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壳聚糖微珠的制备过程中壳聚糖的浓度,交联剂等因素直接影响壳聚糖微珠的质量和性能。用于牛凝血酶亲和层析载体的壳聚糖微珠制备,以壳聚糖浓度为1.5%,交联剂浓度较大时比较适宜,壳聚糖微珠经过环氧氯丙烷活化并与肝素耦联制成亲和层析剂分离和纯化牛凝血酶,每克干物质可吸附5800IU凝血酶,进一步纯化回收率可达到84%。未经活化与肝素耦联的壳聚糖微珠对牛凝血酶则无特异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所信  刘丽荣 《应用科技》2003,30(4):51-53,56
以壳聚糖、酵母和干酪素原料经两步合成壳聚糖微胶囊。第一步将低脱乙酰化的壳聚糖在一定条件下制成高脱乙酰化的聚糖,并将其制成球形壳聚糖。第二步,在温度为25℃条件下,用注射器将酵母和干酪素注入球形壳聚糖中,制成壳聚糖胶囊,在此基础上对成套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①  相似文献   

3.
以脱乙酰化度为77.5%的壳聚糖为原料,采用高温浓碱处理的方法得到脱乙酰化度为98.2%的壳聚糖,分别用这两种壳聚糖制膜,用于乙醇/水混合物的分离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下,脱乙酰化度高的壳聚糖膜的分离性能优于脱乙酰化度低的壳聚糖膜。  相似文献   

4.
Zn2+-壳聚糖螯合物的制备及其IR、XP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自制壳聚糖为原料,在ω=0.05的醋酸水溶液中与Zn^2 配位,冷冻沉降后得Zn^2 —壳聚糖高分子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IR)、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壳聚糖及Zn^2 —壳聚糖螯合物表面的元素结构及其结合能的变化。结果表明Zn^2 —壳聚糖螯合物的配位原子是-NH2中的N,壳聚糖分子链上的-OH没有直接参与配位反应。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预处理对沉水植物黑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藻为例,研究了壳聚糖对沉水植物黑藻生长的影响,随机选取了经驯化培养后的黑藻顶枝,分别植入壳聚糖浓度为0%、0.05%、0.1%和0.2%的Hogland溶液中,进行生长实验,结果显示壳聚糖能促进黑藻生长,增加株高和湿重,同时能促进根的生长,并且以0.1%浓度的壳聚糖培养液效果最好,壳聚糖还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并且0.05%、0.1%浓度的效果较好.另将经不同浓度壳聚糖预处理后的植株置于黑白瓶中,进行了壳聚糖影响黑藻光合能力的实验,结果显示经0.1%浓度的壳聚糖预处理24h后,能显著提高总产氧量和净产氧量。总之,用适宜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培养或对沉水植物黑藻进行预处理,能促进植株和根的生长发育,增加植株的光合能力,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提示在进行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可利用适宜浓度的壳聚糖进行育苗,适当加快沉水植物育苗周期,提高湖泊沉水植物恢复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纯壳聚糖膜的力学性能,扩大壳聚糖在功能膜中的应用,采用滤纸与壳聚糖复合成膜.研究了该滤纸增强壳聚糖膜的表观性能和拉伸性能,对该膜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最大点能量、最大点伸长率进行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滤纸与壳聚糖有良好的复合性,并且其拉伸性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7.
杨晓蓥  柯德森 《广东科技》2012,21(9):215-216
壳聚糖对细菌的影响是当前壳聚糖应用研究的热点问题。选择益生菌地衣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观测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地衣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于益生菌地衣芽孢杆菌生长既有抑制作用,也有促进作用。以O.50%壳聚糖浓度为限,浓度小于O.50%时表现为抑制作用,而浓度大于O.50%时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壳聚糖在澄清刺梨果汁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壳聚糖为澄清剂处理刺梨果汁,研究壳聚糖用量与果汁澄清效果的关系,以及澄清后果汁主要成份的变化,探讨壳聚糖在刺梨果汁饮料生产中的实用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壳聚糖是一种优良的果汁澄清剂,能提高果汁的透光率,不影响果汁中的营养成份,同时能降低果汁中单宁含量,从而减轻了果汁的苦涩味.经壳聚糖澄清后的刺梨汁,可直接用来配制刺梨果汁饮料,该饮料具有很好的贮存稳定性,而且生产方法实用、易行.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治疗手足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壳聚糖的体外抑真菌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对引起手足癣的真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对壳聚糖治疗手足癣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丙酮酸改性壳聚糖制备了N-(1-羧乙基)壳聚糖(CET),用^1HNMR、电位滴定等方式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丙酮酸与糖元比例、反应时间、pH和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Mw)对产物取代度(DS)影响较大,最佳丙酮酸与糖元比例、反应时间、pH分别为8:1,8h,4.5。随壳聚糖Mw降低,DS增加。CET比壳聚糖的吸湿保湿明显增加,并呈现与HA类似的吸湿保湿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类肝素吸附剂的试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交联壳聚糖磺化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以壳聚糖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并预先采用一定的活化,造粒方法,先制成一种具有一定反应活性的壳聚糖凝胶珠。