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情感的教化陶冶功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认识过程总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反映或体验,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爱憎、褒贬、哀乐、喜怒。无不是情感的具体表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即对人的陶冶教化作用,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不可忽视也不应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刘会丽 《科技信息》2007,(12):174-174,11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良好的情感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优良的情感品质,使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情意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本文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耿智 《科技资讯》2011,(16):229-229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本文我们讨论的是情感激励的作用以及提高中职教师情感激励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安艳 《科技信息》2008,(4):275-275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们的愿望与观点,就使人对之产生肯定的态度和引起满意,愉快,喜爱,羡慕等积极的内心体验。积极的情感具增力性,能鼓舞人去进行活动,甚至于忘我地去进行拼搏。  相似文献   

6.
<正>情趣体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他就会持欢迎的态度,而体验到喜爱、愉快、崇敬的情感;不符合人的需要,他就会持拒绝的态度,而体验到憎恨、愤怒、鄙视的情感。[1]故古代就有"六情"和"七情"之说。人是感情的动物,人的情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的情感使人生活昂扬向上,使生命充满阳光,而情趣是指情感中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社会与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它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用感性的语言,去点燃学生心中的诗意,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马俊苹情感,是心理活动中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它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该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
人们经常处在一定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起着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甚至还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心理健康的窗口”。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一、情绪的含义及主要特征(一)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人在认识或作用于客观事物时,根据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各种相应的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这里所谓是否符合于自己的需要,决定于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不同,人对客观事物就抱有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李方 《科技信息》2007,(24):240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撤下种子喂麻雀.情感是来自生命的内在激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不可抑制更不能征服的.人按照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与客观事物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认识采取不同的态度,或欢迎、赞赏,或拒绝、反对,无论什么态度,总是被发生态度者本人所体验.  相似文献   

12.
刘涛 《科技信息》2008,(16):227-227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认识客观事物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总是伴有各种不同的态度。当人们对客观事物抱有种种不同态度的时候,就意味着认识事物有了不同的结果。正确的态度将直接推动事物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事物的进程,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的同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态度,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声乐艺术也是一样,我们在认识和接触时也应遵循自然规律。所谓声乐艺术就是声的艺术和乐的艺术的有机结合,而乐的艺术又是声乐艺术的核心,它的自然与协调也将显得更加重要。在乐的艺术中怎样体现这种自然与协调?我们将从歌词的自然属性与曲调的自然协调发展中来理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如何启发学生主动思维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认识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们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了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有哪些途径呢?本文从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探讨化学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悟性认识”层阶的思维“形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多种表层或浅层本质:换言之,同一事物的表层、浅层本质,可以为多种“悟性认识”层阶的思维“形式”所反映。所以,对“陪性认识”层阶的多种思维“形式”进行了探索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时候不是无动于衷的,都会依据是否符合各自的需要而产生主观体验,这就是情感。情感是人脑对事物与人的需要观点之间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语文数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具体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语文教材的实际,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把自己和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  相似文献   

16.
“学困生”是指感知、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征相对较弱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思维较慢,跟不上主流;主动性差,有意注意的能力差;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学习成绩较差,有自卑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他们是值得同情的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理解,需要更多地关注——学习上的和心理上的。  相似文献   

17.
感情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现象,然而对感情在社会发展中的创作问题,以往常被片面地理解。一是片面夸大感情的作用,否定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理论的作用的非理性主义;一是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否定感情作用的唯理性主义,这两种对立的观点都不是建立在对感情作用辩证分析基础上的,因而都是不科学的。要科学认识感情的作用,应该首先认识感情产生和感情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的必然性。感情在本质上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人们需要关系的反映,是人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作为对客观事物与人们需要关系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具有:对客观事物与人们需要关系直接反映的直接性;没有经过理论加工,以感性反映形式为主的自发性、表面性;经常以两极对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两极性;与人的生理活动直接相互作用即与人的生理活动的直接联系性等特征。感情的本质决定了感情的产生和感情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是必然  相似文献   

18.
“兴”与“隐喻”作为中西方诗学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概念,代表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诗学思维。从文学层面看,中国诗学中的“兴”所阐发的是一种“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西方诗学中的“隐喻”则通过“异质远距”的原则给人带来一种新奇陌生的审美效果。从心理层面而言,“兴”是触物起情,强调内心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触发;“隐喻”更重视理性的作用以及客观事物的具体对应。中国诗学中特有的“意境”“意象”等概念,多强调心与物之间的相互感应,追求一种“神与物游”的诗学境界,是由外在走向内在的哲学体现;而西方“绝对隐喻”的出现,使得“隐喻”不仅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更是用已知呈现未知,以有限指向无限,从内在走向外在的思维方式与哲学命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需要。语文教学情感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有效利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情感思维是与情感相区别,具有理性思维活动的情感,在认知中占有关键性地位。在深刻理解情感思维本质及认知结构后,深入探讨情感思维的认知模式,进而揭示情感思维的认知在当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