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科学家发表新研究报告称,一种不需要任何推进物的微波推进器系统可以产生推进力。这种太空推进技术此前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不可行的永动机技术,现在科学家们找到了关于该技术可行性的新证据。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该技术最终能够试验成功,未来的太空飞行速度将会更快,并且  相似文献   

2.
暗物质不同于常规物质,它们完全不可见。科学家们之所以能知道它们的存在,是因为它们会对宇宙中的星系和星系团产生引力作用。科学家们估算认为这种神秘的暗物质占到了整个宇宙中所有"物质"总量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09,(5):32-33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谈到太空飞行,我们就会联想到太空服、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机械臂。其实,其他一些东西也达到了逃逸速度,而且它们更有感情,更独出心裁。以下就是《新科学家》杂志盘点的十件被送入太空的不寻常物品。  相似文献   

4.
高科技时代社会对科学家的社会角色期望在不断提升,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面临着新的挑战:科学自主性受到的威胁、学术自由的失范、科学精神的丧失都严重影响着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必须重构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对科学家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提倡科学家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发挥国际科学家组织的积极作用、道德约束与法律监督的相互整合是重建科学家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这些途径会引导科学家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规范,更好地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预计,从2002年起将有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为什么会“卷土重来”?1月30日,在厄尔尼诺现象研究中做了不少工作的我国科学家根据科学资料和发现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不少人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被子叠好,如果谁被发现不爱叠被子则会被笑话。但是据BBC报道,英格兰金斯顿大学的科学家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也许懒人确实有懒的道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科学家在美国的核武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度作为代表参加政治谈判。美国的核科学家们通过这一过程被纳入到政治范畴。在政治斗争中,他们也会利用自身的专门知识占据优势地位。这些科学家影响了国家政策的制定,反过来,政治决策活动也深刻地影响了科学家的职业发展。冷战后,美国科学家参与到核电发展之中,经济因素与核安全文化因素直接影响核电公司的运行与技术操作,进而影响到核电科学家的职业行为。科学家表现出追求功利以及社会责任与道德认识多元化等倾向。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的多元性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所在宇宙的大部分是不可见的,我们只能通过它们对其他物质施加的引力作用来感知到它们的存在,而且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对这种占据了整个宇宙中4/5的"暗物质"究竟是什么,以及为何它们会构成宇宙如此大的一部分也仍然一无所知。暗物质的发现历程这构成宇宙大部分的神秘物质究竟隐匿在何处?科学家们何时才能找到它们?暗物质最早是  相似文献   

9.
孝文 《科学大观园》2013,(17):30-31
雄性动物会不遗余力地追求雌性不是秘密,甚至会用极端方法占有对方。加拿大科学家发现,貌似善意的雄孔雀鱼的生殖器进化出倒刺,迫使"不接受雄性感情的雌性"和它交配。多伦多大学的露西亚·科瓦尼研究了孔雀鱼的带爪生殖器。生殖器在动物群体中相差很大,即使在相似物  相似文献   

10.
林革 《科学大观园》2014,(23):56-58
纵观科学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在每个时期都会出现一些高大的身影,这些杰出科学家的才华和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科学和文明的进步,因此,他们不仅千古流芳名垂青史,而且在后人的传诵中熠熠生辉,以高大全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而事实是,科学家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完美无缺的神,所以他们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也会犯各式各样的错误,甚至还会走一段人生弯路。  相似文献   

11.
搜寻外太空星球生物的科学家相信,外星人确实存在,只是一直苦于不知道如何找到他们。可是,由于高科技的帮助,科学家可望在未来25年内,在外太空找到他们。正在澳洲出席外星生物研究会议的美国非牟利机构“外星生物情报研究所”高级太空科学家萧斯塔克透露,科学家们相信,在我们的星系之外,外太空星系繁多,希望能在未来25年内找出其中一种星体上的生物。科学家要达到这目的,要首先  相似文献   

12.
<正>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称,太空飞行会改变人类的心脏细胞,但回到地球后,大部分心脏细胞会恢复正常,这些发现有望帮助理解宇航员的心脏为何会变化以及如何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以往研究发现,太空飞行会降低宇航员的心率和血压,并增加心脏泵出的血量,但相关研究都在动物或整个人体组  相似文献   

13.
正是从众,是大脑原始反射,还是情绪传染……当看到别人在打哈欠时,我们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跟着打个大大的哈欠。这就是生活中哈欠的传染现象——看到别人打哈欠,明明自己并不困,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打起来。近日,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家认为,打哈欠的信号会自动触发大脑运动皮质的原始反射,导致无意识地自动模仿传染。除了这种理论之外,科学家还对哈欠的传染现象给出了各种解释,包括移情理  相似文献   

14.
正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使用一种新型纳米光子设备能够大幅提高数据处理速度,有望将网速提高100倍。科学家们近年来发现,螺旋向前的光束中的光子带有轨道角动量,其携带的信息量在理论上不受限制,在量子通信和光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但光纤两端的编码、处理方式会影响数据传输速度。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一个人的漫长一生中,可能只有一两个中微子会停下来,与身体内部的原子核和电子发生相互作用。人们很难感受到中微子的存在,甚至科学家观测中微子的难度也很高。茫茫宇宙中,存在许多神秘的粒子,共同构成了整个世界。中微子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伸出拇指并眨一下眼睛,在这短短的一瞬间,就有将近百亿个中微子穿过你的拇指。虽然有这么多的中微子和我们密切接触,但这些粒子却很神秘,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踪迹。在一个人的漫长一生中,可能只有一两个中微子会停下来,与身体内部的原子核和电子发生相互作用。人们很难感受到中微子的存在,甚至科学家观测中微子的难度也很高。  相似文献   

16.
媒体实验室中最有趣的是他们发明的会跑闹钟,闹钟一响就满地横冲直撞的跑,你必须斗智斗勇才能抓住它并把它关掉。后来这个发明被改造成了一个叫Clocky流行商品。有人看不过就批评说,一群科学家聚在一起,就为了发明这么个玩意儿?但媒体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却不以为忤,反而洋洋自得地认为发明也要有娱乐精神。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也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美国灾难影片《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于2004年在全球上影时,曾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我国一位气象科学家公开表示,“这部电影不是科幻,是一个即将会发生的事件,只是我们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形式发生……”然而,预言很陕就上演了,只不过来得有些过于突然、过于猛烈。  相似文献   

18.
翻开课本,见到的都是科学家们的成果和他们的事迹.所以,学生们对于"科学家"这个称谓是最熟悉不过的了.然而,也许会令人不大相信,"科学家"(Scientist)一词竟直到19世纪才出现.  相似文献   

19.
科学心理学对人格特征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试图通过回顾科学家人格特征研究的历程,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于科学家对照非科学家的人格特性,以及创造型科学家的人格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围绕科学家群体的认知、性格等独特的个性特征展开,并探讨启示。科学家的人格具有认知特性,社交特性和动机特性。科学家受到获取成就的驱动,更认真尽责,更具主导力。科学家是独立的,性格内向,社交较少。科学家的情绪稳定,控制力强;创造型科学家更具主导力、自信、自负且不友善。创造型科学家更自主、独立、且性格内敛,思维和性格更加开放,灵活。这对于科学人才的选拔和科研管理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光线是目前已知宇宙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在空气和真空中,光速接近每秒30万千米;但在通过某些透明介质时,比如水或者玻璃等,由于折射的关系,光速会稍微减慢,当然,这种极其有限的减速过程根本不可能被人们感知。不过,科学家们却希望通过类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