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辜鸿铭儒经英译中,通过援引西方言论、进行文化比附等手段将儒家文化西方化,这与其向西方弘扬儒家文化的目的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一西化策略具有历史合理性,也具有历史局限性.在当下的典籍英译中应采取杂合策略去西方化,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文化的创立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科技体系的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儒家文化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科技的道德引领和理性认知。儒家文化讲求天事、地事、人事和谐,并解决个人的终极目的问题。在认识、追求万物变化和联系的过程中,进行了科技方面的探索。儒家文化所具有的“尊道”、“重学”、“致用”的科学精神特质,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文化,其伦理价值观直接主导二千多年来人们的思维模式,对各个时期的社会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现阶段继承和发展传统的优秀的儒家文化,有利于个体的完善和社会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4.
辜鸿铭儒经英译中,通过援引西方言论、进行文化比附等手段将儒家文化西方化,这与其向西方弘扬儒家文化的目的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一西化策略具有历史合理性,也具有历史局限性。在当下的典籍英译中应采取杂合策略去西方化,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左林 《科技信息》2011,(13):121-121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中国古代数学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儒学的影响下,古代数学教育注重的是数学的实际功用,习惯于从"天人合一"等角度去讨论数学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数学教育自身独特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十四五"时期系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成为微观组织层面支撑科技强国建设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演化下人类社会迈入了数智化时代,人工智能企业作为数智化时代下全新的组织载体,引领着未来新经济形态不断向前演化与发展,但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伦理与道德问题,加剧了各界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合法性与未来前景的质疑.如何基于传统儒家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力量为人工智能企业可持续性的创新能力赋能成为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A股人工智能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儒家文化对人工智能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并检验了外部正式制度(市场化环境)在儒家文化与人工智能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儒家文化对人工智能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儒家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与价值认知总体上能够激发人工智能企业不断开拓创新进而改善人工智能企业创新能力,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②外部正式制度(市场化环境)在儒家文化与人工智能企业创新能力之间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呈现出正式制度与儒家文化对人工智能企业创新绩效的替代效应.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基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丰富了数智化时代下的人工智能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制度融合观最终为提升人工智能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经验思考.  相似文献   

7.
申磊 《晋中学院学报》2010,27(4):82-84,119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家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作为百家争鸣的重要部分,对三晋地区的思想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儒家文化的传播与三晋地方文化相结合,促进了三晋法家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金龙 《奇闻怪事》2009,(2):31-31
对今人而言,中国古代的经营智慧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智能资源。中国古代经营智慧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华夏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其哲学思想无疑对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余英时的文化史观大体可以分为儒家文化史观、政治文化史观以及人类文化史观三个方面。就儒家文化史观来说,"哲学的突破"、"士"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心"乃价值之源等构成了余英时先秦儒家文化史观的主要内容,明清儒学思想基调的转换与晚清儒学的内在批判构成了余英时明清儒家文化史观的主要内容,儒学非正统、反传统成分以及"整理国故"运动则构成了余英时五四文化史观的主要内容;就政治文化史观来说,通过"士志于道"、"人皆可以为尧舜"等名言警句,余英时论述了中国古代民主政治思想的支撑点。就人类文化史观来说,余英时对人文与科学的新研究与新思考充分展现了其博大人类情怀。纵观余英时文化史观,我们不难发现其儒家文化史观具有理性、政治文化史观具有理想性、人类文化史观具有独特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传统儒家文化的约束力显然正在弱化,作为儒家伦理文化的核心与典型代表之一的孝文化也是如此.然而不容否认的是,无论是孝文化还是整体儒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教育、稳定社会和民族凝聚等方面的功能对于当今社会来说仍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及时代价值.深入探讨儒家思想中的孝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无论对于孝文化本身还是借学思想精华的现代化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光蕡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方面亦有很深造诣。他倡议废八股、习算数、学西学,在书院开设了天文、算学、格致,制造、机械、外语等新课程,并主持刊刻了不少时务新书和科技著作。他还积极兴办实业,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培养专门人才,从而使西方科学文化在陕西以及西北得到传播。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占居统治地位。李冶是中国宋元时期的四大数学家之一,他在青少年时期,对文学、史学、数学、经学都感兴趣,时人称赞他"经为通儒,文为名家"。儒家文化对李冶极其数学学习理念、教学理念、数学研究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量的献资料,对先秦至明代活动于陕西一带的科学技术人物及陕西籍科技人物的事迹进行考释、论证和评价,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学、地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科技人物206位。  相似文献   

