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大学生的价值需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评价和价值标准三个方面对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都有积极和消极影响,针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及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分析,试从改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巩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识,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辐射范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等途径培养大学生形成稳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性和感染性,加强主流舆论氛围的控制性和引导性以及提高党团组织建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高校解决教育因素存在问题,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更大作用的主要途径.同时,利用学校教育因素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时,还要注意理论灌输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及全面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形成的基本途径。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本保障和重要保证。正确认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深入探究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引导和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漳州师院学报》2017,(2):137-14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存在的意识形态反映,亦是大学生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和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在高校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当前,小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国家理想信念淡薄、社会认识理念缺失、价值观认同度偏差等情况,为此,高校应通过加强国家主流意识教育、严格网络传播信息监管、优化校园环境等措施,进一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其经典著作,《论语》对社会价值的认识、表达和塑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给养,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19,(1):152-156
法治精神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具有助推核心价值理念认同、催生核心价值动力萌生、内化核心价值理念于心的积极作用。因此,培育大学生主体法治精神、奠定大学生法治思想基础、拓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部环境和有效开发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场域,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使大学生能够成为真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漳州师院学报》2022,(2):147-151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伟大抗疫精神已逐渐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伟大抗疫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诠释真善美的公德品质,蕴含逆行担当的家国情怀。伟大抗疫精神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能够有效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内化认知、情感归属认同、日用实践养成。因此,伟大抗疫精神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以伟大抗疫精神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当下性,构建大学生全析式参与防疫抗疫的日常活动,用实践参与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蕴含。  相似文献   

8.
推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国家的需要,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精神内核、灵魂所在,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高校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明确方向,凝聚力量,通过创新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利用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固化作用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互联网“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等路径推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奉献.  相似文献   

9.
《漳州师院学报》2019,(3):141-144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阵地,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在高校进行宗教渗透越发频繁,严重影响校园安全稳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宗教渗透的手段多样,特点隐秘,高校应对宗教渗透面临诸多困难。高校应从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和无神论教育;加强校园宗教事务管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建立反渗透网络等方面积极抵御宗教渗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探索课题进行认真研究,认为高校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路子,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搭建实践平台,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形式,以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回顾党的思想教育史,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构建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校园文化建设应融入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对我国高校建设特别是和谐校园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辅导员应该以人为本进行学生工作管理;注重伦理的熏陶和教育;同时了解学生心理,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完善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笔者就以上问题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惠及亿万农民的伟大事业,又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为了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最根本的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正在面临新问题、新压力,高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成为办学质量的核心.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职业领域分析;建立教师企业顶岗锻炼机制、加强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以团队建设为载体,提高教师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等途径,全面提升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适时地针对村民自治实践中出现的 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措施,并不断加予改进和完善,才能确保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叶燊 《漳州师院学报》2003,17(4):107-109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德育必须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协调发展,必须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并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加强德育理论建设和教学创新,调适德育工作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法,优化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创新性论断,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