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王延寿赋     
王延寿是西汉时代一位特出的文学天才。《后汉书》本传及李贤注言其生平甚略,大致云:延寿为楚辞学家王逸之子,字文考,一字子山,有隽才。年二十余时渡湘水溺死。这位早熟而早夭的慧星式人物,在辞赋史上留下了《鲁灵光殿赋》、《梦赋》和《王孙赋》三篇杰作①。其中“延寿《灵光》”与“相如《上林》”,“孟竖《两都》”、“张衡《二京》”等巨制并称,为他赢得了魏晋以前十家“辞赋之英杰”的殿军地位(《文心雕龙·诠赋》)。而《梦赋》、《王孙赋》作为赋史上同一题材的开山之作,也是文质兼胜,才情特出的名篇。如着眼于赋史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在《词论》中对其之前的词坛名家逐一指摘,其中“苦无铺叙”即是对晏几道《小山词》的批评。“铺叙”是一种创作手法,虽然与慢词长调关系更加密切,但是小令同样可以适用。纵观小山词,其中亦有“铺叙”之作,李清照的批评不免过分主观化。李清照对晏小山的批评最终指向的是“铺叙”手法的缺失所导致的审美缺陷问题,这牵涉到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以及李清照词须沉稳蕴藉的审美观。联系到李清照的自身创作,“铺叙”与“易安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北宋令词逐渐叙事化的倾向以及李清照“以赋为词”的词学通变思想。  相似文献   

3.
杜文系年     
鲁迅认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且介事杂文二集·“题未定”草》)故治社请者,不可轻弃征文。笔者因参与《新编全唐五代文》整理工作之便,将杜甫三十篇赋笔来著校读一过,集前贤之成果,系年如下。但求眉目清楚,有助了解杜甫之全人及所处的社会状态,间有心得,亦录各批评。所据年谱,为四川文史研究馆编写之《杜甫年谱》。开元二十八年(740),杜甫二十九岁。《杂述》之作,当在开元二十四至二十八年(736—740)之间。盖本文有云:“则鲁之张叔卿、孔巢父,二才士者,聪明深察”①,又云:“太山冥冥以高,泗水清”。…  相似文献   

4.
左思《魏都赋》:"丹藕凌波而的,绿变泛涛而浸潭。"李善注:"《尔雅》曰:'荷,芙渠,其根藕'。此文云凌波而的,即藕为遍名,非唯根矣。"(《文选》李注本卷六)案:李注搞引《尔雅》释语,原见《释草》篇:"荷,芙渠。其茎茄,其叶,其本葵,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意。"(的,或作"荡"。)《诗·陈凤·泽陂》:"彼津之险,有蒲与荷。"毛传:"荷,美渠也。"亦征引《尔雅》为释。《说文》。"荷,扶渠叶。"段玉裁注:"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行。"此乃推求名物之由。汉语物名在由单而复的演变中,有一种常见的"种名十类名"的规…  相似文献   

5.
王引之《经传释词》(以下简称《释词》)是一部关于虚词训释的重要著作,自问世以来,就以其创意的独特,材料的丰富,尤其是说解的精辟而受到世人的赞赏。然而,瑜中有瑕,其中也确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后人对《释词》有所批评也是可以理解的。《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中有关虚调的部分,继承了《释词》以及其他诸如袁仁林《虚字说》、刘淇《助字辨略》等的学术成就,但在同时,对前人一些不尽妥当或者至少马建忠本人认为是不妥当的虚词解释直接予以批评。其中《文通》对《释词》的批评据笔者统计,涉及到的古汉语虚词有二十一…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类首列《楚辞类》,共收著作六部六十五卷;存目十七部七十五卷。《总目》中的《楚辞》批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肯定了汉代以来的几种注本的优长。二是《总目》对历代的楚辞注释多有不满和批评。《总目》对楚辞研究义理和方法的批评是值得重视的。其一是对楚辞这种新的文学样式的认识。其二是对《楚辞》注本作者的"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垒块"的问题,四库馆臣虽有所批评,但还是给予了比较宽容和中庸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南朝齐梁时期在中国赋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体现于这时期留存下来的大量赋作,更为关键的是赋学理论和批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沈约、刘勰、萧统等人为代表的赋论家从不同角度对齐梁以前的辞赋创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述.首开其先的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提出以"情"为核心的"文以情变"、"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赋学观,并且与谢胱等人极力倡导"声律论"学说,提高了辞赋创作的韵律化和唯美化,推进了"诗的赋化"和"赋的诗化"倾向,使形式上趋于骈丽的辞赋进一步律化,因而对于唐代律赋的形成来说又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散文创作的风景线上,峻青是以其股灸人口的《秋色赋》、《雄关赋》、《沧海赋》、《三峡赋》等一大批壮美激越的山河赋独领风骚的。他的整个散文创作历程,虽然前期与近期平题材取向、艺术传递、形式建构等方面均有所变化或不同,但都体现了一个作家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顽强、坚毅的不懈追求。峻青1923年生干山东海阳,幼时家贫,由于一种特殊的机缘——偷读少东家的藏书,使他接触到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并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写于1941年的瓦解伪军反正的剧本《风雪之夜》,是峻青的第一篇作品,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一些农村剧…  相似文献   

