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是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害突发、重发或混发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形成造成直接的威胁。因此,病虫害的及时防治是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这一时期如遇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田间温湿小气候,有利于处在潜伏期的病虫害滋生繁衍,使病虫危害加重。周口地区小麦生长中后期的病虫害主要是蚜虫、吸浆虫和锈病、叶枯病、赤霉病等,应采用“一喷三防”方法,对病虫发生麦田,力争“治早、治小、治了”,早控病虫,使其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小麦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
<正>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附着于灌浆期的麦粒嫩皮上,吸取麦粒中的浆汁,造成严重减产。 1986年我省通过15个地、市50多个县的普查,小麦吸浆虫均有发生,面积700万亩  相似文献   

3.
孙天文 《河南科技》1992,(5):4-5,28
<正>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7200多万亩,总产170亿公斤左右。病虫危害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我省小麦病虫种类多、发生时间长、危害重,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约30多种,主要有10大病虫害,即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黑穗病类,地下虫、吸浆虫、麦蚜虫、麦蜘蛛、粘虫等;轻发生年发生面积1亿亩次左右,一般发生年1.5亿亩次,可损失产量1-2成,严重发生年2亿多亩次,产量损失4-5成,部分地方甚至造成绝收。综合分析20年来小麦病虫发生情况,清楚地看出,病虫发生程度的轻重,是随着小麦产量的变  相似文献   

4.
<正> 稻茬麦的病害主要有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害虫主要有蚜虫、牯虫等。在优化品种布局、合理栽培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只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药剂防治措施,一般就能达到控制病、虫发生及危害的目的。一、麦田病害的防治 1、赤霉病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是稻茬麦区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仅信阳地区1985年发病面积达316.15万亩,损失小麦8500万公斤。因此,抓好赤霉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其农业防治措施有:健全麦田沟系,降低田间湿度;选用高产、耐病品种,消灭菌源,改善田间环境条件等。药剂防治的方法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即80%以上麦穗抽出定长时,  相似文献   

5.
小麦吸浆虫药剂防治试验河南省植保站赵留纪,郭艳春虞城县农业局赵洪义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在我省周口、商丘、南阳、安阳、新乡、焦作等小麦种植区严重回升,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了筛选有效药剂、找出最佳用药量和防治关键时期,并保护天敌、维护麦田生态平衡,我...  相似文献   

6.
<正> 1992年,棉铃虫在我省大面积暴发危害,其发生量之大,危害损失之重均属历史上罕见。据不完全统计,秋作物受害面积达1.8亿亩次。其中棉田各代累计4200万亩次,毁种绝收50多万亩,损失皮棉约2亿公斤,每亩防治投资平均增加80%。棉铃虫暴发危害的原因棉铃虫得以暴发危害是生态环境、天气条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5个因素: 1、虫源广、基数大。1991年四代棉铃虫发生1600万亩,百株残虫量8-21头,每平方米越冬蛹0.6-2.4头,夏玉米田残虫量8-18头,均多于常  相似文献   

7.
<正> (一) 我省危害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有条锈病(黄疸)白粉病、黑穗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粘虫、麦蚜、麦蜘蛛等。这些病虫害往往造成小麦的减产,轻者损失一两成,重者达三成以上,甚至绝收,是小麦增产的一大障碍。地下害虫在我省常年发生4000—5000万亩,秋春两季为害麦苗,常常造成缺苗断拢。通过防治,蝼蛄、金针虫已有显著下降,蛴螬有明显上升,据1979年秋季32个县普查,普遍上升一倍多,每亩一般有虫2000—3000头,多的在万头以上。小麦粘虫在七十年代前,多间歇性发生,七十年代后每年发生在1000万亩左右,1977年发生面积达2300万亩,1978—79两年我省南部部分社队小麦因粘虫为害,有不少麦田被吃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机械收割和耕作制度的改变,麦田病虫草害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为小麦纹枯病、小麦吸浆虫、野燕麦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技》2007,(6):4
一、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 1.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主要有小麦条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吸浆虫、地下害虫、蚜虫、麦蜘蛛等"六病四虫".其中,条锈病偏重发生,沙河以南局部重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平原灌溉田和低洼潮湿地重发生;叶枯病中度发生,部分地区偏重发生;白粉病中度发生,中北部稻茬麦及沿河、高产灌区麦田偏重发生;赤霉病,如果4月中旬至5月上旬遇连阴雨天气,将偏重流行;叶锈病中度发生;小麦吸浆虫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地下害虫偏重发生;苗期蚜虫中度发生,穗期蚜虫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麦蜘蛛中度发生,西部、北部丘陵山区麦田将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机械收割和耕作制度的改变,麦田病虫草害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为小麦纹枯病、小麦吸浆虫、野燕麦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11.
《河南科技》2007,(3):4-4
1.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主要有小麦条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吸浆虫、地下害虫、蚜虫、麦蜘蛛等“六病四虫”。其中,条锈病偏重发生,沙河以南局部重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平原灌溉田和低洼潮湿地重发生;叶枯病中度发生,部分地区偏重发生:白粉病中度发生,中北部稻茬麦及沿河、高产灌区麦田偏重发生;赤霉病,如果4月中旬至5月上旬遇连阴雨天气,将偏重流行;叶锈病中度发生:小麦吸浆虫偏重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怎样防治麦播地下害虫平舆县植保站高长看,冯贺奎平舆县农业局唐志端危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和蝼蛄三大类,具有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危害重等特点,由于它的潜伏危害时期较长,对小麦生产危害很大,给防治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根据近几年调查;麦播地...  相似文献   

