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架空线路在运行过程中不仅要承受流过的负荷电流,而且还要承受导线的张力,导线耐张线夹对导线的握着力是影响导线拉力的重要原因。在压接过程中,通过改变钢芯插入钢锚的深度,利用X射线数字透照成像技术检测其实际插入深度,得到钢芯压接尺寸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导线整体拉断力要求的情况下,找到了在铝模压接正常情况下钢芯最小插入深度。对现场施工作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X射线对电力金具进行无损检测具有检测方便、快捷、准确等特点。导线承拉能力主要取决于两端耐张线夹及接续管的钢芯压接尺寸与铝管压接尺寸。通过同时改变耐张线夹钢芯压接尺寸与铝管压接尺寸对导线进行压接。利用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检测耐张线夹钢芯及铝管的实际压接尺寸。通过设置多组实验来确定能满足规程规定的导线拉力值的临界点。选择曲线函数模拟钢芯压接尺寸、铝管压接尺寸-导线拉力的曲线图,得到导线压接时尺寸要求。对导线压接及质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气膜孔作为涡轮叶片中重要的冷却结构之一,对提高航空发动机冷却效率、降低燃烧室温度乃至提升发动机服役寿命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干扰极易出现气膜孔未打通、打偏及损伤内壁等内部缺陷.传统检测手段采用单一透照角度的X射线胶片照片法对其内部缺陷进行识别,但存在检测效率低、测量误差大、缺陷漏检误判率高等弊端.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的气膜孔缺陷自动检测方法,通过研究DR数字图像与胶片图像的等效性、透照角度对缺陷识别的影响规律及检测工艺优化、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缺陷自识别等关键技术等,实现对叶片气膜孔加工缺陷的高精度检测与智能识别.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作为常见的增容导线之一,在架空输电线路中应用广泛.由于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芯棒在施工过程中易受损伤,并诱发导线断股和断线等故障,亟需研究在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无损检测技术.由于传统的X射线检测方法尚无法检测多股铝线和有机复合材料芯棒绞合结构条件下芯棒的损伤,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直线扫描CT检测在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方法.此方法采用射线源—探测器围绕固定检测对象作相对平行直线运动的扫描方式,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等优点.设计了一段以及两段直线扫描CT模型,搭建了原理实验平台,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断裂、劈裂和裂痕3种常见芯棒缺陷进行了小批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一段直线扫描CT可快速检测较大的芯棒缺陷,两段直线扫描CT可检测微小的芯棒缺陷.相比于传统的X射线透射成像检测,直线扫描CT成像为在役架空导线内部缺陷检测提供了新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射线法适用于特种设备对接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测,对在用液化石油气储罐一般多采用X射线源。简单介绍了利用X射线检测液化石油气储罐时,采用源在外的透照方式,可以提高缺陷的检出率。另外对射线底片质量,照相参数及散射线的控制都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6.
对目前变电站中主变在役消防储液罐内部质量检测问题进行研究,着力解决焊缝内部质量检测中遇到的大焦距及无法在罐内布置胶片等问题。通过对储液罐焊缝射线检测方法的研究,提出理想的射线透照技术参数及焊缝透照工艺,实现在役储液罐焊缝的X射线检测和检测过程控制。实践证明该检测工艺可有效检出焊缝内部缺陷,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带介质的几种不同管径的管子焊缝进行X射线检测,对发现人工缺陷的尺寸及灵敏度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采用2515型X射线机,采用双壁双影透照工艺,Φ38×3mm及以下尺寸管径在管道内部带水在静态情况下可以进行射线检测;采用双壁单影透照工艺,Φ114×4mm及以下尺寸管径在管道内部带水在静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射线检测。  相似文献   

8.