9.
古今学人的宋玉评论,歧见纷呈。原因之一是批评标准与方法上的差异,如或比较屈宋高下、评骘讽谏与辞令轻重,或考量合否道德伦理,当然更有方法态度上的得失正误;南宋同时且同籍的洪迈和朱熹,对《高唐》《神女赋》,或赞之“止乎礼义”,或断为“礼法之罪人”,评价的巨大差异,正反映出批评标准与方法得当与否的重要性;因此,当今的宋玉研究,应从宋玉及其辞赋本身出发,以讽谏与文辞、或者说以内容与形式并重的标准,去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才有可能得出合理的评价,任何的偏废或偏激,则只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学术研究史上.相比于中国文学史及其多种分体文学史的研究,赋史的研究曾一度是空白的,大大落后了。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科学的春天到来之时,在自由开放的学术空气下,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才得到恢复和确认,赋文学的研究开始呈现出蓬勃朝气,进入了空前发展繁荣的历史阶段。赋学研究论文、专著纷纷涌现,近百年瞬如的赋史专著也终于应运而生了。第一部系统的赋文学通史--马积高先生的《赋史》于1987年面世了。马先生以完成前辈学者撰著赋史的遗愿为己任,多年来呕心沥血,致力于赋学研究,终于为…  相似文献   

11.
唐宋科举“八韵律赋”已亡,其体式如何后世学者莫衷一是。本文利用南宋《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附录所载《绍兴重修贡举条式》,结合南宋律赋作品,对南宋律赋的文章体式作详细的探讨。具体涉及八韵顺序、协韵正韵重叠、声律病范、偏枯对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并对唐、北宋、南宋三代律赋的体式发展稍作展示。  相似文献   

12.
王鹏运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词坛推为盟主,在词学史上地位崇高。当前有关王氏的研究,大多偏重其整理、校勘及刊印词籍方面,词作部分则明显受到忽略。其实王氏著述繁富,除了学界所熟知之《半塘定稿》及《半塘剩稿》外,尚有《四印斋词卷》(袖墨集、梁苑集、中年听雨词)、《梁苑集》、《半塘乙稿》(袖墨集、虫秋集)、《半塘丙稿》(味梨集)、《半塘丁稿》(鹜翁集)、《半塘戊稿》(蜩知集)、《半塘己稿》(校梦龛集)、《半塘辛稿》(南潜集)等别集;与友朋酬答之作,则有《薇省同声集》、《庚子秋词》、《春蛰吟》诸集,以及与龙继栋唱和之《王龙唱和词》;另有《和珠玉词》、《子苾词钞》,乃是与况周颐、郑文焯、张祥龄联句之作。根据笔者多年搜寻,除《南潜集》不知所踪外,其馀诸稿具在,且《袖墨集》共有四种,《梁苑集》、《校梦龛集》各有二种,版本情况甚为复杂。本文综论各集概况,统计各书收词之数量,分析四种《袖墨集》、二种《梁苑集》及《王龙唱和词》等集收词之异同,并就王氏词集之相关问题详加考辨。  相似文献   