14.
清代妇女始终未取得合法受教育权利。王贞仪冲破封建社会世俗种种阻拦,刻苦自学,在天文学、数学等学科内中西贯通,勇于创新,在研究中主张中西自然科学知识交流、兼收、融合;在方法上化繁就简,大力宣传普及当时的最新自然科学知识,功不可没,在我国自然科学发展史上应占有相应的地位。她刻苦自学成才的精神,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藏族的传统天文历算既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文章认为藏族传统的天文历算是以本土物候的经验总结为基础,相继吸收了印度时轮历的主要内容和汉地时宪历的部分内容及其他天文知识而形成的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历法。  相似文献   

16.
从文献分析出发,采用历史考证的方法,系统论述了清末味经、崇实书院的创办历程及其在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中的历史作用。研究表明,两书院在课程设置上,在陕西以至西北最早开设了天文、数学、测量、格致、地理、外语以及机械、农林、矿务、军事等西方新学,并刻印了不少时务新书和西方科技著作;书院还兴办实业,推广技术。这些科技教育和科技出版活动在引进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近代科学知识和有志于革新变法的人才,这种改良书院的教学体制也为陕西建立新型科技教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李子金历算学著作的分析,揭示出西学传入中国,尤其是<西洋新法历书>颁布之后,李子金对西方历算学的反应.在此基础上指出,虽然他对中国传统历算学的处境深感忧虑,提倡对其加以研究和继承,但对于西学的优点也有较理性的认识.在李子金看来,在中学的框架内,对西学进行批判吸收,才是可以"垂范将来"的正途.  相似文献   

18.
儒学发展与中国古代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学术流派或学术思潮,以此为标志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儒学发展的每一段落,甚至包括其分化和遭到叛逆的段落,均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或推动,导致其时古代文学思潮、热潮或特定创作倾向的产生。这种情况可大致归纳为:孟、荀尚气劝学与宏辩文学思潮;两汉经学与大赋高潮;魏晋玄学与文学尚简嗜奇热潮;两宋理学与文学尚理倾向;明代理学发展与文学思潮的演变,具体为阳明心学与小说浪漫化思潮、泰州学派与小说世俗化倾向;乾嘉学风与小说炫耀才学热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重要的两个系统,儒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这种特定联系,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理论蕴涵。  相似文献   

19.
遗传基因工程的哲学沉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世纪,每一种遗传基因工程技术都引起广泛和热烈的争论。马克思主义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以家庭为本位,特别注重血缘关系和伦理价值。遗传基因工程中的价值和伦理争论的首要问题是人权问题,即个人对他的肢体、器官、生命和生命传递是否享有充分的权力;其次是人类是否有权力干预、改变和创造他自己生命系统的复制过程和复制方式。笔者认为,个人和人类对这两种权力都要有伦理的反思和承担社会的和道德的责任。遗传基因工程的商业应用应受到充分考虑社会后果的法律的约束;科学无禁区,科学研究是价值中立的,这两条原则同样适用于包括克隆人在内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全球科技智库的学科领域、理论体系、具体方法以及实践成果进行了调研与分析。调研结果显示,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安全社会、能源环境等学科领域是科技智库研究方法关系网的核心,交通建筑、天文地学、生物医药、材料化学、数学物理、信息通信等学科领域处于辅助地位。科技智库的研究理论经由科技规划、科技评估、科技路线图的实践,逐渐向DⅡS研究体系发展。科技智库研究的具体方法可分为数据收集方法、信息整合方法、综合研判方法、方案构建方法4类,具有多主体、多对象、多介质、多因子、多组合、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多阶段、多角色等特征。随着科学技术在公共服务和决策咨询中的应用,科技智库的研究方法以可视化平台、跟踪调查平台、综合检索平台为依托,将进一步深化、拓展、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