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城市地表径流人工湿地生态处理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武汉市桃花岛塘和人工湿地组合生态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系统处理城市地表径流的初期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塘和人工湿地组合生态系统可以有效的处理城市地表径流,该生态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CODcr,75.4%-79.1%、TP81.8%~8413%、TN64.9%-69.8%、SS93.8%-94.7%;其中人工湿地对其进水中污染物CODcr,TP、TN、SS的去除率分别为60.7%-64.8%、73.4%-75.6%、43.2%-48.4%、60.3%-66.4%,污染去除负荷达到COD0.01kg/(m^2d)。在无雨期该生态系统可以处理一部分城市生活污水,实现削减污染和保持系统稳定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峡库区自然降雨条件下3个连续雨季观测的径流试验数据,分析不同试验处理下坡耕地地表径流磷浓度及构成,探讨地表径流磷流失量的时间变化过程及分布差异。结果表明:颗粒态磷占磷流失总磷的70%以上,是地表径流磷流失的主要形式,5~6月磷流失量达到峰值;不施肥处理小区磷流失量最高,横坡垄作小区磷流失量最低;三峡库区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程度能够有效减少坡耕地地表径流磷流失量,减缓种植业面源污染对地表水体产生的潜在富营养化威胁。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灌溉农田中地表径流引起的溶解态污染物溶质流失的规律,考虑到田间实际操作情况以及与入渗率有关的非完全混合系数的时效性,遵循质量守恒和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简单的二层解析模型并得到解析结果.根据前人的试验结果,利用所提出的模型,分析了地表径流水中的溶解态污染物溶质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模型设计合理、简单实用,且弥补了扩散理论模型的不足,适用于土壤入渗率较高的情况;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措施来减少农田溶解态污染物肥料的溶质流失,为农业面源污染和提高农田肥料的利用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等高固氮植物篱”简称“绿篱”,营造费用仅为坡改梯的10~17%,一般种植3年后可降低地表径流53~74%,减少土壤流失97~99%,并使土壤有机质增加20~31%,全氮增加70%以上,作物产量增加30~60%。常规耕作几年后坡地渐成梯地,成为基本农田,可减少陡坡开垦并有效缓解农村“三料”俱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沟睿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径流及磷流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丘陵沟睿区流失的大量泥沙和径流不仅造成当地土地生产力下降,而且加速下游水体的富集营养化。研究表明,在黄土丘陵沟睿区,7月份是泥沙和径流流失的敏感期,也是径流中磷流失的敏感期。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径流中磷的流失主要决定于敏感期的一两次降雨,其流失总量由径流中磷的含量决定,与径流量的关系不明显。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农田流失泥沙和径流最多。坡位影响农田产沙量和径流量.。农田中径流量和径流中流失的磷存在一个坡度临界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SPE—GC—FPD分析了福建五川流域降雨事件中及雨后地表径流、不同土地利用的浅层地下水及雨水中的15种有机磷农药,其中敌敌畏(0.26~42.13ng/L)、甲胺磷(1.56~68.66ng/L)、氧化乐果(ND-694.0ng/L)、乐果(3.57~158.3ng/L)、乙拌磷(ND-79.62ng/L)和甲基对硫磷(ND~68.31ng/L)等6种农药为主要检出组分.研究发现浅层地下水中有机磷农药浓度高于地表径流、雨水中的浓度.降雨过程中地表径流有机磷农药浓度峰值滞后于水流峰值.且与水中总磷(或可溶性磷)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九龙江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取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内5个典型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3年5~6月两场降雨事件全过程实测的水文数据、营养盐氮、磷负荷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特征与规律: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高于非降雨期,且总氮、总磷的流失负荷主要受降雨强度、径流量大小影响,浓度变化过程与流量变化呈大致相同的趋势.溶解性污染物如氨氮.在降雨径流过程中浓度变化幅度较小.表明其溶解性所受到的水环境条件的限制可能大于流量变化对它的影响.施肥水平对污染负荷也有较大的影响.径流流失的氮素以可溶态氮为主.磷素主要以颗粒态磷为主.但以林地为主的小流域.因植被覆盖好.几乎不发生土壤侵蚀.磷素的径流流失以可溶态磷为主.  相似文献   

8.
