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驱精细挖潜是当前油田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油田开发的进一步深入,示范区块杏六区主力油层PI1-3已转为三元驱开采。水驱油水井主力油层实施封堵,开发形势呈现产液量下降,产油下降,含水上升的局面。为了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改善吸水状况,最大限度的提高储层有效动用程度和挖掘油层剩余油,必须通过细分调整措施,提高油层动用厚度,优化注水结构,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通过测试资料可以了解细分调整前后注入、产出剖面。对水井细分、压力评价、增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和进行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
白成玉 《科技资讯》2010,(20):121-121
针对欢127西莲花油层进入蒸汽吞吐开发末期,低压、低产井多,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进行水平井"2+3"开发模式研究,开展区块油藏地质研究、油层动用状况分析、油层水淹状况分析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在区块剩余油富集区域利用水平井技术在实施二次开发,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丘陵油田陵二区三间房组注水开发生产状态下的剩余油分布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方法 以地质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生产动态资料,运用动态分析等方法对丘陵油田陵二区三间房组油藏的剩余油进行研究。结果 受地质因素和生产状况双重作用的控制和影响,纵向上三间房油层组顶部动用程度差,剩余油相对富集,中下部动用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主相带的侧翼、断层附近、注水井间压力平衡区和采油井之间的死油区。结论 为加密井井网调整提出理论指导,最终达到稳产、增产,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双河Ⅵ油组地下剩余油分布零散、开采对象由主力油层转向非主力油层或小油砂体、现生产井网不完善、依靠单项措施难以改善单元整体开发效果的特点,在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井网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井网细分重组动态组合单元的调整思路.根据Ⅵ油组五类油砂体空间展布、叠合状况,结合储层物性、动用状况与井网现状等,细分重组为3套动态组合单元,分单元进行井网完善,提高水驱采收率1.61个百分点,对稀油老油田开发后期井网的综合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油田注水开发动态分析技术、注水开发效果理论图版评价技术对吴起油田寨子河油区长6油田从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适应性、注采压力系统适应性、综合含水率、地层压力变化、注水利用率等9个方面评价注水开发效果。针对该油层目前注水存在问题,分析评价该区块生产特征、评价地层吸水能力及水驱储量动用状况等,提出长6油层注水开发调整措施,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地质参数对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清楚地质参数对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是油层开采的基础,只有采用合理的开采方案才能使得油层达到最大程度的开采,通过分析历年实测吸水剖面资料,研究注水层段内各项参数与油层效果相关的关系,为高含水期油田进一步细分注水调整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何百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1):8397-8400,8405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为满足细分注水层段逐渐增多的需求,研究设计了大通道逐级解封可洗井封隔器。该封隔器通过对坐封、解封及洗井机构进行理论计算并设计新的结构,很好地解决了现有封隔器的缺点,为油田现阶段油层细分注水工艺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应用大通道逐级解封可洗井封隔器可有效控制油层注水,提高剩余油挖潜效果,使用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推移,主产层由原来单一演变成多个,为控制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量递减,细分调整合理层段划分是最有效方法之一。在层段划分过程中,尽量将油层性质相近的小层组合在一起;综合考虑段内小层数、段内砂岩厚度、渗透率级差及合理注水强度等综合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流体在超低渗透油藏中渗流偏离达西定律,符合非线性渗流规律,据此研制了超低渗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本文建立了考虑非线性弯曲段影响的渗流数学模型,并结合矿场实际和室内岩心数据建立了大45超前注水区块地质模型,然后根据此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超前注水区块开发过程中压力梯度大部分位于非线性弯曲段,非线性渗流区域占据主导地位;现有井网条件下,超前注水区块剩余油饱和度高,储层大部分区域水驱未能波及,储层动用效果较差,没有建立有效的驱动压力体系;对现有井网的预测表明,现有井网适应性较差,需要通过井网调整或加密措施进一步完善井网系统。通过对不同开发方案的优选,认为角井直接转注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0.
流体在超低渗透油藏中渗流偏离达西定律,符合非线性渗流规律,据此研制了超低渗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考虑非线性弯曲段影响的渗流数学模型,并结合矿场实际和室内岩心数据建立了大45超前注水区块地质模型.然后根据此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超前注水区块开发过程中压力梯度大部分位于非线性弯曲段,非线性渗流区域占据主导地位.现有井网条件下,超前注水区块剩余油饱和度高,储层大部分区域水驱未能波及,储层动用效果较差,没有建立有效的驱动压力体系.对现有井网的预测表明,现有井网适应性较差,需要通过井网调整或加密措施进一步完善井网系统.通过对不同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和优选,认为角井直接转注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1.
