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公路建设的区域结构要以合理、优化为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本文把GDP、区域土地面积、贸易量、人口数量作为评价项目,把东北地区三个省作为评价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关联矩阵方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证了公路建设在地区结构方面合理性的问题,目的是使道路建设与经济的发展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统筹的深化发展,公路在经济发展中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路网络建设不仅是决定地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对区域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在构建公路网综合绩效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各省市的公路网及其社会经济效应进行评价,通过横向比较分析各地公路的建设与使用情况,为各省市合理有效地规划公路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运城市2005—2010年公路交通建设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概况,分析了公路实体建设及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规律,指出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与改进、改善路网结构是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求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陕西省近几年来的公路建设及其经济发展情况,阐明了公路建设在促进经济增长、促使公路沿线产业经济带形成、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公路建设提出了科学的发展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公路建设与GDP(国内生产总值)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公路建设不仅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新型产业经济带的形成;公路建设应充分考察交通区位条件,发展干线公路,以区位优势辐射形成区域产业经济带,同时应注重建设农村公路,连接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5.
区域公路网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严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区域公路网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在分析国内公路网络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在区域公路网中承担功能的不同,提出在遵循公路网技术评价一般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各自的评价指标系统.并提出用公路网的适应性指标来作为评价整个区域公路网络的指标的思想.通过运用上述指标体系对郑州市公路网现状评价的技术评价证明,这种分类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高原公路施工作为我国公路施工中的难点,其施工技术对公路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青藏高海拔地区公路施工由于多年冻土层的原因使得公路施工较为困难,而公路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程度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文中就青藏高海拔地区公路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以此为青藏公路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刘芮华  刘坤 《河南科学》2012,(10):1540-1543
通过公路建设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数学模型的建立,从交通发展指数、区域发展指数和社会发展指数三个方面与公路建设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并最后从整体性评估高度对公路建设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进行了综合的评价,以借此对河南省公路建设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公路的建设一方面带动了资源开发和经济的跨越式增长,一方面也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公路建设项目的决策阶段,对项目实施后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指导设计与施工,从而减少或避免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对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很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9.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林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按照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原则选取水土流失、植物、土壤、动物、水环境等5个影响因素建立林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因素集,采用九标度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结合福建省某林区公路的实际情况对林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林区公路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的重要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到林区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是一种科学、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输是我黑河市区域八五计划中重点发展的部门,但是我黑河市区域公路运输状况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等级低、质量差、建设速度缓慢,成为公路运输的薄弱环节。加快公路建设速度,提高路况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把公路建设生产第一线的广大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中摆脱出来的根本措施是:加快实现养路机械化,用先进的机械化施工的生产方式,代替K期传统落后的手工劳动的生产方式。加快我市公路机械化步伐,势在必行。一、黑河市区域公路事业发展状况:由于我黑河市公路工程机械起步较晚,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