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的叙事视角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叙事视角的角度比较小说《风声》与电影《风声》的不同特点以及分别产生不同的叙事的效果。《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在叙事视角上各有特点:小说《风声》是一个具多重叙事视角的文本,它注重叙事视角技巧的运用,以彰显叙述层次上的对比性张力、突出小说的内涵。而电影《风声》则主要采用相对单一的旁观者全知叙事视角来讲述故事,它注重从观众对故事情节、悬念的期待来设置叙事视角,以达到情节结构上的险象环生、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2.
李佩甫的小说在情节设置方面非常独特,他长于运用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叙事技巧——悬念。《生命册》作为其最新代表作,尤其体现了这一特点。本文从结构全篇的脉络式悬念、推波助澜的局部悬念、熠熠生辉的细小悬念三个方面分析了《生命册》的悬念设置技巧。  相似文献   

3.
《奇闻怪事》2011,(2):55
电影《盗梦空间》再次掀起观影狂潮。这部电影主要赢在口碑,很多观众都说"这是近年少见的尊重观众智力的电影"。《盗梦空间》"尊重智力"主要体现在巧妙的情节安排上,而这些情节安排又和所谓的"梦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梦中的时间会很长,梦中还会做梦,在梦中还会知道自己在做梦……这些听似有理的做梦的事儿都有科学依据吗?  相似文献   

4.
影视作品是传输观众视觉和听觉赢受的一种文学艺术创作,影视作品的完成往往离不开剪辑,剪辑原本是建筑学中的术语,音译的中文就是影视作品剪辑中常常提到的“蒙太奇”。是重新构成的意思。剪辑主要包括了画面剪辑和声音剪辑,本文主要讲述了在影视作品剪辑中对声音的处理,以及随之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六场壮剧《白云村姑》是在壮族民间长诗《风流才子与白云村姑》的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成。在改编创作中,改编创作者设计了溶故事性、突变性很强的剧情结构,使该剧情节跌宕起伏、悬念叠起;在情词与旁白上认真推敲、反复琢磨,使该剧唱词优美、真切、深刻、透彻。整部剧给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暖》,在尊重原小说主题思想和文学构思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二度创作和改编,使影片充分发挥了电影艺术作为与文学文本截然不同的艺术门类的优势。笔者将从表面层次的悲喜转换、女性意识走向觉醒,以及精神的忏悔和良心的救赎这三个方面,结合原作,阐述《暖》这部影片之所以可以实现成功修辞移植的原因所在。在艺术思维、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三个方面展现了影视作品新的艺术生命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7.
邢艳群 《科技信息》2009,(22):I0222-I0223
本文旨在探求“数字电影时代”给中国大学生DV电影创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大学生数字电影创作中的艺术特征变化和走向,并提出如何有效地引导高校学生,尤其是高校影视专业学生创作出精品DV影视作品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影视作品进入中国,欣赏电影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娱乐手段,也成了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观看英文电影中国观众对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将影视作品成功译制,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并了解西方文化成了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影视翻译的特点和类型,并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影视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2009年英国电影《终极面试》的出炉,不仅导演斯图尔特·哈泽尔丁荣获"英国电影开拓者"的佳名,更是让观众体尝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观感.本文立足此部影片,拟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方面出发,来挖掘其蕴藏的深厚文化意蕴,在彰显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之同时,深度透视电影肩负的文化传承功能,进而为电影文化及电影与文化间的互文对话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郑军 《科技潮》2011,(4):60-61
《非诚勿扰2》一场体验式教学课《非诚勿扰2》又挤在贺岁档里与观众见了面。我看完后发现,整部电影居然是心理学所提倡的体验式教育的好范本。本以为是场恋爱戏,结果电影前半部分情节主要是秦奋和笑笑在"试婚"。提到"试婚",许多人可能马上会联想  相似文献   

11.
黄菊 《科技咨询导报》2008,(34):227-227
本文以2007年热播各大媒体的电视剧《士兵突击》的配乐为切入,比较分析了时下中国、日本影视音乐发展现状及特点。研究中,我们分析了时下日本影视音乐擅长与剧情紧密结合、以西方音乐为创作基础,有浓厚的东方情节以及东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等四大特点;同时,对比分析了当下中国影视作品配乐存在的音乐制作专业性不强、主题曲与影片配乐观念混淆、缺乏民族特色等弊病,为我们的民族影视配乐发展前景作了简单勾勒。  相似文献   