13.
<正> 小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在我省发生普遍、危害较严重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已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们对该病害的发生危害现状,逐年加重原因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办法。一、小麦纹枯病发生现状小麦纹枯病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在我省仅是局部发生的次要病害,近几年逐年加重,已成小麦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1990年全省发生纹枯病1394.59万亩,造成小麦产量损失80360.26吨。洛阳市1990年发生31.5万亩,1991年扩大至95.7万亩,占川灌区小麦面积的87%。据郊区及偃师县调查,小麦苗期即受该病危害,三叶期地下茎可表现典型症状,普遍率达  相似文献   

14.
闫俊香 《河南科技》2013,(11):196-197
锈色粒肩天牛是危害国槐的主要害虫,由于其为蛀干害虫,隐蔽性生活,难以防治。自2011年开展了利用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et Wu)防治国槐锈色粒肩天牛防控技术研究,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林间防治试验中,锈色粒肩天牛最佳防治时期为1-3龄幼虫期,寄生率可达到63-70%,最佳防治时间为8月上中旬,寄生效果明显要高于其他时段的效果。寄生率随蜂虫比增高而增高,放蜂比例1:10为最佳比值,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小麦中后期综合施药技术河南省植保站吕国强长葛县植保站乔清建宝丰县植保站丁存小麦中后期是小麦多种病虫混发阶段,强调要突出抓好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吸浆虫、粘虫、麦穗蚜的药剂防治,而此时期又是叶面喷施激素微肥预防干热风和生理病害青枯病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6.
2000年 4月10-11日省科委组织省属科研院所、大专院校40余名专家赴渑池县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科技人员分别深入到仰韶、池底、西村、果元、张村、英豪等乡镇举办各种专题科技培训班,深入田间地头、饲养农户家中现场解决技术疑难。 省农科院小麦专家王胜军根据四至五月份小麦抽穗杨花期、灌浆期特点,对小麦麦茎蜂、吸浆虫、粘虫、条锈病等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了针对性的讲解。红薯专家杨国红对红薯新品种的选育及脱毒红薯的栽培管理技术.为农民进行了详细的传授。养牛专家贺子杰在英豪镇对当地的100多户养牛专业户进…  相似文献   

17.
吕国 《河南科技》1991,(3):19-19
<正> 夏大豆病虫草鼠害种类很多,在我省发生广,危害重的主要有:蛴螬、蚜虫、豆天蛾、造桥虫、孢囊线虫病、豆杆黑潜蝇、豆荚螟、食心虫、病毒病、恶性杂草和农田鼠害等,它们此起彼伏,交错重叠,咬根、吃叶、蛀茎、霉荚、食粒、危害大豆生长的全过程,暴发年份,造成大面积减产失收,一般年份损失产量10-20%,并使品质变劣,降低食用价值,影响出口创汇。因此.搞好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是保证夏大豆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 大袋蛾学名避债蛾,俗名大蓑蛾、吊死鬼,是对泡桐树危害最大的害虫。一九八二年前后点片发生,危害泡桐树。一九八七年,蔓延到全省,泡桐重点生产区的周口、商丘、平顶山、许昌、郑州、洛阳等市、地暴发成灾。据统计,受害株数达1.5亿株,占全省4亿株泡桐的37.5%。每株树多者有虫上千头,少者也有几百头,蚕食桐叶,严重地区桐叶吃光后还吃幼树树皮,并危害间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市郊区共种植小麦十万零五千亩,其中轻沙地两万亩,沙地三万余亩,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发生,对小麦危害严重。一般减产1—2成,重者可达三成以上,因此积极采取措施,予防干热风危害,是获得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问题。通过20个点调查,其增产幅度为0.9—25%。亩平均增产42.5斤,平均增产率为7.6%,千粒重平均增加2.1克,亩投资为0.83元,亩净收入3.68元,为投资的4.4倍。防御干热风效果分析: 1、喷磷酸二氢钾的小麦有五分之一的试点比对照发绿、蜡质层较厚、生长健壮、落黄  相似文献   

20.
<正> 我省地处中原,适生作物种类繁多,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发生面积约3.5亿亩次。常年需农药3.5—4万吨,百余个品种。而我省农药工业规模小,农药供不应求,难以有效地防治病、虫、草、鼠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