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在外加水蒸汽时测定裂化催化剂烧碳动力学的实验方法,并建立了实验装置。烧焦实验采用空气脉冲烧焦实验法,热导检测器前设有色谱柱分离反应尾气中的O2和CO2,从而排除了O2对CO2浓度测定的影响。在水蒸汽分压为0.038MPa、反应温度为630 ̄750℃的条件下测得了两种催化裂化剂再生时烧碳反应动力学,并与无外加水蒸汽时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工业再生条件下水蒸汽对烧碳反应动力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在外加水蒸汽时测定裂化催化剂烧碳动力学的实验方法,并建立了实验装置。烧焦实验采用空气脉冲烧焦实验法,热导检测器前设有色谱柱分离反应尾气中的O_2和CO_2,从而排除了O_2对CO_2浓度测定的影响。在水蒸汽分压为0.038MPa、反应温度为630~750℃的条件下测得了两种催化裂化剂再生时烧碳反应动力学,并与无外加水蒸汽时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工业再生条件下水蒸汽对烧碳反应动力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萧锋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1999,24(1):34-36
本文概述了低合金钢和微合金钢的发展状况,指出发展低合金钢和微合金钢,实现钢材品种结构调整,既是钢材市场消费趋势的要求,也是提高钢材产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T91钢热浸镀铝及其在水蒸汽中的循环氧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SA213T91钢热浸镀铝后并退火后样品在90%Ar+10%H2O气氛中于600,650和700℃下的循环氧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T91钢热浸镀铝并退火后样品在表面形成Fe2Al5金属间化合物层,该层中有贯穿Fe2Al5层的裂纹;Fe2Al5层下为扩散层;镀层表现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在600℃氧化速率缓慢,样品表面仅生成极薄的Al2O3膜,其生长方式主要由Al向外扩散为主,而在650℃和700℃时氧化质量增量增大;在循环氧化过程中,由于基体和镀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镀层在降温和升温过程中将受到循环应力作用,镀层中裂纹增加,并导致镀层剥落. 相似文献
5.
6.
7.
金属尘化是Fe基、Ni基合金在高温碳氢环境下发生的一种灾难性腐蚀.基于Hochman-Grabke尘化研究相关理论,由高温纯Fe和低合金钢的尘化实验结果,对650℃下尘化动力学问题进行研究,修正了Hochman-Grabke的尘化金属损耗率方程.修正模型下的拟合曲线表明,纯Fe和2.25Cr-1Mo分别在p(CO)∶p(H2)=0.37∶0.63和p(CO)∶p(H2)=0.46∶0.54时达到最大腐蚀速率.采用腐蚀减薄失效模式,提出了基于金属损耗率的高温构件寿命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气固相反应原理分析了单晶硅热氧化机理。在氧化中期,考虑到热应力对扩散系数的影响,从而得出了硅氧化的一个新模型,即化学反应控速——四次方混合控速——扩散控速模型。用该模型处理了文献[4]中的数据与本实验结果均得到满意的相关系数。另外,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氧化膜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单晶硅的氧化膜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TEMPO)/NaClO/NaBr氧化体系氧化棉纤维的动力学。结果表明,TEMPO/NaClO/NaBr氧化体系对棉纤维的氧化可用基于纤维素特殊结构的两个一级反应动力学来描述:即无定形区和结晶区的动力学过程。在所用的TEMPO浓度范围内,氧化反应速率与TEMPO的浓度成正比。在较低浓度时,氧化反应速率与NaBr用量也成正比,但NaBr浓度超过1.0 mmol/g时,氧化反应速率不随NaBr浓度增大而增大。温度对氧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可以用Arrhenius方程来描述,并由Arrhenius方程求得棉纤维的表观活化能为56.66 kJ/mol。 相似文献
10.
