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进入2006年以来,在针刀界吹出了一缕缕崭新的科学之风,务实之风,研究探讨之风.这是当前"小针刀,大气候"的基本"气候",这种"气候"的形成,在某些方面来说得益于今年2月第272次香山科学会议的胜利召开,与会专家围绕"针刀医学发展与中医现代化"大会主题各抒己见,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2.
谷风即焚风     
《诗经》中的“谷风”,解释很多。有的解作“暴风”(袁愈荌、唐莫尧《诗经全译》1981年版),有的释为“山谷吹来的风”(高亨《诗经今注》1980年版作“山谷中的风”)。传统的说法,谷风是东风。《尔雅·释天》明确写道:“东风谓之谷风。”《气象学辞典》也袭此说。还有说谷风是“生长之风”的(见《诗三家义集疏》)。这些说  相似文献   

3.
针刀医学是一门将中西医的基本理论和哲学思想融为一体的、年轻的、崭新的、极富生命力的学科。它的诞生缩小了中西方文化的差距,为中西方的思想统一找到了共同点,架起了中西医沟通的桥梁,填补了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空白,从而提高了中医学的地位。由于“小针刀”的出现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使中医理论融入了现代科学并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互融。例如,用中医的整体和客观认识解释“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就颇具代表性,这一理论认为“动态平衡失调”和“变性孪缩、结疤、粘连和堵塞”是其病因病理。小针刀恰好能够在微创伤及保持组织结构的完好状况下施治,以求解除病因得以根治之目的。一项新器械或仪器的发明总会引起社会的变革。“小针刀”的发明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现代化注入了活力,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4.
教师“下海”之风席卷高校。对此,又有不少议论。还是让我们到开“下海”风气之先的华东化工学院去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5.
据俄媒体近日报道,俄罗斯第一艘第五代“北风”级(亦有资料称之为“北风神”、“北风之神”等)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建造工作目前已进入尾声,待其装配、试验  相似文献   

6.
曹夫 《科学之友》2003,(11):10-10
扬起帆的船,在风的推动下,可以在浩瀚的海洋里航行。那么,是否有一种“阳光帆船”,利用太阳光的推动,可以在宇宙间航行呢?日本文部科学省太空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回答:可以。原来,光除了具备波性质,也拥有粒子性质,光的粒子(光子)碰撞到阳光帆船的帆,会在帆上施以极微小的力,这个力可以使阳光帆船加速前进,最终以极快的速度航行。当然,他们正在设计的“阳光帆船”,外形和普通帆船有很大不同。但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太阳的光子就像“风”一样,驱动阳  相似文献   

7.
被减肥风闹得很多人谈糖色变,对甜品唯恐避之不及。其实,冷静分析,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人们之所以偏爱某些食物。主要是通过食物的味道和口感。科学家们对“味道”的原理已经研究得相当深入,然而对更为深层的味觉——“口感”的研究却才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8.
大科学与小科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和东方都在刮“大科学”之风,大量的研究经费都投入到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或“某某组学”等计划上。在中国,“大科学”符合了国家一向的习惯,即“由上而下”的方式来进行科研规划和运行。一些决策者们也认为“大科学”代表着未来科学发展的趋势。许多科学家都忙着篡写“大项目”的申请书,要求政府给予高达几亿到几十亿的经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针刀医学的理论特色,探讨针刀医学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方法:分别阐述1.什么是“针刀”;2.针刀医学平衡论;3.脊柱区新的病因病理学理论;4.针刀医学的经络认识;5.针刀医学与针灸理念的关系,西医的微创外科的区别;6.针刀医学“松则通、通则不痛”;7.针刀医学临床优势;8.用中医理论指导针刀医学的发展。结论:针刀医学是中医学的一个亮点,建议针刀医学在今后的基础研究、教学、临床中应用中医理论指导针刀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由禧 《科学通报》1966,11(13):616-616
在河西,热风又叫做干热风或热东风,有的农民又称之为“火风”或“烧风”,等等。实际上,热风是干旱风的一种。它是在特定地区、季节和天气系统的作用下出现的既稳定持久的高温、低湿,又常刮东风的天气现象。对农作物而言,热风是否成災,不只是决定于它的強度、维持时间、出现季节,还决定于作物的种类品种和发育期,也决定于人们的耕作措施等等。在西北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特别是春夏之交,冬、春小麦正处在扬花、灌浆期(6—7月),大气本来就是非常干旱的,在特定天气系统作用下出现的热风天气常常使小麦不孕、不花或秆粒青粃。一般強的热风可造成20%左右的減产,个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的“军火库”中贮备有各式各样威力强大的“武器”。当大自然发怒时,就会使用这些武器将地球居民的生活扰乱。 让人惊奇的是大自然的武器中最强大、最厉害的不是地震、大火、洪水和干旱,而是风。 风的威力 在美国每个星期发生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就高达约10亿美元,而按照美国保险公司的统计,这其中70%是由风引起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想到风的威力竟如此之大。美国国家风工程学协会主席、环境工程学教授密歇尔说,风给我们带来的这种巨大的灾难性结果真是令人震惊和沮丧,而实际上我们本可以减少这种损失。 1992年席卷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安德鲁飓风刮倒了14.1万座房屋,密歇尔说,那些房屋建得实在太不结实.根本无法抵抗强大的飓风,这次造成了52人丧生。 现在已知飓风和龙卷风是最具破坏力的风。最近,美国国家气象局又认识了其他两种强风来源。一种是雨雨带来的风的强泻气流;另一种是当强泻气流撞击地面时产生的水平直线风。上述这些对风的认识显然是不够的。密歇尔说,我们目前对风的了解实在太少,我们几乎不产风工程学。在4M前,密歇尔就提出了应该对地震、风、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作一个大规模的整体研究,但是政府并没有重视密歇尔的建议,只是拨了很多钱研究地震...  相似文献   

