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剖析当代伦理学两大类型——德性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各自所面临的困境出发,试图证明规范美德伦理学将是现代伦理学的合理建构,并在这样的理论视野中探求孔子德性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林春逸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23(2):1-3
研究德性形成的机理,了解德性形成和发展的每个环节和过程,掌握每个环节和过程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能够增强道德主体培养自己良好道德品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民主立法是现代法治的必然选择,公民的立法参与是民主立法的根本要求。而公民的德性是公民参与立法的道德保障,参与立法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德性主要有参与、自主、宽容、质疑。加强公民的德性培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民主立法的重要保障。这需要学校、家庭、公民社团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公民在法治生活中的实际参与。 相似文献
4.
人类德性的涵义、结构及其存在图式是中外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未予严谨探究的基础性问题,通过比较、追问、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等方法分别对这些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证明与抽象描述,可确立德性结构应有的完整性及其存在图式的具体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快的地方,网络在给莘莘学子带来丰富信息、交互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道德问题。就网络道德问题,论述了网络道德的内涵,并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些加强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亚宁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促进了青年大学生的道德进步 ,但也造成了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从而导致青年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突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切实有效地对青年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又一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詹世友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5):1-8
在康德看来,道德教育必须秉承精确的原则和正确的方法。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建立一种思维方式,即思入本体,体认自由和道德法则的实在性,并使之成为德性的纲维。道德教育不能采取培养道德习惯、道德情感和以幸福作为最高原理的方法,而应该引导和启发受教者逐渐获得经过一再提纯的原理,以道德法则直接决定自己意志的动机,而不使之杂入任何经验成分。这对当今的道德教育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提出在网络道德教育中高校教师应注意的问题。同时,针对高教教师本身的特点,倡导教师应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超兵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30(2):53-56
德性和德行是德性伦理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德性是使一个人成为好人并且使其现实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德行则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德性是人的内在品质,德行则是人的外在品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确把握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对于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公民德性的形成以及德行的践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炎春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4):7-9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高不开网络.网络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如何避免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带来不利的影响,确保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制定有效的网络道德策略,对于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凯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24-28
儒学经典中蕴藏着深厚的关于德性德行培养的思想资源。基于新时期大学德育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以儒学德育资源为核心的德性德行教育,对于落实国家教育战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开展儒学经典教育,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发挥教师垂范作用、知行并重。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国与大学德育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福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23(2):99-102
“以德治国”是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前提和我国当前社会道德建设急需加强的背景下提出的。法治与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一个靠国家强有力机器的强制和威严,一个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殊途同归,其目的都要要达到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对于一个正常社会的健康运行,各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德育是“以德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要实现“以德治国”,首先得“以德育人”。为了落实“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大学必须强化德育意识,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完成国家赋予大学的德育使命。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中道德问题日显突出,以德治国的方略就置于中国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道德实践之中。我国对社会转型前后的道德特征的比较中,提出既要防止道德的政治化,又要警惕道德的功利化,真正坚持唯物辨证法,全面实施以德育人,只有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准,才能真正实现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4.
德育低效成为学者们及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从当前德育工作的困境入手,分析德育低效的原因,并提出发挥文学的德育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名词越来越丰富,最近频频出现了各类"门"事件,"门"事件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伦理行为方面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鉴于大学生自发的网络道德状况和网络道德教育缺位现状,高校可通过完善网络规则、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倡自我教育和道德选择等方式进行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化世太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4,(4):104-108
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理论的延伸与拓展。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出现了网络道德认知迷失、网络道德情感缺失与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是: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网络社会特殊属性、网络立法滞后、高校人文教育缺失。化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实践路径在于:提高大学生自律、净化网络环境、加快网络立法、重视高校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空间的伦理道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芳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4):90-92
在分析网络信息空间伦理道德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加强网络信息空间伦理道德的控制管理,从加强网络道德修养、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心理调适、加强网络道德的自律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网络道德的维护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网络空间伦理道德规范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詹华清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22(5):91-93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本文阐述了教师的个人精神品质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师德中所起的作用,明确指出教师的个人精神品质是教师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师师德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朱熹的道德观对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道德观对“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有三:一,朱熹孝道是每个家度成员讲道德的起点;二,朱熹修身之道是提高家庭成员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三,朱熹的恕道是处理邻里关系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朱熹道德观对当前我国提倡“三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