肖雪丹 《科技促进发展》2010,(2):187-187,174
本文通过对综合调整试验区存在问题及调整潜力的详细分析,加深了油层动用状况和压力分布状况的认识,并对试验效果进行了认真总结,对压力分布状况及分层系动用程度有了进一步认识,为今后搞好区块的综合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温西三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微相砂体受河道水流和湖浪双重作用,砂体结构特征及赋存状态复杂,在注水开发中水淹程度及其测井响应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提出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评价剩余油分布的7种水淹模式。不同水淹模式分布发育于不同的微相单渗砂或叠置单渗砂层中,它们在注水开发中,由于油层层内或层间差异引发注入水线推进不均匀,造成油层内部或油层间纵向和横向层间干扰,形成中弱水淹或未水淹层。其中主体微相河道正向单渗、河道叠置渗水淹模式,注水开发水线推进时有不均,常在油层上部或叠置层间差异层形成中弱水淹层位;非主体微相席状砂渗、远砂渗注水开发水线推进差,常形成全层段弱水淹或未水淹层位。它们分别造成目的层段已动用油层和基本未动用油层的剩余油分布及挖潜部位。该研究以实例,具体分析了不同沉积微相控制水淹模式的测井响应特点及其解释方法,阐明了该区水淹层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三间房组油藏沉积旋回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按储层沉积旋回和沉积韵律特征,将三间房组油藏进一步细分为24个小层。结果表明:油层动用程度好的层段主要为每一砂岩组底部的第3,4小层;明显的沉积旋回和韵律性加剧了注水开发中的层间、层内矛盾,使注入水单层突进严重,含水上升较快,开发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油田由于油水粘度比大,面临进入高含水中后期水驱开采效果越来越差的普遍矛盾。针对海外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开发中存在油藏认识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水驱动用程度低等主要矛盾,以“注够水、注好水”为核心,通过精细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采用完善注采井网、细分注水单元、“提、控、治”等多种有效手段调整优化注采结构,使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常规注水调整适用于注采关系相对完善的井组及区块,对于窄小河道发育的区块,由于砂体连续性差,注水调整很难满足开发需要。多学科油藏研究技术在油田开发调整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对剩余油的定性描述和量化分析,搞清了剩余油分布规模及分布特点。井震结合技术可以准确判断地下断层的发育情况,通过连井的地震剖面,能够预测新井钻遇断层情况,指导井位移动。通过多学科油藏研究和井震结合技术联合应用,准确找准窄小河道补充井井位,有效挖掘窄小河道砂体的剩余油,达到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油田薄差油层动用较差的实际,开展了综合利用二、三次加密调整井网,进一步缩小注采井距,改善井区注水状况的方法研究,从理论上确定了薄差油层的合理注采井距,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些认识,从而可为油田高含水期薄差油层的开发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整合了朝45区块的生产实际资料,分析了朝103-检55取芯井油层水洗,油层水淹动用状况,结合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区块分层注水进行深入的研究,利用水淹层测井解释估算资料估算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现代细分沉积相理论 ,对南一区丙块萨 +葡 II油层进行细分单元砂体沉积相带图研究 ,第一次确立了该区块油层各单砂体三角洲沉积模式 ,并对各沉积单元的沉积特征及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进而预测和确定了该地区各类砂体中不同类型剩余油富集区 ,对二次加密调整井布井及射孔方案的编制具有指导作用 .  相似文献   

19.
精细地质研究在大庆萨中南一区丙块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细分沉积相理论,对南一区丙块萨+葡Ⅱ油层进行细分砂体沉积相带图研究,第一次确立了该区块油层各单砂体三角洲沉积模式,并对各沉积单元的沉积特征及平面磋均质性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进而预测和确定了该地区各类砂体中不同类型剩余油富集区,对二次加密调整井布井及射孔方案的编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油田大发展的需要,长4+5、长6、长8作为公司的主力油层,日益受到重视,但随着油层物性的逐渐变差,注水开发过程中微裂缝开启,油井液量低与注水不见效、裂缝型见注入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本文依据镰刀湾油田长6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分析了超低渗透储层有效驱动体系、裂缝储层水驱油特点,以提高裂缝性油层有效动用为核心,提出了线状注水及井网加密调整意见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开发思路提供参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