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關於草炭的一般情况北緯40°—60°亞寒帶地區的沼澤濕地中,古代就生長着許多種植物,如苔蘚植物以及莎草科、禾本科、木贼類和楊柳科等植物。這些枯死的植物體在未腐爛前,  相似文献   

2.
東北中部平原地區冬季嚴寒少雪,冬小麥常常不能安全越冬,有的年份甚至全部凍死。公主嶺在過去4年間,絕對最低氣温達-34.8℃(1950年1月6日),1953年1月會有6天在-30℃以下。爲了解决當地冬小麥的越冬問題,我們從1949年開始,根據李森科院士把春小麥改變爲冬小麥的理論和方法,企圖創造出具有高度越冬性,適合這一地區栽培的新冬麥品種。現在已獲得兩種由春小麥轉化成功的冬小麥。  相似文献   

3.
西藏在我國西南,地形複雜,幅員廣大,那裏蘊藏着許多寶貴的資源,藥材也是其中之一。在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流域,氣候溫和,雨量較多,樹木茂盛,草藥很多;藏北湖區,氣候寒冷不適於樹木生長,多高山峻嶺,人烟稀少,主要出產動物和礦物的藥材。西藏藥材產量大,種類繁多,將近有300種左右,其中具有醫療及經濟價值的約100種,爲西藏出口的一種重要資源。茲將其重要者介紹於下。  相似文献   

4.
陈劍飞 《科学通报》1958,3(9):257-257
黑龙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之一。它位于东經108—141°与北緯42—56°之間,全长4,300多公里,流經中苏两国国境,流域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部分約占90万平方公里,比黄河的流域面积还要大。这条流域面积广闊、水利資源丰富的河流,本应早日开發利用,为两国流域范围內的人民造幅,但在中国解放前,黑龙江两岸是处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那时黑龙江不仅是两国人民的障碍,而且經常給两岸人民带来灾害。中国解放后,由于我們具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社会制度,才有可能共同考察和綜合利用黑龙江,讓它馴順地为两岸人民服务,从而使黑龙江成了中苏友誼合作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西藏希夏邦马峰地区岩石绝对年龄数据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璞  戴橦谟  张梅英  洪阿实 《科学通报》1965,10(10):925-925
1964年3—5月参加国家体委希夏邦马登山活动的地质工作者刘东生、王新平及王鸿宝等同志在该区采集了一些变质岩、花岗岩和伟晶岩的标本,对其中七个样品进行了 K-Ar 法年龄测定,所测标本简略的地质情况如下:1.希夏邦马峰区主要由一套亘厚的变质岩组成,考察队命名为希夏邦马群(刘东生,1964),按岩性本群可分为三部(熊洪德),最下部(1)为眼球状(硅线石)石榴石黑云母片麻岩,出露于5,800米基地附近,北倾20—30°。在希夏邦马峰东南聂拉木以南本层出露较广并向下过渡为条状混合片麻岩;沿聂拉木以南剖面所见本层露头最低高程为拔海3,200米。在希夏邦马峰北坡5,850米以上眼球状  相似文献   

6.
社會主義農業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進一步提高各種粮食作物及工藝作物的收穫量。政府在農業機械化與電气化、灌溉系統的建立、沼澤排水工作以及利用各種肥料以保證耕作等等方面的廣泛措施,為在祖國各種氣候的地區中提高和鞏固收获量創造了可能性。但是,要善於利用這些可能性,首先就必須熟悉植物的需要,學會最有利於收穫地來滿足這些需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黄土高原的形成及其黄土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隆瑞 《科学通报》1988,33(9):690-690
中国黄土高原分布于北纬34°—38°与东经102°—112°之间,地质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台拗的南部。 早在元古代-太古代时,鄂尔多斯台拗的基底已经固结,成为长期隆起的古陆。古生代时,该区经历了多次下沉和抬升。中生代时,受印支运动影响,形成大型内陆盆地。早白垩世晚  相似文献   

8.
王伴月 《科学通报》1990,35(8):607-607
乌尔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首府巴彦浩特镇北西约50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6′—105°30′,北纬39°10′—39°14′。乌尔图及其附近出露有大面积的红层。因为在邻近的乌兰塔塔尔地区和豪斯布尔都盆地的查干布拉格地区都曾发现过渐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宁夏区测三分队(1979)、敬万林等、黄学诗和杜文臣等都认为乌尔图地区红层的时代也为  相似文献   

