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圣经》对西方文学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我国大多数人只停留在认为其是一部宗教经典的层面上 ,笔者认为只有认真思考《圣经》与西方文学的渊源和影响关系 ,才能真正把握西方文学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圣经》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对西方人名、英语典故和西方文学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分别举例,说明《圣经》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英语学习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3.
《圣经》作为基督教经典对世界文化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圣经》的汉译,对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学、语言、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影响极其广泛。特别是从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和影响来看,汉译《圣经》既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资源,又是现代文学家创作灵感的聚宝盆。  相似文献   

4.
《圣经》是开启西方文化的钥匙。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附录I列出了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中的社会文化课程,其中第(f)项是《圣经》。从《圣经》对英语词汇学习、英美文学阅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论述了系统地学习了解《圣经》对于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圣经》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对《圣经》的基本了解,就谈不上正确认识西方,也无法真正领略到西方文学的精髓。然而,尽管《圣经》文学价值极其丰富,但其宗教色彩也极其浓厚。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面对本科生高年级开设的《圣经故事》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基于对《圣经》的一定研究,从学术角度、政治角度、英语语言学习角度和文学研习角度,提出了对开设《圣经》有关课程的初步看法及其反思。  相似文献   

6.
《圣经》是基督教的圣典 ,包括《旧约》和《新约》。在整个人类历史上 ,语言的翻译几乎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 ,因此 ,从纪元初期到今天 ,《圣经》的翻译从未停止过。  相似文献   

7.
文章综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生态角度对《圣经》的重新解读。《圣经》呈现出双重形象:一方面因其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而被视为当代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另一方面,它又包含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对化解地球生态危机有积极作用。通过辨明《圣经》双重形象的由来,一方面肯定《圣经》与生态危机的形成有着无法摆脱的思想和文化干系,另一方面则对其潜在的生态资源提出挖掘再造的可能。《圣经》内在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与西方人自然观、近代科技的关系,《圣经》独特的历史观与近现代进步主义的承接关系。在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圣经》通过影响和塑造西方人的价值观、自然观并经由基督教文明的传播,确实介入了对全球生态的破坏。如何扭转其负面影响,重新开发《圣经》的生态资源,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当下课题。  相似文献   

8.
何礼 《科技信息》2010,(4):172-172,174
《圣经》既是一部记录希伯来人历史的史书,同时又是一部内涵深邃的哲学著作。在英美文化传统形成的过程里,它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它已成为英美文学作品最基本的素材宝库。所以,《圣经》对英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基督教宗教经典的《圣经》为西方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恒久的主题。特别是文学与神学完美结合的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其文学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基督教《圣经》的熏陶和润泽。只有熟悉掌握基督教《圣经》,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拓宽文学知识,提高欣赏视野。  相似文献   

10.
论基督教《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作品,为英美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所以,《圣经》对英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曹禺的戏剧代表作《雷雨》,既充满圣经文化的外在表现,又因人物关系、事件冲突,充分展现了强烈的原罪意识和救赎心态,从而成为了圣经文化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2.
徐洁 《科技信息》2014,(9):136-137
In"The Diary of Adam and Eve",Mark Twain shows the life of the first human couple partly according to the Biblical story.But his writing is not exactly the same with the original record of the Bible.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that account for Twain’s treatment of the Bible story from the aspects of science and religion.  相似文献   

13.
《麦克白》与《圣经》之间存在知识、意象、观念三个范畴的明显联系。在这些联系中莎士比亚突出反映了麦克白的罪性、罪罚、罪灾以及由此遭受的种种内心痛苦和外部灾难。麦克白的悲剧首先是具有《圣经》基督教生命体验的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撒旦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个经典人物形象,他来源于《圣经》,是”恶”的化身。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从这一人物身上发掘出了更多的内涵。布尔加科夫的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对此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大师和玛格丽特》一书中,撒旦虽不是上帝,但行使的正是上帝的职能,而不是给人间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15.
Frumkin A  Shimron A  Rosenbaum J 《Nature》2003,425(6954):169-171
The historical credibility of texts from the Bible is often debated when compared with Iron Age archaeological finds (refs. 1, 2 and references therein). Modern scientific methods may, in principle, be used to independently date structures that seem to be mentioned in the biblical text, to evaluate its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In reality, however, this approach is extremely difficult because of poor archaeological preservation, uncertainty in identification, scarcity of datable materials, and restricted scientific access into well-identified worship sites. Because of these problems, no well-identified Biblical structure has been radiometrically dated until now. Here we report radiocarbon and U-Th dating of the Siloam Tunnel, proving its Iron Age II date; we conclude that the Biblical text presents an accurate historic record of the Siloam Tunnel's construction. Being one of the longest ancient water tunnels lacking intermediate shafts, dating the Siloam Tunnel is a key to determining where and when this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took place. Siloam Tunnel dating also refutes a claim that the tunnel was constructed in the second century bc.  相似文献   

16.
沈红梅  计琦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9):55-56,59
《圣经》是西方文学的源流。从圣经文学的视角解读加拿大著名作家鲁迪.威伯的代表作《大熊的诱惑》,认为主人公、印地安土著人"大熊"是"基督式"的圣经原型人物。他有着《旧约》中神、祭司、先知的身份和《新约》中耶稣.基督面对的三重诱惑、受难、永生的经历。红种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基督教精神是对贪婪的白人殖民者伪善的殖民思想和文化的讽刺。  相似文献   

17.
圣经文学为中国文学的土壤提供了多种养分,甚至影响了中国现在文学的全貌。本问运用比较文学理论中"传播研究"和"影响研究"划清界限,来印证圣经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这一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