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阐述《琵琶记》内涵的时候,人们习惯把它与宋代南戏《赵贞女》相比较。《赵贞女》表现的是蔡二郎负心背亲弃妇被雷击死的故事。反映的是封建时代书生发迹负心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琵琶记》即据《赵贞女》故事重新改造创作而成。在这里,蔡伯喈不再是一个负心汉,而是一个一心只愿尽孝终养父母的志纯的孝子;赵五娘的结局也不同于赵贞女遭马踹死,而是寻得丈夫归来同守庐墓,最后得到一门旌奖。《琵琶记》  相似文献   

2.
宋元南戏为最早成熟的戏曲样式之一,是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戏以其宏大的结构、丰富的内容以及别具情趣的表演艺术,完善着古代戏曲的形态,至今仍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南戏大概产生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其发源地是宋时两浙路所辖的温州一带。那么,南戏为何产生于东南沿海一带?它的产生与当地其时的经济究竟有何联系?从经济史的角度,探讨南戏形成的原因及文化内蕴,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3.
李豫  于红  李雪梅 《晋中学院学报》2015,32(1):100-107,124
元高明《琵琶记》的本事来源,以往均以南戏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为是。新近发现与元明"叙述体"说唱词话相同的清写刻本《戏孝琵琶》曲本,笔者通过其所含有的《赵贞女蔡二郎》"雷诛"语言因素、赵五娘"孝"思想等因素,发现《琵琶记》较其增加了大量的故事情节因素,既包含南戏"代言体",也包含说唱词话"叙述体",其写刻所依之原始唱本当属于早期元代说唱词话与南戏相衔接范畴,这对于《琵琶记》本事的来源研究,以及元代说唱词话向南戏、元杂剧的过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戏声腔主要流派“海盐腔”的伴奏,是我国戏曲史上一个历来有争论的问题。戏曲史研究者中,如叶德均先生认为“海盐”的伴奏仅备“鼓”、“板”等打击乐器。叶氏在他撰著《戏曲小说丛考》(下略称“丛考”)中甚至说,初期南戏——温州杂剧的声腔是“干唱”的。另外一些学者也曾提出过“没有”、“有”或“可能有”管弦乐伴奏论说。各抒所见,未臻一是。本文试图通过追溯南宋“诸宫调”、“唱赚”的活动情况,来阐明这一问题,并申述初步看法,以供研究和爱好南戏的同志们参考和商榷。  相似文献   

5.
南戏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完整戏曲艺术形式的形成。南戏在我国戏曲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我国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有密切关系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由于士大夭文人的伦理观念和文艺上的偏见,戏曲、小说等被列入不登大雅之堂的本技,致使深受厂一大群众喜爱与欢迎的南戏,长期遭到压抑与摧残。现知来元时期的南戏剧目有238本,有传本的只有18本,而其中大部分经明朝人修改过,保持宋元南戏基本面目的仅存《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琵琶记》、明成化本《白兔记》等5本,可知侠亡损失之大。从南戏在温州产生至…  相似文献   

6.
高则诚的《琵琶记》是我国元代著名正南戏之一,历来被称为“南戏之祖”,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有很高明地位。这部诞生于六百多年前的剧作,问世后便风行海内,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几百年来饮誉剧坛,传唱不衰。明清的文人对它很是重视。著名的学者王世贞,戏剧家汤显祖、徐文长  相似文献   

7.
鲎帆     
温州作为南戏发源地,民间戏剧甚盛。旧戏文中常有“陪有丫环,吃有鲎帆”的词句,以形容贵夫人、娇小姐的豪华生活。而今不少人不知“鲎帆”为何物,常去翻字典,但如去沿海渔村去转一趟,便不觉陌生了。鲎帆即是鲎(Tachypleustridntatuh),又称中国鲎、东方鲎,本邑俗名“两公婆”,是一种节肢动物,隶属肢口纲、剑尾目。鲎字读音“厚”,据明·弘治《温州府志》载:“鲎,形如覆釜,青褐色,口足皆在覆釜之下。足有十二,长五、六寸,尾劲而  相似文献   

8.
在明代众多的戏曲论著中,徐渭《南词叙录》是唯一一部专门研究南戏的著作。《南词叙录》融资料性与概论性于一体,内容既丰富,创获亦甚多。分别从"勾勒南戏发展史"、"倡导南戏本色语"、"蒐集南戏之文献"三个方面,对其成就与特点进行梳理与论析。认为在戏曲史上"尊北鄙南"的有明一代,徐渭以一己之力而独推南戏的举措,对于南戏在当时的繁荣和发展显然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鹤阳谢氏家集》为永嘉楠溪的宗族家集,历来不被外界注重。其首见于乾隆《温州府志·经籍》,著录为:“《鹤阳家集》永嘉谢梦览瑞园编。”而乾隆《永嘉县志·经籍》却把其归在谢包京名下。孙诒让《温州经籍志》著录为:“谢氏梦览《鹤阳家集》□卷,存”。可见孙氏当时编《温州经籍志》时也未曾见过原书。人们对此书版本或语焉不详,或论之失误,故特作考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梨园戏是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流行于福建闽南地域的戏曲剧种。它的不少传统剧目源远流长,与宋元南戏、元杂剧和明传奇有渊源关系。《李亚仙》(许志仁口授、林任生整理,一九八○年赴香港演出本,载《福建戏剧》1981年第3期)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1952年浙江省瑞安县陶山区曹村公社的南岙里将军陇山脚,发见了南宋时期曹豳的墓志铭。《墓志》是他长子曹怡老撰写的,现保存于瑞安县文管会。 曹豳是南宋两浙东路温州瑞安县人。理宗时的名臣,能极言直谏,政绩卓著,号为“嘉熙四谏”。所以《宋史》为之立传(下称《本传》)。同时,他是南宋永嘉学派著名学者曹叔远的族子,又是当时很有声望的学者钱文子(温州乐清县人)的学生,所以《宋元学案》也有他的传记。但这些传记都太简略,《宋史本传》只有二百三十八个字,《宋元学案》则照抄《本传》。  相似文献   

