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宜宾早茶"公共区域品牌在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获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成功跻身中国名茶行列,品牌价值已达到111.09亿元。这也是中国茶参加世博会100年以来,宜宾茶首次在世博会上摘金。川茶集团"天府龙芽"品牌喜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再次拉近了中国茶与全球消费者的距离。2015年,全市茶企实现出口总金额达1217万美元,首次突破千万美元,同比增长42.8%,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额的70%左右,出口额、出口量继续稳居全省第一。魅力宜宾茶,正大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张骞 《科技咨询导报》2014,(26):246-246
贵州多产名茶,是我国名茶资源富集的省区之一。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贵州名茶有:务川都濡月兔茶、贵定云雾茶、湄潭眉尖茶等。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只介绍贵州几种名茶,让世人了解贵州、了解贵州茶叶。  相似文献   

3.
6CMD—55型名茶炒干机又称名茶多功能机,是近两年开发成功的龙井茶、针形茶、毛峰类茶的制作机械,可完成杀青——整形——辉干等制茶全过程,即用一台机器就可做茶,无需配用其他茶机.所制茶叶品质优良,深受茶农欢迎,除制作针形茶、毛峰类茶外,还可全程制作龙井茶,并能制作中、高档龙井茶,是90年代制茶工艺的突破性技术,在同类产品中处领先水平,该机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安全可靠、制茶工效较高、能耗低等特点,可柴、煤两用,也可用电加热.生产率:每台每小时生产1kg~1.5kg干茶,比手工提高5倍~8倍;能耗:生产1kg干茶需2.5kg干柴.每台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名茶颇感兴趣,创名优茶犹如“雨后春笋”.发展名茶生产有三大好处,第一,增加茶叶的品种花色,有利于繁荣市场,改善人民生活,第二,为旅游业提供更多的高档土特产品,增加茶农和国家收益;第三,促进制茶事业的发展.什么叫名茶?名茶是茶叶中的珍品,它由诗味的自身条件、茶树品种、采摘制茶工艺相结合产生其品质优异,风格独特一色香味形俱佳,在市场中享有比较高的声誉。其特点是5外形秀丽,匀整雅致,色泽鲜活,富有光泽;香气清爽持久,滋味鲜醇柔和,回味可口,汤色鲜艳夺目,叶底匀称一致.以此为依据,名茶的定义当是:…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2017,(2)
正作者在澳大利亚观察到了当地特有鸟种冠羽鸠的筑巢、孵化、出巢以及被猫捕食后的。它美丽的外形、漂亮的鸟羽、招摇的求偶方式和被捕食的惨烈场景,都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中。生活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鸠鸽类鸟中,只有冠羽鸠(Ocyphaps lophotes)最为常见。据记载,冠羽鸠是自1983年之后才"戏剧性地"突然增多并成为当地常见鸟的。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理论和计算方法,利用综合法和组分法测算了1996-2004年浙江省淳安县生态足迹,对淳安县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情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综合法与组分法结果之间的差距。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淳安县目前正处于由可持续发展向不可持续发展变化的临界点,由此提出了优化淳安县生态环境的措施;2种方法的结果差距则反映区域之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规模,对区域生态足迹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茶叶产业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杭州市茶叶产业现状⒈杭州市茶叶生产加工现状⑴生产情况2004年,杭州市茶园面积30037公顷,其中采摘茶园面积26870公顷,以龙井43#、迎霜、劲峰、乌牛早、鸠坑种等良种为主;茶叶总产量18598.08吨,茶叶总产值10.48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9767.90吨,产值9.64亿元。⑵茶类结构杭州市主要以生产绿茶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变化,茶叶消费出现了多样化格局,具体表现在产品结构上,传统的炒青绿茶减少,而各类名优茶增加,全市的名优茶产量由1998年的7000.6吨增加到2004的9767.9吨,在茶叶总产量中的比重由31.9%提高到52.5%。花茶…  相似文献   

8.
临安县(现临安市,下同)临自乡地处浙北山区,系天目山脉,山高路远,居住分散.全乡8个行政村,3841人,分布在78.7平方公里的纯山区里.近年来,该乡通过解放思想,打开山门,引进技术人才,开展多种经营,优化经济结构,开发‘名、优、特”农副产品,使山区农业走上一条‘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路子。1.高山名茶:挖掘历史传统名茶,引进科技制茶方法,制成新的高山名茶.1995年全乡名茶总产33吨,收入218万元.其中“东坑名茶”连续获得了省、市、县名茶评比一等奖后,1995年10月又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名茶评比中获得金质奖,…  相似文献   

