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沫若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贯穿于他们的后半生。郭沫若也是毛泽东诗词的权威的注家和解说者。诗词是郭沫若与毛泽东政治交往的方式,也是他们情感联系的渠道。郭沫若在与毛泽东的诗词交往中的确表现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研究郭沫若与毛泽东的诗词之交,应该将它们与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联系起来,进行正确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我党三代核心领导人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人民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财富。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核心领导人毛泽东创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利益观,是把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要奋斗的事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反帝反封建、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场开辟性的社会革命。毛泽东在分析了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目的后指出:“我们的…  相似文献   

3.
王国钦先生就诗词入史问题的商榷文章,为了给自己的观点树对立面,歪曲甚至篡改我的文章,比“断章取义”还要“不公道、不厚道”。现代人的古体诗词该不该入现代文学史,这是可以讨论的。我主张慎入,是根据文学史的经典性原则、诗词传播接受的大众语言基础、现代性标准和五四传统的意义而提出的,但又坚定地认为旧体诗词在其辉煌的历史上会永远地活着,而且对今人的旧体诗词也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旧体诗词研究热似乎不能摆脱虚热的病象,本该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复活的本土“实学”传统被新时期以来长期盛行的“文化热”的表象所遮蔽。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当前的旧体诗词研究亟需提倡一种实证精神,宏观的论述必须建立在微观的剖析之上,真正意义上的宏文必须要有坚实的微观个案文章来支撑和建筑。只有建立在编年史的基础之上的历史叙述,穿插纪传体(以旧体诗词名家为砖块)和纪事本末体(以旧体诗词社团和流派为支柱),经纬交织,在时间和空间的交汇中去描述的旧体诗词发展史,才是可靠的信史。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讲,结构必须服务于思想和主题。毛泽东诗词的结构在单纯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和谐,作品的各个部分和谐地组织在一起,彼此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也应有自己的特殊性,使每一独异的事物都能找到自己的独异的表现形式,这是结构原则中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1996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以下简称集注),是目前最可靠也最权威的本子,尤其是它的注释,简而得当,在《毛泽东诗词选》(以下简称选注)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而慎重的修订,特别是订正了一些史实讹误,并增补了一些新注。”(《出版说明)》因而,更加规范和完美。当然,这不等于说也很难说是“毫发无遗憾”了。集注的得失,借用毛泽东的话,大概可从三方面来探讨。一、“有说明的责任”40年前,毛主席曾诚恳地说:“注家蜂起”,“一部分说对了,一部分说得不对,我有说明的责任。”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诗词创作,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掀起热潮。投入人数之众,制造产品之伙,有史以来之所未见。本文依诗词自身特质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经验,就当前作者队伍、作品文本所出现问题进行剖析,并对诗官与官诗、诗商与商诗相结合之两种系列景观以及诗词自身之“异化”现象加以披露。以古证今,由此及彼,告诸往而知来者;批评的多,表扬的少,目的在于警示:天外有天,须勇于承担,大力扭转“诗多好少”局面,一代新声,才不至沦为绝响。  相似文献   

8.
一、学风问题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就强调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列主义的态度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①他又明确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理论和实际统一。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中国革命的胜利,可以说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胜利。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同样存在着一个学风问题。党的十…  相似文献   

9.
现当代诗词可否进入现当代文学史,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不仅由来已久,而且争议颇大。通过对现当代诗词在“现代文学性”、“文学经典化”、“语体形式”、“学术压迫”、“不宜提倡”以及是否已经进入“死亡之旅”、是否能够被“替代”等7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观点阐述,与唐弢、钱理群、王富仁、王泽龙、陈国恩等教授进行客观的商榷与讨论,首次提出了对旧诗应该消除“艺术歧视”以期与新诗“和谐共存”的观点,以期为当代的诗人词家们争取到基本的“艺术尊严”。  相似文献   

