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德里科学与环境中心主任钱德拉·布尚:“我认为对一些失误提出质疑这没错,但如果因此就说气候变暖没这回事,那就有点太过分了。”  相似文献   

2.
<正>全球气候变暖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最明显的证据就是极地冰川开始大面积融化。2009年9月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北极考察,当他看到一些冰川因融化而呈现光秃秃的面貌时,感到非常震惊。潘基文表示":与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相  相似文献   

3.
严江 《世界科学》2007,(2):19-20
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导致的全球变暖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气候。近来人们不断听到从南极和北极传出的千年冰架崩解、融化的消息,而喜马拉雅地区冰川的逐步消融让人感受到威胁正在迫近。也许有人觉得遥远的喜马拉雅冰川融化并不影响我们的生活,可能情况确是这样,但是因此而促发的一系列事件一旦发生,如海平面上升、水资源匮乏、物种繁衍周期打乱等,人类就几无退路了。本刊本期特选登了两篇与此主题相关的文章,也是期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气候变化,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4.
寒冷、偏远并且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这种描述不仅适用于南北两极,也同样可以用来形容研究人员称之为“第三极”的以青藏高原和喜马托雅山为中心的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这个地区拥有地球上除了南北两极之外最大的冰雪储量,储存了超过46000条冰川和广袤的冻土。然而,尽管更多人的生存依赖于第三极,但对它的研究仍远远少于南北两极。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称,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冰川正以秒计的速度缩小,许多冰川将在几百年内消失,而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6.
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大会曲终人散。大会在应对气候变暖上总算走出了一步。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暖最明显的证据就是极地冰川开始大面积融化。2009年9月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到北极考察,当他看到一些冰川因融化而呈现光秃秃的面貌时,感到非常震惊。潘基文表示:“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来遏制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7.
8.
作为一个冰川科学工作者,我当然知道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冰川都在不停地退缩,但我在贡嘎山海螺沟冰川上所看到的自1983年至今20年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仍然让我感到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9.
10.
晓喻 《科学之友》2005,(12):21-21
科学家预计,由于全球气温升高造成的冰川大面积退缩,最终将加剧水资源的缺乏。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以目前速度发展,估计到2100年,大部分冰川将消亡。随着冰川的加速消融,对冰川补给性河流而言,虽然短期内增加了径流,但最终会导致河流枯竭,水荒将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冰川的故事     
提到冰川就不能不提一个地方,那就是太平洋西南部的新西兰岛。新西兰岛拥有3000多座冰川,是全球冰川数量最多的国家,因此被称为"冰川之岛"。新西兰岛上最著名的冰川是塔斯曼冰川,它有1英里宽,2000英尺厚。其次是林德冰川,它位于新西兰的最高峰库克山两翼。居第三、四位的是弗朗滋·约瑟夫冰川和弗克斯冰川。  相似文献   

12.
<正>开篇之前,我们先给大家出个谜语:"川"是指流动的河水,那什么川看上去是不动的呢?答案是"冰川"。冰川是指达到一定厚度并能在重力作用下缓慢流动的自然冰体。因为冰川的流动速度太慢,所以肉眼看起来它就像一块大冰疙瘩,一直矗在那里不动。中国是全世界中低纬度带山岳冰川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按中国山岳冰川在坡向上的分布规律来说,山系北坡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冰川对21 世纪全球变暖响应的预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施雅风  刘时银 《科学通报》2000,45(4):434-438
中国现代冰川面积59406km^2,冰储量约为5590km^3,可分为3类,即海洋型、亚大陆型和极大陆型,分别占22%,46%和32%,其对全球变暖响应特征有较大差别,自小冰期盛时(17世纪)以来,西部高山区平均升温1.3升,冰川的萎缩量相当于现代冰川面积的20%,预估2030,2070和2100年的升温值分别为0.4~1.2,1.2~2.7和2.1~4.0K,届时冰川面积将分别减少12%,28%  相似文献   

14.
15.
有"气候先知"之誉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首席气候学家詹姆斯·汉森(James Hansen),日前就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撰文,以纪念20年前他在美国国会发表的震惊四座的演说,指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迫在眉睫,结论是"仍有时间阻止最坏的局面发生,但是时间很有限了"  相似文献   

