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玉亮 《科技信息》2010,(30):177-17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帮助人们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重要的认知工具。本文通过分析莎士比亚作品《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爱是旅程"、"爱是植物"、"朱丽叶是太阳"的爱情隐喻模式,从认知角度来论证隐喻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里,托尼.莫里森扎根于美国黑人传统,用隐喻的语言讲述了美国黑人命名的传统和名字的意义。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名字以及命名的隐喻,认为小说中的命名既隐喻着美国黑人客体化、同化现象,也喻指美国黑人对于主流文化的反抗以及对于自我身份的了解与认同后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多模态隐喻研究目前多集中于政治漫画、宣传海报、企业商标等静态文本方面,但对于电影等动态文本的研究较少。文章以双域型网络为理论框架,从双边共享拓扑网络、不对称双边网络和双边非填充共享拓扑网络三方面,结合口头语言和图像符号等模态,分析奇幻电影《水形物语》中爱这一基本情感的多模态隐喻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电影中多模态隐喻的表征多以口头符号为始源域,图像符号为目标域,这与电影主要以人物台词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特点相关;多模态隐喻在静态文本和动态文本中的表征形式不一样,在动态文本中的研究更加复杂,隐喻映射的类型更多,多模态隐喻的表征能够更好地展示人物社会关系,揭示电影主题;双域型网络合成空间中的层创结构能够产生新的隐喻意义,为影片中多模态隐喻表征提供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4.
"黄"在《诗经》中的使用既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能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信息,对它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先秦时代色彩词的特点。本文从"黄"在《诗经》中的意义、组合方式、使用特点三方面来浅析《诗经》中"黄"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黄墙纸》被认为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1860—1935)的短篇杰作。从新历史主义批评角度的三个方面:《黄墙纸》作者吉尔曼的生活经历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小说写作时的社会背景,尤其是19世纪中产阶级妇女的处境以及《黄墙纸》和其它创作于19世纪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所受到的来自社会和男性的双重压迫,探究了《黄墙纸》中女主人公“我”最终发疯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笔者试图从跨文化领域来对中西方文化中有关"水"的隐喻做对比研究,以期发现他们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着重研究中西文化中相似的"水"的隐喻,之所以两种文化中存在大量的相似的隐喻,是由于人类认知普遍性造成的。同时,笔者也从触及了两文化中不同的"水"隐喻,并从生活环境和认知角度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隐喻的翻译方法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约翰·明福德两个译本为范本,探讨了他们在处理《红楼梦》中的隐喻翻译时采用的几种方法,并评析这些方法在具体的表达中所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柏油娃>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分析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论文指出正是通过人物和环境的隐喻功能,小说编织起复杂而丰富的意义之网,为揭示黑人传统价值观与白人主流价值观、现代与传统、奴役与反抗等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深广的想象时空.  相似文献   

9.
先锋小说家墨白的中篇小说《爱情的面孔》讲述了主人谭渔与情人约会的故事,然而作者却戏剧性地在谭渔爱情的追寻中使其遭遇诱惑,最终落荒而逃。小说是作者以个人言说的方式对现实人生的深刻讽喻,其中,围城内外的交困,真与幻的迷离和让人猝不及防的生命戏剧化扭转,是作者最为焦灼的人生讽喻,这些形成了墨白小说独特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现代电影常用的表现手法,电影《无极》中的隐喻使用颇多。电影中五个极具隐喻象征意义的人物架构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从男性视角抒写了男性个体的不同的精神层面和需求,是个体面对现实、面对困境、面对选择、面对理想时真实的抒写。  相似文献   

11.
《小王子》爱情的凄美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是一部成人童话,作者表达对爱情的真谛,就是"交给"产生的责任。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小王子对玫瑰花产生了隔阂,这些"细节"的产生却是玫瑰花对小王子深深的爱。小王子在漫游中得到关于爱的智慧,原来他要逃离的恰是他最应该珍视的。小说构造了三层人物和性格的冲突:人性的冲突、情感的冲突、生命的冲突。作品以三层冲突为引线,以隐喻的方式完成小王子对爱情的最终诠释。  相似文献   

12.
《贵妇画像》的概念隐喻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亨利&#183;詹姆斯的《贵妇画像》是美国文学中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现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为出发点,选取作品中典型语料,对蕴含其中的隐喻语言及隐喻现象进行解析,进而对以容器隐喻为纲、路径隐喻为线的概念隐喻框架展开研究,有助于加深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人物命运的把握,并从认知层面上拓展对该小说的研究范围,为读者提供另一种解读小说的方法,提高对小说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更为全面地解读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徐小斌的《羽蛇》中,以语言文字描绘的一幅幅画面贯穿了整个文本。在有形的想象中,这些“画面”成为文本中的“无形之文”。这些画面由陆羽与陆绫所作的画组成,纵横交织,充满了现代主义绘画艺术的意味。它们是《羽蛇》的象征隐喻点,也是解读文本深层意蕴的语言符码。《羽蛇》中的画的隐喻意蕴体现为三个方面:女性自我性别的体认;男权框定的覆灭;相对融合中的绝对对立。  相似文献   

14.
韦文华 《咸宁学院学报》2012,(6):99+111-99,111
《红楼梦》中开篇有三则神话,分别是女娲补天、木石前盟、太空幻境,这些神话对小说后续情节具有某种暗示和隐喻作用,对应小说中凤探革弊、宝黛姻缘、大观园等三根主线,折射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与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作者空、色、情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在后现代语境下,人们通常将"确定性"视作文化专制主义或者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同谋,并弃之如敝屣。但是,笔者认为在经历一系列话语的阐释与解构之后,"确定性"并没有黯然退场,而是发生了转型与变异,而《哈扎尔辞典》正是符合这种转型与变异的文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常用黄草字库》中存在的问题,在“精确”和“美观”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李赞成  郭世红 《科技信息》2012,(36):211-21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从认知的角度对《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进行研究,从而揭示隐喻翻译与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与”字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主要介词之一。前人对“与”字的研究,往往仅从训诂的角度对其进行单一训释,而《马氏文通》则站在了语法学的高度,从语法特点、介词宾语的位置、介词宾语的省略等几方面对其语法特点和搭配功能作了详细而系统的论述,比前人大大前进了一步,对后世的语法研究特别是介词研究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将中国现代文学中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公墓》、《内疚》、《女娲氏之遗孽》、《叶罗提之墓》、《姊嫁之花》和《雷雨》进行比较后认为:前几篇小说限于对心理分析理论的形象化图解,未能充分展开俄狄浦斯情结的内涵;《雷雨》由于设置了周朴园专制冷酷的形象为背景、表现周萍和繁漪的乱伦关系以及周萍对四凤的爱而将这一情结表现得惊心动魄。《雷雨》成功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原因在于:西方戏剧的命运观和曹禺对命运的思考的相互融合、曹禺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及作为艺术家对集体无意识的幻想创作。  相似文献   

20.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成为众多作家构建文学世界的手段,文学中隐喻思维的运用不仅能够造成陌生化效果吸引读者,而且也会因隐喻思维所具有的丰富性与多义性深化文本内涵.在迟子建的小说《白雪乌鸦》中,作者将隐喻的意义指向与作为人类永恒思索的生死命题相关联,并将这一关联置于百余年前哈尔滨鼠疫肆虐的语境之下展开对生与死的本质探寻,进而揭示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作者对于隐喻的运用及关于生死命题的深刻思索使小说彰显出独特的文学内涵与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