为与合群的自我意识比正常学生差,但在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两个方面则比正常学生要好.性别、障碍程度以及城、乡环境差异和致残原因对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学习适应性测验》对227名小学生进行测试,探讨了小学生 的心理健康与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在冲动倾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较高;学习适应性在低年级以学习技术、学校环境的利用方面,在高年级以听课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较差;在心理健康的过敏倾向、学习适应性方面低年级的学习技术、高年级的学习计划上性别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家长离异因素影响了小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利用;学习适应性高和学习适应性低的学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学习适应性测验>对227名小学生进行测试,探讨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在冲动倾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较高;学习适应性在低年级以学习技术、学校环境的利用方面,在高年级以听课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较差;在心理健康的过敏倾向、学习适应性方面低年级的学习技术、高年级的学习计划上性别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家长离异因素影响了小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利用;学习适应性高和学习适应性低的学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大学生无聊感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对18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除了心理健康总分在籍贯上上存在显著差异外,时间管理倾向和无聊感倾向总分在性别、籍贯和专业上均无显著差异.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无聊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与无聊感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无聊感在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健康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除了74.54%的直接效应,另外25.45%通过中介变量无聊感的间接效应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方法:测量工具为《一般心理健康问卷》及三个分量表。被试取自北京市近郊一所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共1 124人。结果:以心理健康的总分为因变量进行性别和年级的多元方差分析显示: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而性别和年级的主效应显著。女生的自我肯定程度明显高于男生;三、五年级的自我肯定程度低于四、六年级,焦虑情绪高于四、六年级。结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学校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白洁 《太原科技》2006,(12):88-90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环境不同,自我认知也不同,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自我意识方面是有区别的。采取随堂测试的方法对两所学校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两所学校的学生在兴趣爱好方面有着显著差异。而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完善等方面有着学校及性别的差异,但也有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出发点,采用《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重庆市3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和偏执等方面;性别因素在父母养育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差异;父母是否离异、下岗等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不产生影响,但离异因素在父亲的严厉、惩罚,下岗因素在父亲的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职业因素对心理健康和教养方式的部分因子产生了影响;父母亲积极的教养方式会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学生的心理焦虑,消极的教养方式则会增加学生的焦虑。  相似文献   

8.
听障儿童个性及与人际信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人际信任量表(ITS)为工具,对山东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的185名听觉障碍儿童的个性特征、同伴信任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量研究,目的是改善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状况,为特殊教育工作提供干预依据。结果表明:男听障儿童倔强性更显著;城镇听障儿童或家长懂手语的听障儿童更倾向于外向;听障儿童个性的精神质因子与同伴信任的可依靠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情绪稳定性与信赖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掩饰性与信赖性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我意识量表》对30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人口学差异,并探讨心理品质与新生适应、人际困扰、自我意识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发展最好的5项心理品质是公正、感恩、欣赏美丽与卓越、正直、爱,发展最弱的五项是自律、谦虚、洞察力、勇敢、精神信仰.积极心理品质在性别、专业、是否独生、生源地上均有显著差异.积极心理品质与新生适应、自我意识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人际困扰存在显著负相关.新生适应和自我意识对积极心理品质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累积解释度达40. 7%.  相似文献   

10.
蒙家宏 《科技信息》2009,(20):I0022-I0022
本文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贵州3所重点小学和6所非重点小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重点小学有8.9%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重点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好于非重点小学;重点与非重点的小学生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四项上没有差异,但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四项上有显著差异,重点均比非重点低。  相似文献   

11.
运动员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125名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使用“影响运动员心理健康因素调查表”调查引起运动员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结果显示,约有38%的运动员存在着某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的运动员存在着某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运动员的心理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等四个方面.调查发现,运动员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对130名女大学生进行了为期17周的干预实验,并对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做了深入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中等强度健美操锻炼可以降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指标,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应用“成长疗法”对63名青年被试进行改善自我概念及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成长疗法”对于被试的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成长疗法”在我国的应用,必须结合国情予以必要的改进或修正才能发挥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成绩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重庆的1 760名中学新生进行测试,探讨中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成绩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中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主要包括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和身体症状,其中恐怖倾向最明显,检出率高达28.73%;初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高一新生,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孤独倾向外,高一新生在各内容量表上的性别差异都比初一新生明显;中学新生的成绩与学习焦虑显著呈负相关,孤独倾向和学习焦虑对初、高中新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据此,本研究提出相应的针对中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2所高校196名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主要体现在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易焦虑等方面.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西交利物浦大学项目学生在心理承受力、情绪失调和焦虑上优于西南大学项目学生.项目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亲子关系呈正相关,且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学校和亲子关系都可以预测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师专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CL—90对文山师专309名各年级在校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师专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68%;各因子分显著高于青年组常模和省内本科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随年级上升而加剧的趋势;女生的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文理科生各因子分无显著差异。提示师专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师范专业实际,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方向,重在预防、控制和成长。  相似文献   

17.
对某校大一学生进行自然教学实验,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88名被试进行SCL90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发现被试后测结果分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饮食3个因子以及总分、阳性项目数上显著低于前测;三次重复测量结果线性增长趋势不显著,但二次增长趋势非常显著;分组主效应和教师主效应不显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明显改善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辽宁民族院校的3 795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有15.5%的新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大部分新生虽然会有一些消极反应,但仍属于正常范围。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在生源地、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和学科类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学生身心健康调查(UPI)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 0 2级全体新生 ,实施“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测量 ,了解我校 0 2级新生身心健康状况 ,为心理咨询工作奠定基础 ,为学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