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知短信     
人类导演"关地大冲撞"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千米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2.
新京 《科学之友》2005,(9):34-37
7月4日,美国独立日的夜空被无数美丽的焰火点缀,但最引人注目的一朵焰火绽放在距地球1.32亿km处的太空中: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宇宙探测器发出撞击舱,以10.2km/s的宇宙速度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4日凌晨,人们甚至用肉眼都能看到这朵熠熠生辉的太空焰火。耗资3.33亿美元的“  相似文献   

3.
彗星近照     
《大自然探索》2011,(4):7-7
不久前,美国“星尘号”探测器经过“坦普尔一号”彗星,并为这颗彗星的冰质表面拍摄了多张照片,下图为其中的一张。“星尘号”这次经过“坦普尔一号”的目的是,探测这颗彗星在环绕太阳运行过程中其表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六年前,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代表人类首次造访“坦普尔一号”并拍摄了许多照片。  相似文献   

4.
《知识就是力量》2006,(1):F0005-F0005,F0002
①北京时间l月15日凌晨宣布,地面控制中 心收到来自“惠更斯”号探测器经山“一卜西尼”号 飞船传回的信号,表明“惠更斯”号已成功登陆 土卫六。这创造了人类探测器登陆其他天体最远 距离的新纪录。 ②③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 “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坦普 尔l号彗星,人类探测器首次撞击彗星成功。 ⑦“发现”号航天飞机于北京时11,】7月2〔! 晚发射升空。 ④⑤⑥8月21日, 机搭载着美国“发现” 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架经改装的波台747 号航天匕机降落在佛罗 ⑧法国里昂n{JI且务人员11月27日对一名法国 妇…  相似文献   

5.
新京 《科学之友》2005,(17):34-37
7月4日,美国独立日的夜空被无数美丽的焰火点缀,但最引人注目的一朵焰火绽放在距地球1.32亿km处的太空中: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宇宙探测器发出撞击舱,以10.2km/s的宇宙速度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4日凌晨,人们甚至用肉眼都能看到这朵熠熠生辉的太空焰火.  相似文献   

6.
探秘JPL     
《科学之友》2005,(9):43
“勇气”号火星漫游、“卡西尼”号土星探秘、“深度撞击”探测器“炮轰”彗星……每一次太空探索都会使JPL成为世界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吴凡 《大自然探索》2006,(11):32-37
在以千年、万年和亿年为单位的遥远未来,地球与宇宙将会发生什么?——地球上形成超级大陆,海水被全部吸入地球内部,无数彗星撞击行星,强力伽马射线袭击太阳系……这就是一些科学家所描绘的地球与宇宙可能的未来情景。  相似文献   

8.
1999年11月,JPL启动了彗星撞击计划。2005年1月12日,NASA成功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咖啡桌大小的近400kg重的撞击器以10km/s的速度和纽约大小的“坦普尔1号”彗星准确地做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这需要极为准确的导航。JPL深度撞击项目负责  相似文献   

9.
飞越器外观:大小约等于一辆福特“开拓者”汽车体质量:约380kg装置:装有高性能的中央处理器和高稳定性的指示控制系统。一个固定的太阳帆板及小的镍氢电池、高增益天线、碎片防护装置、高分辨率成像仪和中分辨率成像仪,34m波长的X波段无线电与地球和撞击器保持通信。本领:传输数据。当撞击器撞上彗星的小段时间内,由于探测器记录数据急速增加,其信号将向地面各个重叠天线传输。探测器上的初始数据将立刻被传输至地面,随后的数据将在一个星期内传输完毕。观测记录撞击过程。在7月4日彗星被撞击的24h前“深度撞击”释放撞击器。之后,飞越器将…  相似文献   

10.
深空撞击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拟定了一项雄心勃 勃的“深空撞击任务”。该任务是用一个重型射弹在 深空拦截彗星,并在彗星上撞开一个约7层楼深、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洞,通过这样的撞击,研究人员可以测量到新近暴露的物质,并研究彗星深层的结构,从而获得重大的科学突破。NASA计划在2004年1  相似文献   

11.
魏明 《大自然探索》2003,(11):30-37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巨大的岩石曾频繁地撞击包括地球在内的很多行星。然而,人类却从未亲眼目睹过这样的撞击——直到地球的邻居木星最近一次遭到彗星“轰炸”。这样的“轰炸”还会在地球上发生吗?  相似文献   