13.
5月18日,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了“汤漳平、王朝华新注《老子》座谈会”,与会代表就汤、王新注《老子》在文字校勘、思想阐释、集注、翻译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该书的学术价值,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老子》注本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宗白华的审美空间理论主要集中在其《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1949)和《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1943)等数篇论文中。他的审美空间理论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意境”中蕴含的审美经验理论.所作的全面系统的阐释和发挥。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关于审美空间的论述,主要见于《诗歌·语言·思想》及其他一些直接涉及文艺的著述。而追随其思想的一些现象学批评流派(如日内瓦批评),则大多依据《存在与时间冲的理论,来研究文艺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故此,我们在此也将《存在与时间冲有关时间空间的论述作为他的…  相似文献   

15.
包信自天宝六年(747)进土及第至大历十二年(777)坐无载党获谴,其间履历史无明文,傅漩球先生《唐才子传技笺·包倍》与拙作《诗人包法行年考略》(《唐代文学研究》第一辑)均付阈如。今按卢纶诗中有《郊居对雨寄赵涓给事包信即中》(《卢纶诗集校注》卷三)一首,刘初棠先生注:“赵涓在大历年间为绘事中。建中三年(782)六月‘以前衙卅间史赵涓为尚书左丞’以旧唐书·德宗纪》上)。又建中二年(781)二月‘以权盐铁使、户部郎中包法充江淮水陆运使’此后未宫郎中(们日唐书·德宗纪》上)。据此,诗当作于大历元年(76)之后,建中…  相似文献   

16.
鉴于旧注的穿凿附会,明清以来的许多杜诗学者们在注释杜诗的时候完全删去旧注,仅仅保留杜诗原文,即所谓的白文本。杜诗白文本编选者的理论倾向显得极为偏激,主要是针对旧注之弊而发,其对杜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权德舆生年,据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全唐文》卷五六二)载:“(元和)十三年某月甲子,道薨于洋之白草”,“年六十以薨,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公”。由此难之,他应生干肃宗乾元二年(759)。然而这印之权氏诗文及其它材料每多不合。已故吴汝煜先生曾据李华《著作郎赠秘书少监权君墓表》(《全唐文》卷三二一)、梁肃《著作郎赠秘书少监权公夫人李氏墓志铭》(《全唐文》卷五二一)及韩愈《墓碑》均言德舆七岁亡父的记载,推断德舆应生于上元二年(761),至大历二年(767)父亡时七岁。享年则为五十八岁。吴先生还举出德舆《祭故唐…  相似文献   

18.
宋代赵次公的《杜诗先后解》,除字词的音义、典故的出处之外,还增加了诗学批评与研究的内容。受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等创作理论的影响,赵次公注释中的研究内容包括杜诗的用典之法及诗格、对仗、倒装、句眼等诗歌技巧等方面。其中,对用典的分析包括专用、借用、直用、翻用、用其意、展用、倒用、抽摘渗合而用、用事之祖孙、暗用、化用、贴用方面。赵次公《杜诗先后解》寓批评于注释中的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诗学阐释,在诗歌注释史上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历来对文赋的肇始是有争议的,无论是汉代的散体赋,还是唐始的新文赋,实际都可称为文体赋。但从句式、音韵、叙事方式、抒情色调之浓淡看,两个朝代所表现的赋风又是有差异的。仅以司马相如《子虚》《上林》、四杰《对蜀父老问》、《钓矶应诘文》等篇来看,即可蠡窥两代盛世之不同世俗人情和作家个性之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反对词中隶事(用典),对代字深恶痛疾;对于化句式的用典,却表现得颇为宽容。在词创作实践上,王氏对事典和代字的使用虽有所节制,但并未达到《词话》所倡“不使隶事之句”与“忌用代字”之高标;大量化用前人诗词之成句,则是《人间词》创作上一大特色。王氏主要基于其以康德、叔本华哲学为根柢的“境界说”理论体系反对用典,其晚年的词作,与这种词学用典观已经完全异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