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隔震技术世界领先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地震多发国之一,平均每年发生大小地震3000余次.1931年发生的里氏7.9级地震和1942年发生的7.2级地震,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的严重损毁.基于对这些惨重损失的反思,新西兰多年来一直在鼓励和支持抗震减灾方面的技术创新,现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
阎志德 《科学通报》1982,27(13):801-801
地震震级是描述一个地震重要的参数之一,其精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对于本次地震及其有关方面的研究,尤其对于一次巨大地震来说,震级的精确测定,更为重要。 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我国唐山的7.8级巨大地震,是本世纪以来世界著名地震之一,为各国所瞩目,对于这次地震的震级,至今一直被人们所谈及。本文从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动力学读数对7.8级主震和7.1级最大余震的震级测定给予论述。  相似文献   

3.
房屋抗震创奇迹 2010年2月27日,当地时间凌晨3时34分,南美洲智利中部近岸发生了里氏8.8级特大地震。震源深度为55公里,震中距智利第二大城市康赛普西翁100公里,离智利首都圣地亚哥320公里。  相似文献   

4.
日本:利用高科技,抗震招数多 日本处于活跃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发生里氏6级或以上地震的次数占全球总数的两成,因此,日本抗震防震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达到抗震目的,日本大力利用高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抗震手法.  相似文献   

5.
朱继澄 《科学通报》1963,8(1):67-67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和中国力学学会于1962年11月19日至26日在哈尔滨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建筑物抗震問題学术会議。会議共收到論文报告九十二篇,包括:地面运动、地震力理論、工业民用建筑和水工建筑的抗震設計問題,振动試驗和仪器观測等方面,几乎涉及到地震工程这門学科的各个分支。就論文的內容来看,有的是理論研究,也有的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工程的抗震問題而进行的試驗研究,更多是我們工程实践中的經驗总結,充分反映了地震工程这門学科近几年来在我国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导致大量房屋倒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据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结果的分析显示,95%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一次次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提高房屋抗震性能是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7.
赁常恭 《科学通报》1993,38(16):1502-1502
1 引言用气象卫星遥测台湾地震,即1991年3月7日根据气象卫星遥测到热红外异常增温,预报在我国台湾岛东侧及东南海域将发生5—6级地震,有效期到3月17日,结果于3月12日在台湾岛的台南市东23.0°N,120.3°E发生了6.0级地震。又如1992年4月16日根据气象卫星遥测到热红外异常增温。又预报4月17日—5月4日在我国台湾海峡将发生4级地震、台湾苏澳东侧海域及台湾岛东侧或琉球群岛将发生5—6级地震,若热红外征兆有进一步发展和变化,将进一步补充预报。结果于4月20日在台湾花莲东南海中(23.8°N,121.7°E)发生了6.8级地震。这两次地震预报基本成功。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学者5年前就已预测"雅安地震"?谣言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龙门乡等多个地区高达99%的房屋损毁,而宝兴县则与外界彻底失去联系,救援工作难以展开。不少专家指出,这次雅安地震应该是2008年汶川8级地震的余震,美国人甚至早在5年前就已经预测"雅安地震"将要发生。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1976,21(2):93-93
海城地震抗震工作经验交流会已于1975年11月12—22日在哈尔滨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辽宁省和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地震工作部门、设计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出版机构等方面的代表159人.会议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毛主席关于学习理论反修防修、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等一系列重要指  相似文献   