12.
数字特效是当代影视作品创意实现的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被广泛运用在电影制作的各个领域,不仅使得影视作品更加生动逼真,还极大地拓展了电影艺术的表现空间。通过重点分析影片《史前一万年》的数字特效在角色创造、场景制作、前期效果这三个方面的灵活应用,揭秘数字特效的神奇之处并阐述其对于影视生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土安全》这部杰出的影视作品,其叙事策略很有特点。《国土安全》那扣人心弦的叙事策略,不仅抓住了观众的心理,而且还把反恐的题材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具体的叙事策略研究中,我们既可以结合影视作品的特点研究其叙事策略,也可以结合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渊源研究它对文学作品叙事策略的借鉴。但是无论哪一种研究都对影视文学的繁荣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研究中对《国土安全》的叙事策略给予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以长篇小说《琳达》入围首届梁晓声青年文学奖的作家王嘉馨,接续了老舍、汪曾祺等作家小说与戏剧的“两栖创作”传统,其小说内部的戏剧性也就显得有迹可循。从戏剧冲突看,王嘉馨的小说集《织锦缎》中阿胖嫂、小何、琳达等这些丰富的上海女性群像,既有新女性与旧女性、个人与时代的外部冲突,也有人物自我内心的冲突。从戏剧情境看,精心安排的事件中,女性的命运借由贯连的事件展开,她们的性格也在不同的情境中得以丰富。一些突发的偶然情节,既加强了小说的戏剧化效果,又凸显了人物的真实性格,显示了作家对人生存境况的关切;戏剧悬念则以女性命运的沉浮这一总悬念与层出不穷的小悬念共同营造了小说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在美国好莱坞上映的3D电影《阿凡达》,以先进的3D技术、逼真的视觉效果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它在制作流程中运用了3D技术,使得电影的表现感和信息量有了极大的扩充,过去只能靠大脑想象的情节和场面,现在已经依靠3D摄影、动作捕捉新技术呈现到观众的眼前,以至于人们将这部电影称为里程碑式的作品。《阿凡达》是一部3D电影时代的"独立宣言",其将当代的3D电影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3D电影的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年初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搬上荧屏,观众和学术界褒贬不一的评论也逐渐激烈了起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本文试图对电视剧《水浒传》的成败得失做一个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评论,并由此出发,深入探讨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所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谢晋于1957年靠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电影《女篮五号》而家喻户晓。此后,这位第三代电影导演中的佼佼者开始了他的电影叙述和电影模式化的创造,一部部令人深思和感人至深的力作,掀起了一场场的谢晋电影风。然而在他的电影作品里,尤其是早期维护女权所创作的女性三部曲(即1957年的《女篮五号》;1961年的《红色娘子军》;1965年的《舞台姐妹》)和文革后的反思三部曲(即1980年的《天云山传奇》;1981年的《牧马人》;1986年的《芙蓉镇》),却是在一种道德与政治体系的相互置换模式中完成的,这一模式体现在谢晋所关注的女权形象、男性形象和对电影所构制的“家”和“国”中。  相似文献   

18.
《西厢记》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倩丽的文辞悦人耳目、动人魂魄。下面就其艺术,谈两点看法。一、双线穿珠,巧设悬念《西厢记》之所以能引人入胜,是因为作者结构情节安排得合情合理,制造出曲折多变的戏剧冲突来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2017,(4)
正在哺乳动物中,啮齿类的种数约占42%,是最庞大的一类成员。在这个大家族中,有的可以上天,有的可以入地,有的体形巨大,有的小巧可爱。老鼠一直是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动物形象之一,也是许多动画角色的原型。深受世界儿童喜爱的米老鼠,其创作灵感就源于常见的小家鼠;《料理鼠王》《精灵鼠小弟》等电影中的主角则来自另一种家栖害鼠——褐家鼠;而"金丝熊""布丁""奶茶"等宠物鼠则属于仓鼠类。  相似文献   

20.
《平凡英雄》新颖的叙事方式突破了英雄范畴的定型观念,具有丰富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文章借助非范畴化理论,对电影的英雄叙事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平凡英雄》打破了英雄范畴的固有边界,通过刻画普通民众面对救治断臂小男孩时的人间大爱,将观众的注意力导向英雄行为的认知辖域,进而激发观众对新时代英雄群像的再范畴化。本研究为解读新时代影视文学的英雄主题提供了新视角,对借助影视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亦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