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帮选 《科技资讯》2007,(2):141-142
本文以法理学的观点,对消防责任事故罪的概念、犯罪构成的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等作了论述,同时提出对消防法规应作广义的理解,认为如果发生的严重后果是由行为人的消防违法行为所引起,但这一消防违法行为并没有被消防监督机构发现并通知其改正,那么行为人的消防违法行为与由它所引起的严重后果之间就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因而不能追究其本罪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本论述由被告人李某在一公交车站实施扒窃行为时被被害人发现后,继而伙同他人在公共场所对被害人实施追赶并殴打的案例分析入手,提出了三种不同观点,并从犯罪构成要件、一罪与数罪、转化型抢劫罪等多方面,浅析了行为人在盗窃未遂后对被告人实施暴力行为之定性问题,并从司法实践、社会因素等方面阐述了该案的审判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2006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对重大责任事故罪进行了重大修改。该罪犯罪主体是一切参与到生产、作业中的人员,犯罪客体是生产、作业中的公共安全,犯罪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或者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是对具体生产、作业领域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惩罚之一。  相似文献   

4.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延林 《科技资讯》2010,(23):180-180
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人对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及其造成的损害后果所应负的法律上的强制性责任。行为人是否对信息失真承担法律责任,应从客观要件、主观要件和因果联系三个要素来判断。符合三个要件,行为人应视其行为性质依法承担信息失真的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浅析转化犯     
转化犯的概念,应包括罪与罪之间的转化,非罪与罪之间的转化以及罪(非罪)与拟制罪之间的转化.转化犯构成必须具有前行为、后行为以及实施该行为过程中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要求,且行为应符合法定的转化条件.在转化犯的分类上,不应将拟制的转化犯脱离转化犯范畴,否则会造成司法实践和转化犯理论上的混乱.判断转化犯的标准应以转化犯的构成要件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晓婧 《科技信息》2010,(30):54-54
以竞技、娱乐等为目的的飙车行为越来越多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法院对飙车行为肇事判决各不相同,我国法律又没有明文规定的前提下,从犯罪构成要件出发,基于飙车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和客观行为的性质,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非法飙车肇事行为的性质及罪名认定,按照"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拔闸瓦钎子案件被铁路公安部门列为典型五类案件之一,发案率高、危险性大,甚至直接危及列车安全。造成严重后果时,应依据后果严重程度和经济损失量刑处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就被发现和阻止时,行为人的行为若足以使火车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则应考虑涉罪;反之,则应进行治安处罚。处理拔闸瓦钎子案件时首先应判明罪与非罪性质。  相似文献   

8.
论渎职罪中的"前提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以"前提罪"作为构成条件的渎职罪进行了分析,界定了"前提罪"的概念,确定了"前提罪"的存在范围和分类,在此基础上,认为"前提罪"的确定标准应以行为人对作为对象的"前提罪"达到刑法分则所要求的明知,并进一步阐述了"前提罪"与关联渎职罪之间的犯罪形态和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9.
现行刑法规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之后,理论及实践中对该罪的主客观要件等基本问题的争议甚多,对该罪的罪名、罪状、法定型的修订建议更是歧见迭出.文章首先根据现行立法对该罪的基本构成的相关要件进行了全面阐述,探讨了该罪在立法领域的缺陷,建议将本罪罪名更改为"故意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在基本构成要件中取消"徇私舞弊"和"情节严重"的规定,在规定基本法定型的基础上,规定升格法定型并明确其构成条件,总体上提高本罪之法定型.  相似文献   

10.
张斌 《科技信息》2012,(28):493-494
根据当前群众参与消防违法行为举报投诉工作积极踊跃的现状,对太原市2012年上半年消防违法行为举报投诉工作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结合作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案例,分析当前消防违法行为举报投诉工作开展情况,找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消防违法行为举报投诉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玉霞 《科技资讯》2007,(19):161-162
消防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消防法规应受到处罚的行为。笔者试图通过对消防违法行为概念、表现形式以及特点的分析,使人们正确认识消防违法行为及其危害性,从而提高人们的消防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为解决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空抛物案件,于2019年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虽然司法解释解决了高空抛物案件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部分问题,但也导致高空抛物案件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适用率上升,这可能会导致定罪量刑的不当。2020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高空抛物行为独立成罪,且在制定的过程中将高空抛物罪从一开始的危害公共安全类罪名修订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罪名。考虑到高空抛物案件实际情形的复杂性以及行为人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差异的悬殊性,下一步的研究应当在明确本罪主客观要件的前提下,以高空抛物罪为分界线,实现高空抛物案件的分层治理,构建由轻到重的(无罪、高空抛物罪、人身财产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高空抛物犯罪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运输行为按行为人主观罪过的内容来定罪,既解决了运输毒品罪与走私毒品罪、贩卖毒品罪的区别,又解决了非法持有毒品罪与运输毒品罪的区别问题。按行为人犯罪意图的实现程度来认定犯罪的结束形态,可以解决运输毒品行为的犯罪预备、未遂与既遂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职务侵占罪客观要件的内容,"职务"是指行为人对于单位财产所具有的合法持有、控制、管理、支配的工作和业务职责,"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因主管、经营或者经手财物所形成的有利条件,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包括行为人仅直接利用本人职务上的便利、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上下级制约关系以及行为人同时利用自己和他人职务上的便利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刑法修订时,增设了“消防责任事故罪”,刑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消防责任事故罪,是指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1999年4月公安部《关于公安消防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消防责任事故案件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侦查。2009年5月1日出版的新消防法对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做出具体的处罚规定。这一些法律的推出,对各企业单位起到了一定的强制和警示作用,增强了他们对消防法律的重视,减少了消防责任事故案件的发生,但是在执行过程和侦查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对消防责任事故案件的特点和侦查对策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今后消防责任事故案件的办理和侦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虐待罪中的"虐待"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而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在理论与实践中都较难把握。本文试图以虐待罪之"虐待"为例,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来探讨对它的认定。  相似文献   

17.
刑法学界对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客体、客观要件、主观要件等要件的认定均存有诸多争议,笔者在辨析这些争议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正常实施;煽动的对象不必限于“三人以上”;主观构成要件应为直接故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消防行政处罚前置条件、消防行政处罚对象、消防违法行为的种类和消防行政处罚的方式、消防行政处罚的幅度四个方面,对《消防法》修订前后新旧条文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刑法意义上的先行行为是指在行为人的行为使得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处于危险状态时,要求行为人实行特定的行为,以消除、减轻危害或危险的行为。先行行为是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之一。先行行为可以是违法行为,不仅仅限于作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广告犯罪立法的缺陷以及一般诈骗罪所打击诈骗行为的局限促使设立广告诈骗罪成为必要。本文拟对广告诈骗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四个构成要件进行探讨,并在与一般诈骗罪的比较基础上对本罪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