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思想从产生到百家争鸣,一直到西汉时期成为中国专制社会的官方统治思想,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这其中固然有儒家思想能够适应当时环境并受到统治者喜爱的原因,但在这背后的深刻原因则是儒家的通权达变和与时偕行的思想在支撑着儒家的思想学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并最终战胜各家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2.
儒家学派是中国的思想统治者,其思想学说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儒家的文艺思想也被尊为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本文以白居易的诗论纲领<与元九书>为主要例证,从两个方面--"以政教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和文质并重--对儒家文艺观作一个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尤以儒家思想为巅峰。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数千年来经久不衰,其深厚的思想底蕴对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派在其主办的《战国策》半月刊和《战国》副刊中与儒家思想展开了三重对话。第一重对话是应和式的充实性对话,即"战国策"派赞同或至少不否定儒家思想,并对儒家思想进行结合实际的申说;第二重对话是反叛式的时代性对话,即"战国策"派从其特定的时代特征出发,完全地否定儒家思想;第三重对话是借鉴式的开放性对话,即"战国策"派跳出中国、放眼西方,以尼采的意志哲学鉴照儒家思想。这三重对话着眼于改造民族精神以应对抗战的迫切需求,最终表现出"战国策"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人的眼中,如何解读国学,尤其是其核心内容——儒家思想的呢?说实在的,自西学东渐以来,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解读,那么人类学是如何解读儒家思想的呢?文章从人类学的理论出发,对儒家的天命思想、人性思想、仁礼思想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晚唐文学家裴铏在其文言短篇小说集《传奇》中主要宣扬了道家的出世思想,但在其背后却包含着浓浓的儒家思想,如追求仁义、重视民众以及注重个人修养等。作者借助故事背景的设置、儒家与道家思想的矛盾碰撞、彰显儒家理念等的方式曲折地表现出自己对儒家理念的执着。  相似文献   

7.
通过<论语><孟子>等早期儒家文献论述了儒家思想的和谐特色和儒家的和谐主张.儒家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的思考,尤其是对人际关系常与变的思考有伴随人类社会的永久价值;儒家为人类规划的理想社会,在经过20世纪各种实验的兴奋和沮丧,对结果公平、实质公平失去信心后,更显出了它的光彩.如果人类有更高的自觉,迟早会体会到儒家的思考和主张比所有未行的设想和已行的制度--包括现在世界上声势最大的一人一票的票选体制--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儒家"仁、义、礼、智"思想的探讨,提出了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传统儒家思想精华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仁学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家仁学思想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历代学者如孔子、孟子、程颢、程颐、朱熹等在仁学思想的发展中均有卓越的贡献。朱子在对儒家仁学思想的承继和光大尤为突出。整理和研究朱子对儒家仁学思想的承继和光大,对当今海西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海西文化的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法律儒家化是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影响着中国法律的走向。西汉中期,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正统法律思想得以形成。“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此后,在官方的认同和儒学大师们的推动之下,儒家法律思想全面贯注到了古代立法与司法领域。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与现代企业管理结合会散发出灿烂的光辉。儒家追求的是"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促进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儒家管理思想是从一个为政者的角度来看待做人、做官、做事。当今的领导依旧可以从广博高深的儒家思想中吸取有关领导学方面的营养从而提高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2.
法律儒家化是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影响着中国法律的走向。西汉中期,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正统法律思想得以形成。“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此后,在官方的认同和儒学大师们的推动之下,儒家法律思想全面贯注到了古代立法与司法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朝鲜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往来,中国儒家经典不断传入朝鲜半岛,对朝鲜半岛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朝时期,中国的儒家对朝鲜半岛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统治阶级以儒家思想作为他们的统治思想,主张实行王道政治,儒家思想已经被国家认可,成为朝鲜半岛的主体文化。  相似文献   

14.
作为后汉三贤之一的仲长统,是魏晋玄学可以追溯较近的渊源之一。其"理乱"政治思想嫉恶如仇,而劝世治平的损益对策体现了深具儒家情怀的弘毅之士形象。《昌言》旗帜鲜明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吸收了老庄思想以"得义"为基准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否定和补充,呈现出非儒入道的异端色彩。仕途舛蹇的仲长统最终遁入道家境界,其对儒道思想的取舍把握与魏晋玄学存在互动的关联,尽管存在诸多自我矛盾,但是在整合基本思想资源催生玄学方面做了可贵的探索,在汉魏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刘艳 《科技信息》2013,(2):231-231
发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秦汉时期传入韩国,成为韩国两千年的文化主流,虽然很多韩国古代神话在儒家思想传入之前就已经存在,但在韩国古代神话中也存在着韩国本土的儒家思想意识,檀君神话是韩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神话,本文通过对檀君神话三位一体,弘益人间思想的分析,阐述檀君神话中存在的儒家政治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6.
朱光甲  邓伟 《科技信息》2011,(8):I0024-I0024,I0028
本文主要把先秦儒家的思想和言论运用到运动员的体育道德培养上。用儒家(主要是孔子)的思想和言论阐述了加强运动员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现实当中的直接指导作用以及先秦儒家思想对建设和谐体育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朝鲜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往来,中国儒家经典不断传人朝鲜半岛,对朝鲜半岛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朝时期,中国的儒家对朝鲜半岛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统治阶级以儒家思想作为他们的统治思想,主张实行王道政治,儒家思想已经被国家认可,成为朝鲜半岛的主体化。  相似文献   

18.
义、利关系论是儒家伦理经济思想的一个主要论题.在儒家学者中,董仲舒最为全面和深入地论述过义利问题,但他关于义利的思想在中国当代经济思想史研究领域却是基本被否定的.文章力图通过董仲舒原著的第一手资料,揭示董仲舒义利思想的真实内涵及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曹魏中期,杜恕力倡儒学,坚持儒家德礼为本的政治思想,既反映了当时现实政治的需要,也说明传统的儒家政治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难以撼动。杜恕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的精华,摒弃了汉代儒家思想中的天人感应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值得肯定。在君臣关系和君民关系上,杜恕不片面强调君的绝对主导地位,对居于统治地位的君提出了种种行事准则,其核心就是要求君对臣民宽厚;在选举和司法等具体的政治问题上,也提出了一些重要原则。这些思想对于抑制君权的过度膨胀有一定积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民众。  相似文献   

20.
儒家法治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法治思想的主流。儒家法治思想博大精深,主张德主刑辅,以礼率法,至今对台湾法治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我们应大力倡导儒学,拓展中华文化,促进台湾民主法治进程,实现两岸和谐共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