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是国家创新系统中知识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当前经济结构升级转型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该研究构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的综合评价指标,测算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水平.在考虑空间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研究我国省域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布、聚集模式及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发现,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水平整体较低,形成不同的趋同俱乐部,出现俱乐部之间趋异的现象.KIBS创新在空间上总体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核心—边缘”结构,创新扩散遵循着地理距离衰减效应.在时间演进上呈“单峰-多峰”的动态演进趋势和阶段性特征,呈现出不同的空间集聚模式,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江浙沪和环渤海心脏地带(北京和天津),而大西南和大西北大部分地区则属于低低的空间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2.
专业镇是促进县域经济崛起和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该文主要以广东省专业镇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研究工业专业镇、农业专业镇和服务专业镇的时空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专业镇布局的边缘特征和聚类特征,并从就业密度视角解析镇域经济发展与专业镇空间集群的空间关系,提出政策启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 广东省60.6%的专业镇主要为工业专业镇,且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和粤东地区,而农业专业镇主要分布在欠发达的粤北地区,服务专业镇数量最少;2) 广东省专业镇的空间布局符合空间界面理论,在空间上主要形成了珠三角集群、江门—佛山—中山集群和东莞集群,呈现出“雁群效应”;3) 广东省就业空间呈现出多中心态势,镇域就业密度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粤东地区,与专业镇的空间集群具有较强的空间一致性,而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河源、韶关、清远等粤北地区.最后提出了强化对口帮扶和跨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健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以现代科技促进农业专业镇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创新活动发生在具体地点上,其空间黏性已有广泛关注,但当前研究却未能深入微观尺度的创新空间集聚,对创新型企业的区位选择也缺乏揭示.文章通过地址逆编码方式获取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空间分布数据,由此剖析微观集聚格局与分异特征,再运用地理探测器精细化探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高新技术企业的空间集聚效应较强,由三大主核组团引领形成圈层分异,体现了知识溢出与边界模糊对企业微观集聚的影响;②产业类型差异下集聚方式各异,呈现出点核辐射、轴带延伸、错位分布等不同趋势,凸显了环境营造与现代都市资本的发展偏向;③强大多元的市场载体与科研机构是创新型企业集聚分布的重要驱动因素,外商投资、孵化环境、宽松市场政策等现代因子的作用愈发显著,但产学协作与知识转化还不够紧密和高效.  相似文献   

4.
以Romer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创新部门的空间知识溢出、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模型,从一个新视角研究了集聚和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当知识溢出效应全局化时,人均产出增长率与创新部门的空间分布没有关系;当知识溢出效应局域化时,创新部门分布占优势的区域随着集聚度和知识溢出的增加,人均产出增长率提高,而创新部门分布不占优势的区域,人均产出增长率下降,但由于知识溢出产生的反向作用力将减缓人均产出增长率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集聚区为例,以北京市会展企业名录为数据基础,运用Ripley K函数和问卷调查方法,对会展产业集群进行识别. 研究表明,我国主要中心城市特定地段会展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集群化程度较低. 在这种集群中,永久性集聚的发展较临时性集聚更为成熟,在永久性集聚中,会展企业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企业间的网络关系已经形成;而在临时性集聚中,知识流动和信息传递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研究结论将进一步丰富产业集聚的研究内容并为地方政府推进会展业集群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技术预见理论在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结合当前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应用技术预见理论与方法,从空间集聚、知识交流和相似文化价值三个层面,对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特征和创新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应通过促使技术、信息和知识在产业集群内的传递、扩散,构建区域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7.
依托国内“企查查”网站的智慧养老企业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区位熵、局部莫兰指数与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区域集聚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集聚分布已出现溢出效应且形成六大产业中心;各省份的产业集聚较明显,但省际的产业集聚不够明显;智慧养老的基础产业及工业表现为内陆型集聚,而服务业则呈现沿海型集聚;各省份智慧养老的基础产业、工业和服务业的企业数量与该省份一二三产业GDP显著正相关,同时第一产业GDP对智慧养老企业数量的正向影响最大;智慧养老产业已形成了长三角融合服务模式、粤港澳协同发展模式、成渝竞争发展模式和京津冀均衡发展模式等空间集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上海中心城区农行网点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城市微观区位环境的异质性与金融产业专业化之间的联系,结合GIS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整合上海中心城区农行网点及社会、经济环境数据,构建了统一空间数据库,进行了网格计算并建立了影响集聚的区位因子空间效应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上海农行网点主要分布于由交通外环线所包围的城市中心区域,特别是集中在传统的中央商务区周围,同时集聚现象随空间步长的变化在整体上存在波动.而该种格局是在区域发展过程当中,在历史沿革、政府干预以及市场力量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力资本是实现国家技术创新的关键载体,而高等教育集聚能够增强人力资本的知识要素与技术要素,进而赋能区域创新。在对高等教育集聚推动区域创新效率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3—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高等教育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衰减边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各省份高等教育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空间分布态势。第二,高等教育集聚不仅对本地区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而且对相邻省域的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具体而言,高等教育集聚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促进本地区以及相邻地区的创新效率提升。此外,本省份创新效率的提升也会对相邻省份的创新产生促进作用,各省份当期创新效率越高则下一期的创新效率越有可能提高。第三,高等教育集聚的溢出效应存在空间衰减特征。具体表现为:700千米以内高等教育集聚存在正向溢出效应,700~1 400千米存在负向空间抑制效应,1 400千米后不再存在空间外溢效应,溢出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第四,在控制变量中,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学习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与系统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从知识、技术角度对信息时代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增多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即使在信息时代,企业的隐性知识仍然无法远距离传播,空间上的临近仍然是获得该类知识溢出的最好途径.其次,对产业集群学习和创新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学习型产业集群的定义.最后,基于学习型产业集群的创新系统提出了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1.