16.
跃动的冰川     
正科学家正在破解某些冰川容易突然跃动的原因——冰川跃动有时甚至会把路上行人冲走。冰川"跑得"像火车一样快在藏西高原,2016年7月17日的早晨天气很好。"在昨晚一场大雨过后,今天的空气闻起来特别清新。"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东汝乡阿汝村村主任占堆说,他和许多西藏人同名。然后,占堆接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电话。一个村民连珠炮似的向他描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冰崩刚才如何"吞噬了牧场"——冰崩扫荡了一片肥沃的牧场,那是包括占堆的一些亲  相似文献   

17.
一 从甘肃省嘉峪关市启程一路西南行,穿过浩瀚戈壁和荒原后,就进入了祁连山的褶皱山峦地带.再经过约2 h崎岖山路的颠簸之后,我们来到了"七一冰川"山下的一片开阔地.这里是"七一冰川"的登山起点,海拔3 700 m.  相似文献   

18.
近50年来祁连山七一冰川平衡线高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宁练  贺建桥  蒲健辰  蒋熹  井哲帆 《科学通报》2010,55(32):3107-3115
基于祁连山七一冰川平衡线高度观测资料, 建立了该冰川平衡线高度与暖季气温(9, 7和8月份的平均气温)和1~3月份降水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模型, 并揭示出暖季气温是该冰川平衡线高度变化的主导气候因素. 对该冰川平衡线高度的气候敏感性研究表明, 如果暖季气温升高(降低)1℃, 那么该冰川平衡线高度将上升(下降)约172 m; 如果1~3月份降水量增加(减少)10%, 那么该冰川平衡线高度将下降(上升)约62 m. 七一冰川平衡线高度在1958~2008年时期呈上升总趋势, 并在2006年达到最高值(海拔5131 m), 接近该冰川的顶部. 近50年来该冰川平衡线高度上升了约230 m. 如果未来气候维持2001~2008年时期的平均气候状况, 那么七一冰川还将继续退缩约2.08 km, 才能达到其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1979年以来,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的国家海洋和大气协会的南极生态系统研究部的海洋生物学家韦恩·特里维尔皮斯(Wayne Trivelpiece)和他的妻子苏珊,每年都冒着寒冷的气温和平均40km/h的风速,追踪考察南极帽带企鹅(chinstrap penguin)和(上接第191页)研究表明,磷虾的大小是一致的,这暗示着经过数年只有极少数的变得成熟的磷虾可供企鹅食用。卫星数据表明在海冰萎缩的区域磷虾数量随之下降。韦恩.特里维尔皮斯说:看着企鹅的减少越来越严重,最终找出其中的相关性是很有意义的工作。特里维尔皮斯认为企鹅种群的萎缩是由于企鹅宝宝的死亡。当它们的父母只顾自己去觅食而离开它们时,年幼的企鹅忐忑不安,但为寻找越来越少的磷虾只好冒险跳入海中。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企鹅宝宝很难遇到磷虾,也不知道如何捕获它们。几年中,回来的年幼企鹅数量从20世纪70年代的50%下降到只有10%。相比较,巴布亚企鹅(Gentoopenguin)在觅食途中带着年幼企鹅,因而它们的数量下降得没这么严重。弗雷泽说,全球变暖对地球上物种的危害,企鹅是首当其冲。他说:如果过去35年中我们观察到的变化仅仅是发生在地球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段克勤  姚檀栋  蒲健辰  孙维贞 《科学通报》2002,47(19):1508-1511
重建了喜马拉雅山中部达索普冰芯积累量记录,该记录反映了当地夏季风降水变化,与印度北部夏季风降水趋势一致,该记录长期变化趋势与北半球温度变化关系显著,当北半球变暖时,积累量呈降低趋势,反之当北半球变冷时,积累量呈升高趋势,平均而言,温度每升高0.1K,积累量减少约90mm,在目前全球变暖背景下,特别自1920年以来,全球温度约升高了0.5K,达索普冰川积累量则减少了约450mm,由此对喜马拉雅山中部季风降水作了情景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