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血清中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高尔基体蛋白73(CP7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对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良性肝病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60例)共175个血清样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甲胎蛋白含量,用速率法测定α-L-岩藻糖苷酶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P73含量。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U和GP73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阳性率分别为65.6%、74.9%、83.2%,AFP、AFU和GP73联合检测阳性率可提高到95.2%。联合检测AFP、AFU和GP73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尤其是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RT-PCR法检测外周血中AFPmR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FPmRNA是成人肝细胞癌变后AFP基因转录产物.RT-PCR法检测外周血中AFPmRNA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测转移均有重要意义.探讨了AFPmRNA的基因特点、RT-PCR检测方法及AFPmRNA的临床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原发性肝癌及正常体检人群各56例血清中ICAM-1和TNF-α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的ICAM-1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ICAM-1和TNF-α在原发性肝癌血清中存在异常表达(p<0.05),不同组织分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CAM-1水平、TNF-α水平无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织中ICAM-1和TNF-α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16,p=0.000).ICAM-1和TNF-α的表达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病理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CAM-1和TNF-α含量,可为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手术成瘤模型因其肿瘤微环境与原发性肝癌相差较大而不能准确评价肝癌靶向性药物,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因其诱发癌变的病理过程及肿瘤微环境均与原发性肝癌相似而成为理想的肝癌动物模型.本研究在传统的DEN诱导法基础上进行改进,实现了大鼠的100%成癌率和诱导过程中的零死亡率.基于该肝癌模型评价了新型肝癌靶向性糖修饰荧光胶束在肝癌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证明结合半乳糖胺的罗丹明功能化的糖修饰荧光胶束(RST@P-Gal)表现出了较好的肿瘤靶向性和较低的背景信号,可以检测出0.5~5mm的肿瘤病灶,这将对人类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术中微小病灶的清除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甲胎蛋白(AFP)结果,了解昆明地区自然人群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方法:对昆明地区9250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AFP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确定AFP阳性的发生率,并对阳性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结果:在92500例受检者中,AFP阳性共42例,其中AFP〉400μg/L的9例患者经B超和(或)CT等确诊为结节型原发性肝癌6例,小肝癌1例,2例未见异常影像学改变;而AFP介于20~500μg/L的33例患者,B超和(或)CT等检查确诊为小肝癌3例,其余无明显异常发现,在首次检查后1、2、3月动态复查,4例患者AFP呈进行性升高而确诊为“乙型肝炎”。在92500例受检者中,共确诊原发性肝癌14例,发病率为15.13/10万人。结论:昆明地区自然人群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约15.13/10万人,发病与乙型肝炎病史有密切关系。APE普查是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的最有效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淼等 《科技信息》2014,(14):11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5例健康人群分别检测AFP、GGT和AFU,分析采用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特异性和敏感性有无明显差异。结果:与健康人群组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GGT、AFU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使用AFP、GGT和AFU比较,联合检测AFP、GGT、AFU其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和敏感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GGT、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联合检测三种标志物的方法,能提高其检测的阳性率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肝硬化患者140例(肝硬化组),对照比较了两组患者血清ALP、γ-GT、AFU、AFP水平及阳性率。四项检测指标在原发性肝癌组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中四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远高于单项检测;两组单项检出阳性率,以及两组4项结合阳性率比较,肝癌组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5)。血清ALP、γ-GT、AFU、AFP联合检测对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血清甲胎蛋白和a-L-岩藻糖苷酶联合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联合检测、血清AFP,CAl9-9,CYFR21-1的联合检测、AFP与GGT,ALP,LDH的联合检测等综述了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肝癌的早期诊断、肿瘤进展的监测、疗效判定、复发和患者生存率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的实验室血清标志物有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血清铁蛋白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其同工酶、人高尔基蛋白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是一种高死亡率的原发性肝癌,临床上具有早期发现困难、难治疗和易复发的特点.为了建立适用于本实验室的动物原位肝癌模型,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C57BL/6小鼠形成肝癌,通过动态监测小鼠肝癌发展进程的病理学特征及生化指标,结合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DEN给药后,小鼠体重随给药时间延长呈现...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通过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LPO含量及SOD活性,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机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同时为原发性肝癌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原发性肝癌患者34例,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4.97±11.96)岁,按1977年12月上海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认定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经病史、查体、生化、免疫、影象学(B超、CT)等病理查明诊断,对照组30例均系体检健康者,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0.82±9.75)岁…  相似文献   