12.
《科学24小时》2011,(1):52-52
科学家借助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通过令铅离子高速撞击,产生了一个温度为太阳核心温度100万倍的火球,成功完成了创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的实验,重现了大爆炸后宇宙的瞬间状况。  相似文献   

13.
大爆炸之前     
前大爆炸时期是存在的。大爆炸并不是时间的开始,而是宇宙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 大爆炸之前宇宙是什么模样?若你问宇宙学家,他们通常会搪塞说,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如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对此总是问道,“北极之北是什么地方?”按现代宇宙学的主流思想,大爆炸意味着宇宙的真正开始,空间和时间由此进入存在,决不会有“之前”这个问题。 但有一位物理学家敢于挑战这个问题。若他正确,那么在大爆炸之前,宇宙已经历了一个不可想象地久长的时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G·范纳齐奴说,“大爆炸远不是时间的开始,它仅是宇宙…  相似文献   

14.
星球     
《科学之友》2005,(8):12-12
地球要套太空环;美国火星探测器2007年升空;超大望远镜2016年建成;土卫六上出现疑似湖泊;美国“炮轰”彗星成功;哈勃拍摄到宇宙“猫眼”。  相似文献   

15.
1999年2月7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星尘”号太空探测器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准备与周期性彗星“王尔德2”进行历史性的约会。“星尘”号此行雄心勃勃的目的,就是收集星际空间的尘埃,并在2004年拦截“王尔德2”彗星和捕获彗星的尘埃,于2006年把这些尘埃带回地球,供科学家们研究。“星尘”计划是自欧洲航天组织的“吉奥托”探测器于1986年定点飞过“哈雷”彗星和于1992年飞过“26P/GS”彗星之后,人类的探测器首次与若彗相会的任务。不仅如此,该计划也是人类首次尝试把星际尘埃和彗星样本带回地球。这是一项任务期长达7年、需要…  相似文献   

16.
赵君亮 《科学》2006,58(1):19-23
由于有着与众不同的奇特外形,彗星自古以来吸引着天文学家和公众的注意。从古人对彗星的极度恐惧.到300多年前天文学家正确认识彗星的本质,直至2005年人类用空间探测器首次对彗星主动实施撞击,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时光,其间许多科学家,甚至天文爱好者和普通人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体现了人类智慧的力量和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晓喻 《科学之友》2005,(5):23-23
目前大多数人接受的天文学理论指出,宇宙中的行星,是“恒星”诞生之后的宇宙尘埃所组成的。不过,小小的“宇宙尘埃”,是怎么集结成一个大行星的却一直都没有定论。最近有科学家主张,行星是宇宙尘埃用“滚雪球”的方式,越滚越大,所凝结而成的。美国能源部辖下一个国家实验室的科  相似文献   

18.
进军彗星     
浩瀚的宇宙中蕴藏着许多人类所不熟悉的天体,若星就是其中之一。由于香星上的物质在低温下保持着原始的状态,使其对于人类研究太阳系和地球的起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因此,多少年来童星都成为人类研究天体的重点之一。最近,继美国宇航局宣布放弃发射童星探测器的计划之后,欧洲人亮出了他们的“罗塞塔”计划,以便在人类观测管星的进程中迈出历史性的一步。香星是一种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很难用肉眼观测到。它的形状也十分独特:在远离太阳时,彗星呈一个发光的云雾状小斑点;接近太阳时,香星的管发开始变大,呈一把扫帚状。因此…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4日,在距离地球4.5亿千米的地方,由美国“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射的撞击器成功地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从而在太空上演了一场十分壮观的“焰火秀”。这次撞击的时间跟预定时间完全吻合。这次撞击的目的是探查彗星的构成。近距离环绕“坦普尔1号”彗星飞行的“深度撞击号”飞船(母船),是此次“深度撞击”任务中的主要角色,它将撞击舱发  相似文献   

20.
王家骥 《科学》2007,59(1):53-56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3日宣布,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瑟(J.Mather)和斯穆特(G.Smoot),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CMB)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马瑟和斯穆特借助美国1989年发射的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卫星做出的发现.为有关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支持,他们的工作“将我们带回了宇宙形成的婴儿时期”,“使宇宙学进入了精确研究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