12.
永嘉卢祖皋,是南宋著名词人,有《蒲江词》传世。其生平,《宋史》无传,亦未见墓志、碑传。现存明弘治以后的温州、永嘉郡、邑志虽各为立传,但均仅举籍贯、科名和主要仕历。倒是《四库总目》卷一百九十八《蒲江词提要》对他的情况记载得稍多一点,说他是楼钥的外甥,尝与永嘉四灵相唱和,诗集不传。《(光绪)永嘉县志》据四库提要,在卷十七《人物·文苑传》中对旧志作了补充说:  相似文献   

13.
一、永嘉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人唤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是处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①。这是北宋诗人杨蟠于绍圣二年(1095)任温州知州时歌咏温州首邑永嘉县的诗。杨蟠是王安石、苏轼的诗友,《宋史·文苑四》有传。诗中的“西湖”指温州会昌湖的西湖。在这里杨蟠是以诗人的想象来夸大永嘉城市的繁华呢?抑或真有其事。北宋中期以来,两浙路除杭州是最繁华的城市外,温州的永嘉县(大致包括今日温州市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史上中日之间的密切往来,有大批泰山典籍飞渡瀛海,袖来长崎。清末泰山学者王价藩《致肥城唐君绳武》函便述及这一史实:“客岁游学旧友自东瀛来函言:彼处图书馆藏泰山先贤著作若干种,名目皆素所未闻。不图中原文献转在异国。”(《泰岱文史丛稿》101页)按函中“游学旧友”当指泰安留日生范明枢、赵正印等人,所说泰山逸书虽不知确切名目(日本当代著名学者大庭修著《江户时代唐船输入书籍之研究》一书对此当有所记录,因大庭之书难见,容后查证),但足说明泰山文献很早就以引起日人的  相似文献   

15.
乐清何年建县,史籍有三种不同记载:《晋书·地理志下》;“孝武宁康二年(374),又分永嘉郡之永宁县置乐成县。”《宋书·州郡志一》:“乐城令,晋孝武宁康三年(375),分永宁立。”《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九作“元康三年(293)”。《太平寰宇记》成书于太平兴国年间(976—984),书最晚出,又未明出处,故史家均未采用。历来乐清旧志及新近问世的《浙江分县简志》都采《晋书》宁康二年建县说。其  相似文献   

16.
王魁,据宋周密《王魁传》载,名俊民,字康侯,宋代山东省菜州掖县人。生于景祐丙子(1036)。弟定民与苏轼兄弟游,有名于世。俊民为嘉祐辛丑(1061)状元,签徐州判官。嗣充南京发解官。因狂疾服金虎碧霞丹而卒,时为嘉祐癸卯(1063),年仅二十七,其人刚峭笃学,洁身自好,有“爱自如冰玉”之称,了无负心之事。可是,他在戏曲中却成了负心汉的曲型。  相似文献   

17.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的也是最伟大的戏剧家。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他列为元代作家第一人,元末明初的贾仲明在《录鬼簿续编》中称他为“驱梨园领油,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而现代文学吏上王国维的评价是“无杂剧一体,实汉卿创之”。由此可以看出关汉卿在当时以及在整个中国戏剧史上的崇高地位,关汉卿杂剧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 对于戏剧来讲,场面和关目的合理设置是一部戏成功的重要标志,关汉卿杂剧的出色成就与其安排场面关目的匠心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将着重分析关剧在这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关于清代著名史家、文学家赵翼的家世问题,一般均从《瓯北先生年谱》或《西盖赵氏宗谱》之说,认为其“本宋室后”。笔者近年来细读瓯北诗及相关史料,提出不同意见。即赵翼乃宋人赵拧之后,赵拧与宋宗室没有瓜葛。赵翼自号瓯北之缘由,众说纷纭。赵柿之祖湘,已“家于衢”。衢,乃浙江衢州。瓯江,即永嘉江。衢州恰在瓯江之北。笔者认为赵翼以此自号,乃示不忘祖宗之意。这则从另一层面证明,他似系宋赵柿之后,而非宋宗室之裔。  相似文献   

19.
《白兔记》为明人称为"四大传奇"之一,在南戏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关于它的创作年代,学界一般认为是元代,然也有学者认为它或成书于宋。经考证,《白兔记》不可能早于元灭南宋、统一南北,即公元1279年。一是《白兔记》的情节内容完全承袭《刘知远诸宫调》而来;二是"刘知远故事"自北宋始一直在北方流行;三是《白兔记》中的爱情套路与《拜月亭》《琵琶记》等如出一辙;四是《寒山堂曲谱》《白兔记》中的"刘唐卿改过"的小注,恰暴露了南戏改编者借鉴了刘氏的同题材杂剧。  相似文献   

20.
美女连环计与貂蝉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剧《连环计》中,貂蝉自述为任昂之女。任昂显名于明初洪武年间,因此,这部杂剧就不可能是所谓元人无名氏之作,而是明初文人的作品。这部杂剧所表现的大团圆倾向,表明它产生于《三国志演义》之后,因此,可以断定,《三国志演义》是元代的作品,而不是产生于元末明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