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环戊烯氧化制戊二醛连续化过程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试和中试为基础,双环戊二烯为原料生产戊二醛,对环戊烯双氧水氧化制戊二醛过程进行工程工发研究,建立环戊烯氧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为实现戊二醛生产工艺过程的连续化,用环戊烯氧化动力学简化二级模型对全混流反应器进行多定态(包括极限环)热稳定性的动态分析,确定环戊烯氧化连续化过程适宜的操作工况。  相似文献   

2.
<正> 戊二醛是一种常用的重要试剂。戊二醛主要是用臭氧氧化或利用CrO_3py等试剂氧化环戊二烯,1.5—二烯和1.5—二醇来制取。这些制法试剂用量大,价格高,且会造成环境严重污染。为此我们对戊二醛的合成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3.
过氧铌酸催化下双氧水选择氧化环戊烯制备戊二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氧化铌为原料制备了过氧铌酸、以乙醇为溶剂、双氧水为氧化剂的体系中,过氧铌酸作为催化剂能够高效的催化戊烯制备戊二醛。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环戊烯的转化率达100%,戊二醛的得率高达72%。  相似文献   

4.
纯化牛血获得的高纯度血红蛋白,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戊二醛交联反应得到聚合牛血红蛋白,应用SDS-PAGE对其分子量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利用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系统和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研究氧化应激状态下过氧化氢和超氧化物对血红蛋白携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戊二醛交联血红蛋白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溶液总体系5 m L、血红蛋白质量浓度82 g/L、磷酸钾缓冲液(p H=7.4)的浓度为0.1 mol/L、0.47 mol/L的赖氨酸0.2 m L、0.25 mol/L的冷戊二醛1.2 m L及在4℃下150 r/min摇荡24 h;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和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的存在会使血红蛋白被氧化,体系中存在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会有效减弱血红蛋白氧化程度,提高其携氧性能。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氢水溶液催化氧化环戊烯制备戊二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过氧化氢水溶液催化氧化环戊烯制得戊二醛,在钨酸-叔丁醇体系中,用30%过氧化氢水溶液作为氧化剂,在环戊烯与过氧化氢的摩尔比为1:2;环戊烯与叔丁醇的摩尔比为1:4的优化工艺条件下,得到戊二醛收率67%。  相似文献   

6.
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和戊二醛交联法两种固定化方法,对来源于Klebsiella sp. LX3的蔗糖异构酶PalI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海藻酸钠包埋法在海藻酸钠、CaCl2 质量分数为1.5%、2%时,所得固定化酶的酶活最高,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6;戊二醛交联法在(NH4)2SO4质量分数为90%,戊二醛体积分数为2.5%时得到的固定酶酶活最高,交联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5。通过对酶的稳定性比较,两种方法酶稳定性都优于游离酶。4℃保存20d后游离酶的酶活降低到30%,而戊二醛交联酶活性在95%以上,海藻酸钠固定化酶残余酶活仍在60%左右。戊二醛交联法固定酶活性优于海藻酸钠固定化酶,重复利用12次戊二醛交联酶,其残余酶活仍为80%。  相似文献   

7.
W-HMS催化剂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位合成法将W6 引入六方介孔全硅分子筛(HM S)骨架中,制备了应用于环戊烯催化氧化合成戊二醛反应的W-HM S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钨酸是制备W-HM S催化剂很好的钨源,以钨酸为原料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使溶剂叔丁醇用量大为减少。采用小角度X射线衍射(XRD)、电子能谱扫描(EDS)以及电位滴定法对所制备的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显示催化性能与W含量密切相关。在nS i∶nW≥30时,催化剂能保持完好的HM S分子筛结构,W原子以嵌入HM S骨架的形式高度分散于载体内表面,构成催化活性中心。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环戊烯氧化反应转化率达到100%,生成戊二醛的收率达到79.3%,而且催化剂具有连续套用7次的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多孔性甲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葡萄糖淀粉酶的固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多孔性甲基丙烯酸树脂。用此载体比较了保护戊二醛法,重氮化法和叠氮法固定化葡萄糖淀粉酶的效果,并研究了二乙醇胺保护戊二醛活化载体,树脂多孔结构多数及不同悬臂长度等方面对固定化葡萄糖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保护戊二醛法活化的树脂固定化酶效果较好。当戊二醛与二乙醇胺为4∶1(摩尔比),树脂孔径为552.1,比表面为28.3m ̄2/g孔容为0.635cm ̄3/g时,固定化酶的相对活力为55.6%,而酶活回收率为24.7%。  相似文献   