9.
呂犹龍  汪炳南 《科学通报》1959,4(16):508-508
远在十九世紀后半世紀,半导体的某些特性就已被发現。但是对它系統地深入研究,只不过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利用半导体p-n結的整流作用制成的检波器,解决了真空管所不能解决的雷达技术中极高頻电路的应用問題以后,半导体科学技术获得了极为蓬勃的发展。物貭按其导电的性貭可分为三类,即导体、电介貭和半导体。导体的电阻率約为10~(-6)~10~(-4)欧姆·厘米;电介貭的电阻率約为10~(14)~10~(18)欧姆·厘米;半导体的电阻率介于导体和电介貭之間。半导体与电介貭只是有量上的差別,而半导体与导体则具本貭的差别。半导体的电阻温度系数为負。电介貭亦如是,不过只有在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北部的早期隆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青藏高原北部边界构造变形的研究是认识高原变形隆升时间及机制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重要途径.阿尔金断裂和祁连山北缘断裂控制的河西走廊盆地是位于高原最北端的新生代前陆盆地, 其中巨厚的沉积物和沉积演化较完整地记录了高原北部的变形隆升历史.盆地中最老新生代地层火烧沟组为山麓-河湖相沉积, 与上下地层均为不整合接触.高精度古地磁学与岩石磁学测年表明它们的年龄分别约为40.2和33.4 Ma, 前者揭示新生代青藏高原北部早期隆升的最晚时间, 推断导致高原北部隆升的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变形的前缘最迟在那时就已到达高原最北部, 阿尔金断裂和祁连山北缘断裂最晚也在那时形成和连通.后者揭示高原发生了第二次强烈变形和隆升, 并导致了盆地自此以来顺时针旋转了17°, 并使火烧沟组顶部代表的晚始新世高原最早期夷平面瓦解.  相似文献   

11.
武炳义  张人禾 《科学通报》2007,52(10):1190-1194
揭示了1968~2002年期间西北太平洋夏季平均海表温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历了一次年代际变化, 该年代际变化表现为西北太平洋(100°~180°E, 0°~40°N)夏季海表温度经验正交分析的第一模态由频繁的负位相转变为强的正位相, 该模态解释了总方差的30.5%. 在1968~1987年期间, 海表温度第一模态的负位相盛行(平均偏差为-0.586), 相应地, 负的海表温度异常占据了日本以南的西北太平洋和中国边缘海区; 而1988~2002年期间, 海表温度第一模态显示出强的正极性(平均偏差为0.781), 因此正的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在西北太平洋. 伴随着夏季海表温度的年代际变化, 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夏季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超过了40 mm, 达到了0.05统计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1966,11(9):392-392
MH_α 328-116位于天鹅座,赤经19~h53.~m6,赤緯+39°33′(1950)。1965年7月24日麦卡斯吉首先发现其爆发有很強的发射线光谱。同年7月28日,该星亮度是B=11~m.7、V=11~m.7、I=10~m.3。它的照相星等在1947年以前大于15~m.5,1948—1951年约为15~m.0;到1957年又逐渐变为15~m.5,并一直保持到1963年7月31日,但在1964年7月升到12~m.8。1947年光谱型为M,在它周围沒有发现有星云存在。  相似文献   

13.
戚天慶 《科学通报》1959,4(14):459-459
我們在苏联抗菌素专家M.M.李維托夫教授的指导下观察了青霉菌NH菌种的生长速度与青霉素生物合成速度間的关系,目的是要明确青霉素发酵过程中是否存在菌絲生长和抗菌素合成这么两个阶段。青霉菌NH的孢子,系保存于砂土管或干燥稷子米上(由华北药厂中心实驗室供給),再接种于洋菜培养基上(含甘油、蜂蜜、蛋白胨等)。发酵实驗系应用五百毫升三角瓶,盛培养基一百毫升,在旋轉搖床(每分钟一百六十轉,旋轉半径为1.8厘米)上,26°—27℃下进行种子培养和发酵。种子培养时間为48小时,  相似文献   

14.
梅世蓉 《科学通报》1964,9(4):350-350
Pt、St就是指正常P、S波之后若干秒内出现的两种震相。其形状为波列,周期常为8—10秒,通常比P、S强。在震中距离6°—30°间为地震图上引人注目的震相。该震相在文献中虽然曾被片断地提到过,但是尚未见到过系统的研究,至今人们还不知道它们的性质是什么。本文是对该震相性质进行解释的初步尝试。考察的重点是它们的运动学特征。依据80多个地震的资料,其震中均分布在中国的台湾,日本的琉球、本州这个地震带上。  相似文献   