随着集成电路向多功能、高精密、高集成度的发展,集成化多层封装技术成为关键,而传统的表面缺陷检测和功能性测试方法对内部缺陷无法实现有效检测.X射线可通过透射成像直观地呈现元器件的内部缺陷,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产品的高可靠性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然而,集成电路的X射线图像灰度水平低、对比度低、有效特征细小,难以实现有效的检测.针对该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集成电路内部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的多分辨率分析特点,采用小波同态滤波方法对集成电路的X射线图像进行预处理,提高图像的对比度,进而采用小波模极大值方法提取缺陷的有效边缘供给工业检测判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缺陷边缘清晰、数量完整,为保证内部缺陷检测精度、提高集成电路封装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准确评估输电导线运行张力的分层特性是大跨越输电导线选型设计的重要问题.以大跨越架空用特强钢芯高强铝合金AACSR-EST500/230型导线为例,考虑股线泊松比影响,提出了大跨越输电导线股线轴向张力计算方法,建立了大跨越输电导线三维结构有限元实体模型,通过耦合同层和相邻层节点模拟各层股线之间的接触边界条件,重点研究了运行张力作用下输电导线钢芯和铝股的空间应力分布规律,并与理论结果对比分析,探讨了导线比载与钢芯铝股张力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轴向张力作用下,钢芯承担了约60%张力,铝股共承担了40%张力,其张力比约为3∶2,且钢芯和铝股的张力从内至外各自呈增大趋势;大跨越输电导线在悬挂点处的铝股应力强度高于跨中,距离悬挂点越近,股线应力受边界约束影响越大;输电导线相邻层股线的轴向应力峰值呈现相位差;随着导线比载的增加,钢芯和铝股的张力比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地检测架空输电线路压缩型耐张线夹压接质量、明确判断压接缺陷类型,采用X射线无损探伤技术对线夹进行检测,通过对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300根耐张线夹进行实地检测,对线夹X光片进行归纳分析,发现线夹存在工艺性和功能性两类缺陷。前者包括钢芯鼓肚、钢锚管变形、钢锚管存在毛刺,后者包括钢锚管处铝管空压、钢锚凹槽处铝管欠压、钢锚处铝管压接错位。通过对不同缺陷种类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发现钢锚凹槽处铝管欠压缺陷占比较多,达23%左右。最后提出相应的避免措施与补救建议,为后续输电线路施工、线夹质量检测等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了基于X光的钢丝绳芯输送带检测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传输控制器的设计方案.采用ARM9芯片S3C2440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了传输控制器硬件电路,并移植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基于TCP协议,采用C语言编写了软件程序,实现了检测系统高速X光探测器的电源和X射线源的电源及出束控制,以及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12.
线阵技术在焊管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焊管管端焊缝检测方法中的胶片拍片法虽然灵敏度和分辨率高,但检测效率较低、成本高、不便于存档,图像增强器法效率高,但灵敏度、分辨率低.为此设计一套新型螺旋焊管管端焊缝检测设备,采用线扫描数字成像技术进行X射线检测.其灵敏度和分辨率优于图像增强器,检测效果达到了胶片的水平,弥补了图像增强器和胶片照相法的不足,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成本,实现了螺旋焊管无损检测的数字化.系统软件选用VC 语言进行编写,能够实现图像的降噪、焊缝提取和缺陷识别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对高压线路进行实时在线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方法.传统的电流互感器在高压输电线上流过的电流较小时难以高效取电供后级物联网终端设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互感自取电的恒压并联电流补偿方法,设计了补偿电路.通过对升压电路输出端的电流采样,来控制主副线圈回路的并联电流,实现高效取电,达到在高压线路微小电流情况下用电设备进行正常供电的需求.通过实验与实际应用证明,该设备在流经高压线路的电流微小时能够保持稳定对后级设备进行供电,为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电源.  相似文献   

14.
在导体的数量,介质的层数以及导体的横截面形状均是任意的条件下,论文提出利用矩量法计算高压输电线附近电场强度,其基本理论和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可用于对高压线附近的电磁污染的评估,同时还可用于分析电力线对通信线路的干扰。在计算实例中,计算结果和相应的解析法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数字岩心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通过真实的岩心样品反映岩心的内部复杂结构,从微观层面上开展对岩心孔隙结构及剩余油的其理论研究,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为现场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本文介绍了构建三维数字岩心的两种常用方法X射线扫描成像和基于岩心二维图像的重建算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砂岩为例,定量比较了X射线、MC算法和过程法构建的三维数字岩心。结果表明:过程法重建的三维数字岩心的孔隙连通性与真实岩心较接近,而MC算法重建的三维数字岩心孔隙连通性与真实岩心更加接近,三维数字岩心将在岩石物理数值模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焊缝缺陷是影响管母线性能的主要因素。根据管母线典型焊缝缺陷的特征,结合X射线数字成像(DR)系统Rhythm软件测量技术,推导了特定缺陷实际尺寸的理论计算方法,提出了一套基于DR技术的焊缝缺陷实际尺寸计算方法。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了像质计的长度并与实际尺寸进行了对比,充分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DR技术的焊缝缺陷实际尺寸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根据实验室拍摄得到的管母线焊缝缺陷的X射线数字图像,利用该方法对气孔、未焊透等缺陷实际尺寸进行了计算,为定量研究管母线焊缝缺陷对其性能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Pores are uncommon defects in superalloy bars, which deserve to be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a type of pore defect within GH4710 nickel-based superalloy was investigated by 3D X-ray imag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metallographic analysis. 3D X-ray imaging was used for locating and visualizing the defects in the alloy. The 3D X-ray imaging result of the defects showed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defect anatomical morphologie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pore defect was accompanied by MC carbides, micro-crack, and non-metallic inclusions. The origin of pore defect was attributed to the shrinkage pores, inclusion and the complex precipitates.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ore defects in GH4710 alloy was associated with strong micro-segregation and complex phase precipitation during solidification, induced by the high weight content of Ti and C in the allo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