再以甲酰胺-氯磺酸为磺化剂,在0-70℃的反应条件下,制得了一种在稀酸,碱以及水中都较稳定的磺化壳聚糖吸附树脂。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的生长及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3%、0. 5%、1%、2%的壳聚糖以及混合添加0. 3%的壳聚糖和50×10~(-6) 的大蒜素,投喂异 育银鲫2个月。测定鱼体的生长和对病原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LD_(50) 。该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壳聚糖作为饲料添加 剂,为提高水产经济动物的抗病力和养殖效益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体重的增加有显著影响(P<0. 05) ,其中0. 5%、1%壳聚糖组对体重增加有极显著影响(P<0. 01) ,以0. 5%壳聚糖组增重最快;混合添加0. 3%壳聚糖和50× 10~(-6) 大蒜素组对体重增加无显著性影响(P>0. 05) ;添加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的体长增长和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 05) ;饲料中添加0. 5%、1%壳聚糖可以极显著地提高异育银鲫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能力(P<0. 01) ,添加0. 3%、2%壳聚糖, 混合添加0. 3%壳聚粮和50×10~(-6) 大蒜素,与对照组 LD_(50) 无显著性差异(P>0. 05) 。抗感染能力与壳聚糖的添加量有关,添加 量过大,抗感染能力减弱(0. 5%、1%壳聚糖组的 LD_(50) 极显著高于2%壳聚糖组,(P<0. 01) 。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Ag(Ⅰ)的配位与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壳聚糖-Ag(Ⅰ)配位进行分析,又通过试验证明了壳聚糖-Ag(Ⅰ)配合物的抑菌性,为壳聚糖配合物的医学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在中药药液澄清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天然高分子甲壳素的糖基脱去部分乙酰基所得的产物壳聚糖是一种线性高分子碳水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环保等领域。综述了壳聚糖的分布、一般性质、吸附澄清原理,及其在澄清中药提取液和制剂上的应用现状,对比了壳聚糖作为吸附澄清剂的新工艺和传统醇沉工艺,指出壳聚糖是一种安全无毒、价廉的优良吸附澄清剂,探讨了壳聚糖代替传统醇沉工艺应用于精制中药提取液和制剂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桑蚕蛹甲壳素及壳聚糖的提取与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以提蛹油和蛹蛋白后的蚕蛹壳杂物为原料,采用改进工艺提取蛹甲壳素和制备蛹壳聚糖.研究了脱乙酰基时碱液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制备蛹壳聚糖的理化性质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工艺不仅生产周期短,蛹甲壳素得率高,而且蛹壳聚糖的粘度高、分子量大,比虾、蟹壳的壳聚糖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探讨了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0.5%的壳聚糖处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淀粉酶的活性最强;POD维持较长时间,该处理的活性持续时间长,这些说明了适合浓度的壳聚糖处理玉米种子能提高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交联膜对Sc^3+的电渗析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两种离子交换膜-壳聚糖交联膜I和壳聚糖交联膜II,研究了这两种离子交联膜对Sc^3+的电渗析作用,考查了槽电压,溶液酸度和溶液浓度对电渗析的影响,同时对两种壳聚糖交联膜对Sc^3+的电渗析作用进行了比较,得出壳聚糖交联膜II对Sc^3+的电渗析效果优于壳聚糖交联膜I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羧甲基壳聚糖希夫碱对锌离子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羟甲基壳聚糖希夫碱与Zn^2 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反应时间、离子强度、溶液的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与水溶性低聚壳聚糖相比,羟甲基壳聚糖希夫碱具有更强的络合能力。羧甲基壳聚糖希夫碱-锌配合物可用于生物活性研究,为开发生物多糖型补锌剂提供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19.
该文主要介绍了以黄粉虫粉为原料,研究了酸碱法提取壳聚糖的技术要点。结果表明:盐酸浓度,脱盐氢氧化钠溶度及脱乙酰基氢氧化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壳聚糖的提取有较大的影响,并得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工业生产壳聚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先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硝酸与磷酸为插层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膨胀石墨,再与壳聚糖按一定的配比制备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壳聚糖/膨胀石墨进行表征;以壳聚糖/膨胀石墨为吸附剂,对刚果红废水进行吸附,考察壳聚糖/膨胀石墨的配比、吸附剂用量、刚果红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已与膨胀石墨成功结合;当m(膨胀石墨)∶m(壳聚糖)= 3∶1、吸附剂用量为1.75 g/L、刚果红质量浓度为250 mg/L、在室温下吸附40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过程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实验数据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更好,壳聚糖/膨胀石墨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