12.
人原发性肝癌中p16,p15基因CpG岛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人原发性肝癌中 p16和 p15基因 5’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 ,并分析其与人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探索其在临床早期基因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用敏感的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 2 0例人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正常组织中p16 ,p15基因5’CpG岛的甲基化状况 ,统计分析这两个基因 5’CpG岛甲基化与肝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2 0例原发性肝癌肝癌组织中 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分别有 6 5 %(13/2 0 )和 5 0 %(10 /2 0 )异常甲基化 ;癌旁组织中 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分别有 6 0 %(12例 )和 4 0 %(8例 )异常甲基化 ;远癌正常组织中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分别有 35 %(7例 )和 2 5 %(5例 )异常甲基化 .p16 ,p15基因 5’CpG岛甲基化在癌组织和癌组织旁、癌组织和远癌组织中均有相关性 .两个基因 5’CpG岛异常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异常甲基化在人原发性肝癌中频率很高 ,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EA、TPS对肝转移癌的辅助诊断和术后随访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酶联免疫吸附法(EIA)检测273例原发性肝癌和127例肝转移癌血清CEA、TPS水平.结果肝转移癌组CEA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原发性肝癌组(p<0.01),TPS无显著性差异(p>0.05),CEA、TPS水平和阳性率在不同来源的肝转移癌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TPS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EA,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转移癌组AFP浓度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原发性肝癌组(p<0.01).102例肝转移癌治疗后有效果的患者血清CEA和TPS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无反应、治疗后再次复发及保守治疗病例在自动出院前与治疗前比较,CEA和TP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CEA与AFP联合检测有助于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癌的鉴别诊断,CEA、TPS可以作为肝转移癌效疗观察、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探讨HBV感染模式与肝硬化及肝癌的关系,为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五项标志物作定性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DNA定性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在66.7%以上,临床意义的乙肝恢复模式对肝细胞依然有很大的损害.[结论]长期HBV感染是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诱因之一,对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员应定期做肝功能检查,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5.
SHCSP与AFP检测肝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SHCSP与AFP检测原发性肝癌126例,转移性肝癌6例,非肝癌患者141例,SHCSP法诊断敏感性90.48%,特异性90.07%,诊断效率90.26%,阳漏本9.52%,假阳性9.93%,LR(+)=9.11,LR(-)=0.11。而AFP法诊断敏感性70.63%,特异位88.65%,诊断效率80.15%,阳漏率29.37%,假阳性11.35%,LR(+)=6.22,LR(-)=0.33,检测SHCSP诊断肝癌比AFP优,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 01),两法在诊断肝癌和排除肝癌有互补性,应联合检测,以提高肝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将传染病流行区内的人群分成5类,根据人群之间的变化机制,应用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含有潜伏期且在潜伏期、发病期和病愈期内均具有传染性的手足口病型传染病的数学模型.并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手足口病模型的平衡点和稳定性,同时得出了阈值定理.  相似文献   

17.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发现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中、晚期以出血、肿块、梗阻、黄疸为主要表现.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16例,病理类型多样,治疗以手术为主.说明本病早期缺乏临床特异症状及体征,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及纤维内窥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治疗以完整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对恶性肿瘤应强调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迁入人群和当地人群对血吸虫病传播不同的影响,建立了血吸虫病在两类易感群体中传播的数学模型,讨论了系统的稳定性以及阈值.利用灵敏度分析研究两类易感人群初始值对阈值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理论验证.  相似文献   

19.
拥挤系统阻碍物位置的遗传算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Helbing等人建立的社会力模型进行了适当修正,建立了人群运动仿真模型;然后采用实数编码遗传算法并设计了自适应的交叉及变异策略,建立了优化阻碍物位置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高性能计算平台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了最有利于提高拥挤人群疏散速度的阻碍物设置.通过优化房间和人群所形成的拥挤系统中阻碍物的大小、数量和位置,有效提高了恐慌发生时房间内人群的逃生效率,该结果对建筑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流行广泛,感染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易迁延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控制不当,又可发展成肝硬化,部分患者在肝硬化的基础上,病情进一步恶化,而成为原发性肝癌。现将100例乙肝患者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均经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检测证实为HBSAg阳性者。其中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8-75岁;病程一年至数年不等。100例中慢性肝炎89例,肝硬化8例,原发性肝癌3例。2、检查方法应用日本ALOKA-28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线阵探头;受检者禁食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