12.
马晨 《科学之友》2006,(10):52-52
极乐鸟又叫天堂鸟,是一种热带雨林鸟类,分布于南太平洋苏拉威西群岛、密克罗尼亚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等地。 极乐鸟属极乐鸟科,有17属、44种,仅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就有30多种。因它们生活在山地丛林中,人们只能见到它们在空中飞翔,因此传说这种鸟住在天国的极乐世界,故有“神鸟”之称。极乐鸟怕从后面吹来的风把羽毛吹乱,总是逆风飞行,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风鸟”。  相似文献   

13.
当人类的脚步远离历史的尘埃,步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探询的心灵逐渐贴近这个远古民族——羌族。羌族的文明史其实远在“羌笛”声传来之前,便在中华文明史的典籍中留下浓浓的笔墨。从“逐水草而居”至“依山居之,垒石为室”,羌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羌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其中羌绣作为羌文化艺术的闪光点,在羌风羌俗走出羌寨、走向世界之际,渐为人识,引起了中外艺术家的广泛关注和好奇。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幅中国南宋时期(1279年)的水墨手卷画,题目是:豳风·七月。这是以中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公元前11世纪至6世纪)中的“豳风·七月”诗篇为内容的诗意画。全画长16米余,宽约30厘米,共有34帧。日前。纽约的友人应笔者之求。通过该博物馆的亚洲艺术部,将其中三帧从画面上翻拍出来,“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相似文献   

15.
在“针刀”创始人朱汉章老师的引导下,经过近30年的时间,更有一代执着于为人类健康事业勇于奉献的针刀医学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求索,  相似文献   

16.
杜晓丽 《科学之友》2003,(10):14-14
飞鸟不栖之地浙江宁波近郊有一个保国寺,属于东汉时期的古建筑。令人奇怪的是,在这样一座古老的建筑里,居然没有麻雀、燕子之类的鸟类栖息,也没有蜘蛛等动物,这在其他建筑中是很少见的。鸟类为什么不在此栖息?保国寺成为千古“迷宫”,吸引了许多有兴趣者前来探秘。有人认为,飞鸟不栖保国寺,是因为保国寺内有“回旋风”。保国寺建筑结构独特,它具有我国汉唐时期特有的木结构风格。大殿通过纷繁多  相似文献   

17.
在养生保健热流的炙烤下,在收入节节攀高的保障下,在自我尊贵意识的膨胀下.一股传统高档滋补品的消费之风融入时尚潮流。燕窝、山参加虫草,鱼翅、海参和鲍鱼.在高收入人群已然形成一个“进补族”.他们彼此的问候语是:“最近在吃什么,效果如何?”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滋补,盲目进补会可能带来麻烦甚至是伤害。  相似文献   

18.
在1998年间,九州大地上突然掀起一股“学习的革命”之热潮。炒作和广告铺天盖地而来,就连著名导演谢晋也卷了进去,免费为《学习的革命》书作广告宣传:“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孩子的一生”。果真如此吗?如果人们稍稍平静地思考一下,或者认真地读一读这本书,答案就清楚了。打着“革命”的旗帜,叫喊“学习的革命”,是最容易感染父母们的,因为他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期望。所以,此书一出,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学习的革命》在中国也成了一大奇观。那家科利华公司更是在去年年底以一亿人民币的金钱攻势,制造了又一…  相似文献   

19.
郝雨 《大自然探索》2022,(10):46-49
<正>人们很难爱上臭味,但现在“吃臭”之风盛行。也许你会问——近几年对于臭豆腐、螺蛳粉等带有强烈气味的食物是否好吃的争论层出不穷。是什么让人们对同种食物的态度大相径庭?又香又臭令人迷醉对于食臭爱好者来说,只有食物的气味从口腔反涌至鼻腔,气味感受器探测到几十甚至上百种气味分子,  相似文献   

20.
鲨鱼救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中秋之夜,英国“莱西”号军用运输船在顺利完成一次运输任务后,正乘着月色航行马六甲海峡中,准备经中国海返回香港。这年的中秋之夜天气格外好,以往多风多浪的马六甲海峡,这天却是那么的平静。马六甲海峡镜子般的海面,在明亮月光的照射下不时地闪烁着点点粼光,整个海峡除了运输船机舱里传出的有节奏的轰鸣外,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