10.
“清朝第一女词人”贺双卿,其人之有无问题,学界素有争议,莫衷一是。然而,自双卿当世以来,辑集其诗词、研究其作品者却代不乏人。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 以来,国内外研究贺双卿之势头渐盛,掀起了令人注目的“双卿热”、或曰“双卿风”。笔者拟就“贺双卿有无其人之考辨及籍贯之厘正”、“贺双卿作品之整理与结集”、“贺双卿诗词之研究”与“贺双卿传记之撰述”等研究状况进行回顾综述,以祈进一步推动贺双卿研究全面而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和其他共产党人一样,毛泽东在投身革命之后就坚信社会主义苏联对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为了挫败日寇的侵略,极力谋求苏联对我国抗战的援助,构成抗战时期毛泽东对苏外交策略的中心内容.毛泽东在外交上的努力,对抗战的最终胜利既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又有因对形势的错误判断而造成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咏及白发的词,达70余首,占全部作品的十分之一多。足见在辛弃疾的心目中,白发是他外在形象的突出特征,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分析辛弃疾的咏白发词,有助于我们从“外” 到“内”地观照这位英雄词人。同时,通过与前代诗人咏白发诗词之比较,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辛词的个人风格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诗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精华所在,它的底蕴深厚,魅力无穷,即使极力推崇西方文学、极欲打倒传统的新潮派诗人,也仍旧摆脱不了传统诗词的影响。因此,近百年来中华诗词在顽强地坚守,在曲折中前进,不断有杰出诗家和优秀作品问世。中华诗词事实上已经成为与时俱进的新诗词,包括古风、歌行、律诗、绝句、词、散曲,这些古老的形式,都焕发了新的生机,足可与自由体的新诗争芳斗艳。广大诗人可以用自己适宜的表达方式,去创作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各种体式的诗歌作品。重新确认中华诗词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是对目前“自然资源——产品——废弃物——环境”线性模式的革命,其遵循的是“自然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环性模式,强调“资源消耗的减化、产品再利用化、废弃物的再循环化”。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词中“觉”和“睡觉”的最早语义为“寤”(“睡醒”)。其后“寤”义之“觉”递次衍化出了作量词的“睡眠单位”义和作名词的“睡眠状态”义。而具“睡眠行为”义之动宾式离合词“睡觉”的产生,则是动词“睡”与名词“觉”重新组合的产物。其成词年代,大约肇始于宋,定形于元,广泛流行于明代以后。表“寤”和由“寤”义衍化而来的“寤”系之“觉”的读音,原本一律音“古孝切”,南宋时为区别词义,“寤”义之“觉”改读“古岳切”,其馀不变。这种区分,除后来具体读音稍有改变,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6.
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反对词中隶事(用典),对代字深恶痛疾;对于化句式的用典,却表现得颇为宽容。在词创作实践上,王氏对事典和代字的使用虽有所节制,但并未达到《词话》所倡“不使隶事之句”与“忌用代字”之高标;大量化用前人诗词之成句,则是《人间词》创作上一大特色。王氏主要基于其以康德、叔本华哲学为根柢的“境界说”理论体系反对用典,其晚年的词作,与这种词学用典观已经完全异趣。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在新世纪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为此,必须着力提高民族素质。民族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创新素质等。”鸡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②这就是说,人和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人产生和存在于环境中,人又在以自己的实践活动使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方向发展。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提高他们的素质,是中国面向新世纪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 “实事求是”出自班固所著《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书,实事求是”。原意是指作学问的态度,要讲求实际,真切。毛泽东同志给这句古语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必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  相似文献   

19.
可视电话市场—正崛起的“新大陆”据国际电信市场信息;进入90年代,可视电话在欧美问世,并迅速普及。由于可视电话“声图并茂”,实用性强,故行业内权威人士认为,可视电话是跨世纪的国际、国内市场热点,将成为电话技术市场中又一场革命。可视电话可谓”新潮一族”...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震撼全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与18世纪60年代兴起的蒸汽时代,以及1870年前后开始的电气时代相比,新的科技革命在规模、速度、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均远远超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它充分地显示科技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