10.
林慧榕 《科学之友》2007,(10B):38-39
文章阐述了地震烈度为8°及以上的地震区域,电气设备的抗震设计及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里斯本地震 (葡萄牙,1755年11月1日,震级8级以上,死亡约7万人) 这次地震是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地震.地震发生在距离里斯本城几十千米的大西洋海底.里斯本城遭破坏极其严重,约7万人死亡,其中许多人是由于震后引起的海啸致死的.里斯本地震后,欧洲的地震研究才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地震发生后214年,即1969年2月28日,在这个海域附近又发生了一次8级左右的大地震.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为低角度逆冲型单侧破裂.余震区呈WNW-ESE展布,长轴约170 km,短轴约60 km.余震空间分布不均匀,主震和强余震分布在余震区两端,中部余震稀疏,这与8.1级地震矩释放主体区一致.7.5级地震发生在8.1级地震余震区的东部边缘,8.1级地震对其具有显著的触发作用.8.1级和7.5级地震发生在尼泊尔1505年和1934年两次大震之间的8级地震破裂空段上,1870年以来至本次地震前该破裂空段内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存在6级地震背景空区.这次地震前13年,形成长约590 km的5级地震空区,震前19个月空区被打破.8.1级地震序列发生在5级地震空区的中部,其东、西两侧仍有较大范围没有发生地震,库伦应力计算表明8.1级地震对其东西两侧断层具有明显的触发作用.考虑到历史地震的离逝时间与复发周期,认为1934年地震破裂区再次发生大震的危险性较小,而1505年地震破裂区发生大震的危险性增大.2005年巴基斯坦M_w7.6和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的发生,表明喜马拉雅地震带已经进入了一个7级以上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段.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过去修建的公路桥梁是对地震运动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前建造的,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在未来的地震中将会出现桥梁破坏,文章论述了地震对桥梁常见的破坏形式、影响因素及桥梁抗震设计一能力设计.  相似文献   

14.
1999年下半年国际新闻纷纷聚焦于“地震”8月17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造成数万人伤亡9月21日我国台湾南投市发生7.6级地震之后又发生7.0、7.1级余震造成数千人伤亡经济损失巨大9月30日墨西哥发生7.5级地震10月16日美国洛杉矶又发生7.0级地震11月12日土耳其再次发生7.1级地震一时之间.人们谈震色变地震预报离我们有多远地震预报的研究始自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首先在中亚和远东地区建立地震预报实验场,开展现场研究和基础性实验理论研究;日本1964年开始地震预报研究工作,加强地震观测和预报的基础研究,重点确定地震预报方法;美国…  相似文献   

15.
新疆乌恰三次大震与某些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民权 《科学通报》1988,33(13):1007-1007
新疆乌恰地处印度洋板块向北楔入的尖角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接合部位,构造运动强烈,是地震活动十分活跃的地区。该地区1949年以来发生过三次M_((?))≥7.0级大震,即1955年4月15日7.0级地震(双主震),1974年8月11日7.3级地震和1985年8月23日7.4级地震。对比分析震中区及邻近地区的历年气象资料与震前的资料发现,震中区震前的某些气象因素存在明显异常;同时,三次大震都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低值年份。因此环境因子与大震之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更加关注对抗震设计的开发与研究。我国发布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国家标准,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责任划归、防灾规划均有具体划分。总体来看,我国在抗震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上做得都比较充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当遭受常见地震时,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以来,海地、琉球、智利、青海玉树先后发生7级以上地震,特别是2月27日的智利8.8级地震后.3月4日我国台湾高雄发生6.7级,4月14日青海玉树又发生7.1级等地震.地震现象随之再次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网上出现了“关于地震预言”的各种帖子,多个地区出现地震谣言,更有甚者,还将本年度地震活动与电影《2012》所述的科幻情景挂钩,大有“世界末日到来恐慌症”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22,(2):62-63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里氏6.9级地震,值得庆幸的是,由于震中处于高海拔的人烟稀少地区,故无人员死亡的报告. 由于地震突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人们对于地震的先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地震云""动物行为异常"等说法常在地震发生后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针对网络上流传较广的一些传言,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19.
近期,世界范围内,震灾频频。1995年1月17日凌晨,日本神户地区发生里氏7.2级大地震,有5000余人被夺去生命,使一座现代化城市在须臾之间瘫痪。两天后,日本北海道又发生6.2级地震。1995年5月27日,俄罗斯的萨哈林岛又传来地震噩耗,1200余人被埋葬在废墟之中。6月15日,西腊南部的科思林湾爆发里氏6.1级地震,19人死亡,80人受伤,1500人露宿街头。接着,美国的洛杉矶继1994年1月强震后又响起地震警  相似文献   

20.
地震与建筑     
强烈地震对人们最直接的威胁 是对建筑物的破坏,而人们 约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房间内。因此,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于减少地震灾害中的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建筑物的抗震,首先应了解地震的震级与烈度的概念。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地震的震级是根据地震本身的强度而设定的等级标度。它和震源释放出的能量有关。释放出的能量愈多,震级就愈大。因此,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