太湖地区水稻土磷素径流流失及其Olsen磷的"突变点"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太湖地区爽水型水稻土无锡安镇和囊水型水稻土常熟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状况及其与土壤Olsen-P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常规施磷处理水平下,爽水型水稻土2000~2001年度的地表径流磷(TP)流失量为603.2g/(hm2·a),2001~2002年度为1148.9g/(hm2·a);而囊水型水稻土2000~2001年度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为679.5g/(hm2·a),2001~2002年度为1350.3g/(hm2·a).麦季土壤磷的径流流失量均大于稻季磷的径流流失量.施肥量对土壤磷素径流流失有显著的影响.爽水型水稻土和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素径流流失各存在一个突变点,分别为32和26mg/kg.两种水稻土突变点的差异可能与它们的质地和有机质含量不同有关,同时也表明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更易流失,这与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素年径流流失量大于爽水型水稻土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石匣水土保持监测试验区,分析降雨径流及土壤中氮、磷流失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开荒及裸地最易产生径流,其中荒坡产生的泥沙中总氮含量、总磷含量最高,其次为林果地、草地,农地最低;(2)流失泥沙中氮、磷富集,磷主要以泥沙形式被迁移带走,溶解态极少;泥沙中总氮、总磷富集率为坡耕>免耕>等高种植;(3)大部分雨后土壤的pH值、有机质略有下降。雨后土壤主要是0.005-0.001mm及<0.001mm粒径减少,它们可能是氮、磷流失的载体;主要为细颗粒;(4)等高种植及植物带对控制径流污染,效果极为明显;其次为免耕,应杜绝坡耕。由于氮、磷流失多以细颗粒为载体,应侧重减少细颗粒的流失。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N’-(4,6-二甲氧嘧啶-2-基)-N—β-吡啶甲酰基硫脲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ODS色谱柱,以乙腈:水=90:10(v:v)为流动相,流速1mL/min进行分离,以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24nm下进行测定.该方法回收率在98.76%-100.18%之间,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标准偏差为0.119,变异系数为0.123%.  相似文献   

11.
以兖州煤矿塌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采集不同水文期的土壤样品,研究塌陷地积水区和非积水区氮、磷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季节性积水区一个水文年内,土壤中氮元素发生流失现象,全氮流失率达10.03%,碱解氮流失率达30.15%;全磷、速效磷发生沉积聚集现象,其中速效磷的积聚更明显。在非积水区,由于塌陷加剧土壤养分的表聚作用,促使全氮和碱解氮的流失减少。而全磷发生流失,流失率为15.24%。在垂向上,丰水期各指标含量减少的梯度平水期的梯度枯水期的梯度,在0~40cm深度,碱解氮流失率最高为50.6%,速效磷流失率最高为38.11%,在40~60cm变化幅度较小,在60cm深度之下,各指标逐渐成汇聚状态。判定60cm深度为土壤养分的塌陷影响深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冬种黑麦草对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种黑麦草使土壤容质量下降9.4%,而对照区仅下降4.0%;冬种黑麦草使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了66%,而对照区降低了14%;冬种黑麦草使土壤的全N,全P和有效N,有效P的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26%,32%,67%和33%,而对照区下降了13%,4%,20%和13%;冬种黑麦草使土壤的全K和有效K质量分数提高了14%和78%,对照区也提高了10%和10%;种草区虽然土壤养分的增加与施肥有关,但有效N和K的增加显然还受到根际效应的影响,其证据是:在种草区,尽管土壤中的N通过收获黑麦草产生了较大的净输出(28.0g/m2),但土壤N含量仍然有不寻常的增加,说明可能存在着不明N源.2种养分有效含量的增幅比全量的增幅更大.从收获的黑麦草中发现土壤有N的净输出,可能是由于冬种黑麦草有不明来源的N素积累.  相似文献   

13.