磁铁精矿球团氧化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推导出了磁铁矿氧化"单界面未反应核"修正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研究了凹山磁铁精矿球团的氧化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800~950℃时,凹山磁铁精矿球团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64 kJ/mol,其氧化由化学反应所控制;在1000~1 050℃时,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3 kJ/mol,反应为反应产物层的内扩散所控制;在950~1000℃时,氧化反应为混合控制;在较低氧化温度下,加入MgO可以降低化学反应阻力,提高球团的氧化率;在较高氧化温度下,MgO对扩散阻力无明显影响,添加MgO并不提高氧化反应速度,但在任何氧化温度下,添加MgO不改变磁铁矿氧化反应的控制环节. 相似文献
11.
高强韧低合金冷模具钢6CrNiMnSiMoV(CD钢)具有合金元素含量少、成本低、热处理工艺简便等特点,为充分发挥其性能潜力,本文对其力学性能(硬度、强韧性、耐磨性)进行了综合研究.与常用的冷模具钢CrWMn和Cr12MoV及日本专利钢号SX105V和苏联研制的56的相应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试验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用大功率CO_2 激光器对镀铬 30CrMnSi 钢表面连续搭接式辐照处理,达到了在高含铬量的合金层和镀层与基体界面间获得高含铬量熔渗层两种不同的冶金效果,并实现镀层与基体间冶金结合。对比研究辐照前后耐磨性、阳极极化特性以及盐雾条件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激光辐照后耐磨性提高近一倍;激光合金化层耐蚀性明显提高;而熔渗工艺条件的电化学特性与原镀层相当,但原镀层穴蚀和龟裂的倾向得到克服,结合强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用功率为2.5kW的CO2激光器对T12 钢表面进行激光硼合金化处理。通过 各种方法对合金化层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 明:激光硼合金工艺参数可以用P/dv综合表示;合金化层的深度及硬度随工艺参数 的改变而变化:合金化层是由Fe2B,Fe3(CB),FeB,α-Fe多相组成,工艺参数 不同,各相的存在方式、相对含量及组织细化程度不同,最高硬度可达 Hv1740。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不同的冶炼设备,采取相应的钨铁加入方式,充分提高了钨铁的回收率,其回收率由先前的60%以下提高到90%以上;根据不同的冶炼设备,挖掘其潜力,灵活改变钼铁的加入方式,大大降低了钼铁的使用量,提高了回收率,使其回收率由过去的85%以下提高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16.
低碳钢表面氧化过程中铜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碳钢的氧化速度和铜的扩散速度,通过模型计算了钢材表面高温氧化过程中铜在钢材铁鳞界面处的富集情况·实验在空气中,分别在1000,1100和1200℃温度下氧化试样,用扫描电镜的EDX分析了界面处铜的含量,并用BSE分析了界面附近富集相的图像·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铜在界面处的富集程度降低,界面不规则程度增强,铁鳞对铜富集相的阻断作用加强,因而有利于防止铜富集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测试了钢纤维混凝土在低温下的力学性能,发现其抗拉和抗压强度随温度降低逐渐升高.运用RMT-150B型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钢纤维混凝土圆柱型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分析,发现低温下钢纤维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弹性阶段,裂缝稳态扩展阶段,裂缝失稳扩展阶段和破坏阶段.将混凝土看成是细观上的各向异性非均匀准脆性材料, 运用RFPA2D数值分析软件对钢纤维混凝土单轴压缩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得到的承载力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大,均质度好的试件声发射较为集中,声发射能量随温度降低不断提高,体现了低温下钢纤维混凝土的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采用2kW CO_2连续激光束对45钢表面进行铬合金化处理后,合金化层的组织和抗腐蚀性能以及激光束的扫描速度对合金化层的深度、宽度、铬含量、硬度、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合金化可以显著改善45钢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9.
20.
低合金钢双辉渗W-Mo-Co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低合金钢25Cr2Mo2V表面渗W—Mo—Co三元合金,可在表面形成铁、钴、钨、钼时效合金。研究了形成这种合金的表面冶金工艺和渗层组织状态,渗层成分分布以及工艺参数的改变对渗层厚度及渗层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合金元素的含量可以达到高钴时效合金W11Mo7Co23的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