西宁市创新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创新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西宁市创新企业的发展能够推动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创新产业的发展.本文以西宁市主城区创新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分析法、空间集聚程度分析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索西宁市创新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旨在通过研究创新企业集聚,推动西宁市创新产业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西宁市创新载体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西宁市创新载体呈现"主核心区+双次中心区+周边分散"的空间格局;西宁市创新企业的集聚受多因素共同影响,不同行政区影响程度各异.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城镇低效用地对于协调城市用地空间、优化城市用地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调查数据,从不同城镇低效用地类型出发,在镇域尺度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计量研究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宁波镇域城镇低效用地分布具有显著集聚特征,旧村庄与旧厂矿集聚性强,旧城镇相对离散;旧城镇主要分布于余姚慈溪交界处及奉化;旧村庄团聚于奉化东北部、江北;旧厂矿在余姚形成“聚簇”,在市域东南部出现连片“洼地”,并主导总体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区域创新环境指标体系,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2004-2007年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依赖性逐步增强,空间集聚现象明显;研发投入、累积知识存量、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显著;人力资本、知识流动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不明显;金融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发挥有一定的滞后期,而对外开放在当期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理论和引力模型,探讨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关联特征,不仅能为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优化提供新视角,而且可为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区,将景观结构安全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结合来构建生态安全指数,并引入到改进的引力模型中,对研究区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关联特征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 2005年—2015年环鄱阳湖城市群整体生态安全度有所降低,部分区域经历了由高生态安全度向低生态安全度的转化,生态风险提升;2)在不考虑生态安全约束情形下,整个研究期间南昌市区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城市空间网络结构变化呈松散趋势.在生态安全约束下,研究区多中心网络结构特征逐渐凸显,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发育程度逐步走向成熟,向协同方向优化;3)在不考虑生态安全约束情形下,多数城市关联强度低且处于稳定的均质状态,形成以南昌市区为首位关联城市的单核心特征.在生态安全约束下,城市群空间网络关联整体呈现异速非均衡特征,并形成以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抚州市区和景德镇市区为首位关联城市的多中心发展模式.可见,结合生态安全指数的引...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69个县级行政区作为基本研究单元,以发明专利授权数和新产品产值作为衡量创新产出的评价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NICH指数、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浙江省2007年—2019年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7年—2019年,浙江省创新产出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创新产出区的分布与浙江省大湾区“一环、一带、一通道”的总体格局基本吻合;浙江省各县域创新产出存在高值集聚和低值集聚现象,杭州市区及其周围县区、宁波市区及其周围县区以及绍兴市区为热点区域,冷点区域集中分布在浙西南与浙西的山地丘陵地带;由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发现,技术溢出和空间区位对浙江省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升级、政府政策和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呈现正负差异性,而经济基础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总体呈负向关系,仅在极少数县域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贵阳市中心城区178 749条POI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分析和区位熵分析,从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方面,探讨贵阳市服务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贵阳市中心城区服务业已基本形成"双核多组团"的结构,极化成核现象显著,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结构;空间上整体呈"Y"型分布形态,主要分布在交通网络中心性好和地势低平的地区;②服务业分行业视角下,不同类型服务业的数量和集聚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具体分布模式呈现3种类型;专业化功能区差异明显,在城市边缘更易于形成专业化集聚区;③交通、地形、人口、城市规划是影响服务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规划视角提出城市服务业布局优化的策略,对山地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旅游效率是衡量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识别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SBM-DEA模型,对2007—2018年黄河流域98个地级市城市旅游效率进行测度,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的空间关联强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其空间网络特征与演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空间网络整体发展态势向好,但发展速度缓慢;空间网络中核心城市多位于中下游,上游城市基本处于“孤岛”状态.2) 空间网络集聚模式表现为“局部聚集,全局松散”形态,网络核心区扩散效应不稳定且范围有限,尚未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3) 地理空间邻近、旅游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及地区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空间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提出,应从国家和地方等多个层次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的协调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市—城市圈—城市群—区域城市网络的分层网络发展路径,并促进旅游发展要素的一体化建设与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