15.
赵子允 《科学通报》1980,25(24):1131-1131
裂谷位于新疆民丰县东南,较明显一段,南起西藏的拉竹龙,北止于塔里木盆地南缘,长达300公里,宽10—20公里。属阿尔金构造体系的西延部分。裂谷北段有一废弃的古屯兵城堡,叫库牙克,坐落在裂谷中的堆积阶地上,曾是控制该区通往西藏的要塞,裂谷特征在此地段尤为明显,故命名为“库牙克裂谷。在地貌上形成裂谷式走廊,以独特的北东50°走向斜切藏  相似文献   

16.
张平中 《科学通报》1995,40(18):1682-1682
氢指数(HI)分析已广泛地用于油源岩的特性研究.由于HI分析用样量少、速度快、费用少和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评价湖泊沉积环境的一种指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根据RH孔沉积有机质的HI,结合本孔中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其δ~(13)C值的组成,讨论了RH孔中HI所指示的环境意义.1 样品与实验RH孔(33°54′N和102°32′E,3400m a.s.l.)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内,于1992年7月完钻,总进尺120.48m,取芯率在90%以上.RH孔顶部4.1m以上,用附近的天然剖面从层位上进行拼接.天然剖面取样38个,RH孔取样494个.  相似文献   

17.
程崇德 《科学通报》1959,4(3):79-79
几年来,全国人民在党的領导下,大規模地进行了造林和綠化,并已取得巨大的成績。自1950—1957年,全国共造林19,425万亩,加上大面积的封山育林,因而很多地区的幼林都生長起来了,已經初步起到保持水土、防止风沙、促进农業增产的作用,并部分地解决了羣众用材和燒柴的需要,同时增加了他們的收入。几年来,在北方较偏重于防护林的营造,如黄河、淮河等几个大流域的水土保持林;西滿和內蒙东部,南北長約1,600里、东西寬約1,000里的风沙地区防护林;陝北和甘肃河西走廊沙漠地帶的綠色万里  相似文献   

18.
林鎔 《科学通报》1954,(2):23-23
一保加利亞科學院植物栽培研究所所長赫里斯多·達斯卡洛夫院士,於1953年8月21日來我國考察農業情况,至11月初回國。在此兩個月間,達斯卡洛夫院士參觀了華北、東北、華東等地的農業科學研究所、農業高等學校、農場、農業試驗場;訪問了許多地方的農業及園藝生產合作社、互助組和勞動模範,舉行了關於大豆、煙草、苧蔴、柞蠶、蔬菜、果樹和各地農業概况等等座談。達斯卡洛夫院士又在濟南、公主嶺、興城、大連、哈爾濱、熊岳、南京、杭州各地講演,報告保加利亞農業增產的情况和應用米丘林  相似文献   

19.
南极长城站夏季热状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秀骥 《科学通报》1989,34(17):1323-1323
关于南极地区近地面的热状况,美国和日本先后在东南极大陆进行过观测实验和研究。对西南极地区的情况则很少有人做过工作。1987年12月—1988年2月,我们在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8′W)开展了近地面边界层微气象观测实验。观测场地周围较平坦,前期(1月6日前)地面被积雪覆盖,后期为裸地。利用自动遥测系统,我们对地面辐射平衡各分量及气象要素梯度(0.5、2.0、10.0、20.0和320m共五层)进行了观测。本文根据这次观测实验所获资料,对长城站地区近地面的热状况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渤海1958年和2000年夏季温盐场及环流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渤海沿岸葫芦岛、秦皇岛、塘沽及渤海海峡北部北隍城4个海洋站35年(1961~1996)盐度观测资料显示上述4站的盐度分别升高了1.1, 1.6, 1.9和0.4. 盐度观测资料还显示, 过去35年中, 渤海至少发生了5次较大盐度变化过程. 比较1958年8月和2000年8月渤海大面观测资料, 渤海的盐度分布结构也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 1958年8月老黄河口外海表层的低盐区已由高盐区替代, 盐度变化最大值达10.0以上, 且2000年8月从表层到底层盐度量值及分布结构基本一致. 比较两年全渤海的盐度可知, 渤海大部分海区盐度升高了2.0以上. 渤海温盐度场结构的变化导致了渤海环流变化. 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 2000年8月渤海环流和1958年同期环流相比其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 环流变化最显著区是渤海湾、莱州湾及其邻近的渤海中部海区. 1958年夏季存在的渤海湾外侧的顺时针流环和莱州湾外侧的逆时针流环在2000年夏季已消失, 渤海湾逆时针流环位置明显外移, 莱州湾内流动方向发生了180°的转向. 与渤海环流变化相应, 渤海和黄海的水交换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2000年8月较1958年8月渤海与黄海的月平均水交换量减少了0.7×104 m3/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