9.
以(NH4)2WO4为钨源,采用浸渍法,在不同pH值、模板剂种类、模板剂用量和硅钨比等条件下合成多相催化剂WO3/HMS,利用XRD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在环戊烯选择性氧化合成戊二醛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pH=4、硅源为正硅酸乙酯(TEOS)、模板剂为十二胺(DDA)、n(DDA)/n(TEOS)=0.20,n(Si)/n(W)=30的条件下合成的WO3/HMS分子筛催化活性最高,戊二醛的收率最高可达67%.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重复使用5次,失活后的催化剂可通过高温焙烧的方式再生.  相似文献   

10.
猪血红蛋白及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氧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阐明猪血红蛋白的主要理化特性,并了解戊二醛聚合反应对猪血红蛋白主要性能的影响。方法猪血经多步纯化获取高纯度猪血红蛋白,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聚合猪血红蛋白样品。鉴定猪血红蛋白的纯度、聚合体分子量分布、携氧性能及自氧化等指标。结果猪血红蛋白在生理pH条件下的P50为23.6mmHg,Hill系数为2.86。聚合猪血红蛋白为分子量大小不均一的混合体,聚合体P50和Hill系数均减小,自氧化趋势增大。结论猪血红蛋白具有较高氧亲和力,与人血红蛋白相似,明显高于牛血红蛋白。猪血红蛋白的丰富来源、特殊的氧亲和力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使其可成为一种血红蛋白类氧载体产品制备的有用材料。  相似文献   

11.
非平衡态非线性化学——化学振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化学振荡的发展历程,从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两个方面对比化学振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振荡体系呈现非线性化学动力学特性,并从化学振荡产生的条件及其应用归纳、整理、剖析了化学振荡研究的意义,展望了化学振荡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The indirect release of chemical energy of fuel is investigated, and a new mechanism is proposed to identify the cascade utilization of chemical energy of fuel more clearl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nergy level, the internal phenomenon of the indirect chemical energy release is disclosed, and the equations of energy level describing the utilization of chemical energy and thermal energy during the indirect chemical energy release process are obtained. From theoretical analysis, we find that the superiority of the indirect chemical energy release of fuel comes from the cascade utilization of the fuel's chemical energy. Moreover, the cascade utilization of chemical energy is verified by the investigation of CRGT (chemically recuperated gas turbine). As a result, the thermal exergy obtained from the chemical energy release of fuel increases by 2%?3%. The results obtained here may hel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ndirect chemical energy release of fuel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ynthesis of innovative energy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微型化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理念下新兴的一种化学实验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受到国内外的大力推崇.微型化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体,使其能够进入化学新课程,促进化学学科发展.从微型化学实验内容设计、掌握微型化学实验的教师和学生这几方面阐述微型化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化工原理与化工传递及化工分离三门课程整合是现代化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化工人才的要求。对目前三门课程整合的理论、教材和实验基础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门课程整合后的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化学驱中,各种化学剂在地层中的浓度对于驱油是极为关键的,理想的情况是合理设计化学剂注入参数(注 入浓度、注入量和注入速度),使得地层各处化学剂的浓度接近实验室设计的最佳浓度,从而驱油效率最高。化学剂在 地层中除正常的对流外,还会发生扩散和吸咐,而平面渗流中,各处渗流速度的不同,使得化学剂在平面的浓度分布比 一维情况复杂得多。依据有限差分法和雅可比迭代方法,根据达西渗流定律确定平面渗流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再根 据已求得的速度场结合化学剂运移的对流弥散方程,求解得到了化学剂的浓度场。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不同时刻化 学剂在地层中的浓度分布,并针对不同的运移滞后系数、弥散系数和化学剂注入量,分析了这些参数对于化学剂分布 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讨论了材料科学和精细化工的相互促进关系,首先介绍材料科学和精细化工的基本情况,接着分析精细化工中与材料科学关系较为密切的部分,然后论述材料科学对精细化工的促进作用,以及精细化工对材料科学的促进作用,从而指出材料科学与精细化工密切相关,互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均匀单质的开放体系出发,简单而有效地导出了化学势,然后将其运用到闭合体系和体系的化学平衡中去,并对在各种限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方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临港化工”背景下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发展必须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涉及的工业领域包括石油化工、煤化工、高分子化工等,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石化工业的迅猛发展,应用型化工技术人才缺口十分巨大。"临港化工"是目前以及今后我国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研究"临港化工"背景下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式,提高化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工控组态软件在化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态软件在工业中使用较多,尤其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通过研究,利用组态软件搭建控制、管理化工实训装置平台,开发化工实训仿真训练系统,可满足化工类教学、实训、实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3D化工仿真在生产实习中的应用,讨论了3D化工仿真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中的意义,证明了相对于传统二维化工仿真的抽象性,3D化工的虚拟现场站贴近化工厂装置相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将化工仿真培训推向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