9.
石洁 《科技信息》2011,(29):164-164,122
都匀毛尖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与之不相称的是其市场知名度和品牌规模远远不如其它几种名茶,究其原因与都匀毛尖茶的包装设计不佳有一定关系。本文对都匀毛尖茶的包装设计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其设计中的凸现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废弃采石坑不仅是一种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也是一种视觉污染.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GIS手段,运用改进的生态景观评价法(VRM)结合景观污染指数(LPI), 对山东省九龙山中华文化标志城47.2 km2规划区范围内的共40个废弃采石坑进行了景观质量、生态质量以及景观污染程度的综合评价和分类,提出了近期-生态恢复、近期-景观再造、近期-生态恢复/景观再造、中期-生态恢复、中期-景观再造、远期-生态恢复和远期-景观再造7项针对性修复方案,为废弃采石坑的生态、景观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祥符寺西边的谷地里,有半亩茶园。相传是唐代小灵山寺的僧人所植,在茶园的边上,原有一个茶寮,茶寮旁有一井,叫六角井,也叫茶房井,如今井还在,而茶寮已早无踪影。传说唐朝的时候,茶圣陆羽四处游历,遍访天下名茶,听人说在这马山岛上西钮有名泉好茶,便欣然  相似文献   

12.
毛尖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也是十大名茶之一。现代研究证明,毛尖含氨基酸、茶多酚类、咖啡碱、可溶性糖等,但目前对毛尖冲泡方式对黄酮浸出量影响的研究还少见。毛尖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受地理环境、加工工艺、采摘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日常的饮茶方式会影响人体对这类化合物的摄取。本文研究了毛尖的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冲泡次数、冲泡水量等因素对黄酮浸出量的影响,可为科学饮用毛尖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洞庭碧螺春——康熙所名,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关、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成茶外形卷曲呈螺,白毫显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鲜爽生津,冲泡后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有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碧螺春质优量少,早在宋代就被列为贡茶,驰名海内外,先后获南洋劝业会和巴拿马博览会金奖,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评为优质产品和全国名茶,是我国领导人招待和馈赠国外友人的“礼茶”  相似文献   

14.
朱大维 《科技信息》2012,(29):25+68-25,68
茶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品,应该有自己的品牌视觉形象,本文主要是对名茶六安瓜片品牌视觉形象研究,文章从品牌视觉形象入手论述了六安瓜片的历史文化及品质,分析了六安瓜片品牌设计现状,并为六安瓜片品牌视觉形象提出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皖南山区,名优茶资源丰富,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使之出口创汇,为振兴山区经济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茶叶作为饮料,已历两千余年,当今更成为尽人皆知的珍品,日本人誉茶为“美貌和健康的妙药”,英国人视茶为“饮料之王”。中国名茶誉满天下,它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而且也成为加强同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友谊的纽带。人们越来越重视茶叶品质,欲饮高档茶、优质茶的人越来越多。目前,保健茶已崭露头角,在国际市场上倍受欢迎。速溶茶、茶精、茶露亦十分抢手,趋向食品化饮料化  相似文献   

16.
语言采集是生态人类学常用的研究植物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旨在从当地人的语言来了解植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以德昂族为例,通过展示该民族语言对茶的分类、认知以及相关的地方性知识,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提出语言采集不是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出的语言决定论的实践,而是对人类在生存环境中适应和选择方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淳安县在"科技西进"春风的推动下,与时俱进,造浓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县科技局制定并与财政局联文下发了《淳安县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实施办法》(试行)政策,2012年10月份,淳安县又成立了千岛湖科技城建设领导小组(县委办[2012]155号),正式拉开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浙江种茶历史悠久,目前全省茶园面积约在250万亩,产量居全国首位,占我国茶叶外销的30%以上,其中名茶品种又占全国名茶四分之一以上。主要产地有杭州、平水、淳安、温州,合称为四大茶区。著名茶叶有“西湖龙井”、“普陀佛茶”、“遂昌银猴”、“云和惠明”、“长兴紫笋”、  相似文献   

19.
苏州吴中区,是我国著名的碧螺春之乡。这里出产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叶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被列为贡茶,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被评为优质产品和全国名茶,是我国领导人招待和馈赠外国友人的“礼茶”,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20.
在浙江的西北部,有这样一个地方:它依山傍水,坐拥太湖西南岸;它盛产名茶,茶圣陆羽在这里写就了传世之著《茶经》;它引人入胜,吴承恩在这里积累了大量的小说素材……这就是长兴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