武汉莲花湖沉积物氮磷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以来,武汉市蔡甸区莲花湖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引起了各部门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其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对莲花湖的沉积物中氮、磷含量进行了监测,采用单项评价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莲花湖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的含量较高,各监测点的总氮和总磷含量分别为0.130%0.170%、0.074 4%0.170%、0.074 4%0.137%,单项评价指数的结果表明莲花湖沉积物为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变化,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内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区域内土壤表层及深层样品,采用方差分析、克拉克插值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林分密度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及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65.23,2.99,0.25 g/kg. 40~6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25.85,1.79,0.19 g/kg.相同土层深度下,未经人工抚育的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受到人为干预过的样地,同时,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比3块典型样地空间格局得出,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的空间相关性较大,表现为在东北方向上占优势.林分密度与土壤养分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华北落叶松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改性沸石粉体为原料,采用添加黏结剂和造孔剂方法制备多孔颗粒沸石,重点研究了黏结剂种类、用量、造孔剂种类和用量,水添加量等对颗粒沸石散失率及吸附氨氮、磷酸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黏结效果优于水泥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造孔剂碳酸氢钠相比较活性炭效果更佳.扫描电镜(SEM)结果发现添加碳酸氢钠后,颗粒沸石孔径增大,孔隙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在改性沸石粉体中添加1.2%PVA、4%碳酸氢钠、40%水制备所得颗粒型沸石散失率为0,且具有较高氮磷吸附性能,对水中氨氮、磷酸盐的去除率高达88.55%和83.11%.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多孔颗粒型沸石对氮磷的吸附更加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多数水生植物对于湿地土壤中氮磷元素的固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明晰芦苇与土壤间氮磷元素的关系,笔者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溱湖湿地芦苇各器官氮磷含量、季节动态及其与各土层氮磷含量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芦苇各器官氮磷元素含量规律基本相同,即总氮含量叶>穗>根>茎,总磷含量叶>根>穗>茎; ②由于芦苇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溱湖湿地芦苇与土壤氮磷元素交互关联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说明土壤-植被系统固持水体营养元素过程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中; ③植物生长相对旺盛的春、夏季,土壤-植被系统氮磷元素交互作用主要出现在土壤表层,同时由于地下水位上升,≥45~60 cm土层也会对芦苇氮磷含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一种新型荷负电羧甲基甲壳素/聚砜复合纳滤膜对中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室温下,在压力为1.0MPa、流速为30L/h,城市生活污水经过物理生化处理产生的中水经纳滤膜处理后,溶解态总磷、硝态和亚硝态总氮及CODCr的平均截留率分别可达70%、83%和95%以上,而色度的截留率几乎达100%.纳滤膜出水CODCr质量浓度在3.7~7.8mg/L之间,达到GB3838-2002地面水Ⅰ类环境质量标准;硝态和亚硝态总氮(以N计)质量浓度在2.7~3.7mg/L之间,达到GB3838-200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标准;溶解态总磷(以P计)质量浓度在1.2~1.6mg/L之间,已接近1mg/L的污水GB8978-1996Ⅱ级排放标准.荷负电纳滤膜适于中水脱磷、脱氮、脱CODCr的深度处理及含磷废水的脱磷处理.  相似文献   

18.
膨胀蛭石用于人工湿地去除氮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模拟上向流人工湿地的方法研究了系统运行参数对膨胀蛭石去除氮、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蛭石的吸附作用在运行前期对氮、磷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在运行后期,氮、磷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挂膜膨胀蛭石较未挂膜膨胀蛭石对氮、磷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9.8%,9.5%;膨胀蛭石人工湿地中TN,TP的进水质量浓度在0~100 mg/L,0~8 mg/L范围内时,其去除率随进水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进水质量浓度超过这个范围时,填料的吸附作用降低,生物膜的降解作用增强.膨胀蛭石是一种性能优异的人工湿地填料,对其进行人工挂膜可有效增强其去除氮、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间种草本植物对油茶林地表径流以及随径流流失的溶解态氮磷的影响,以期降低油茶林面源污染风险并改善下游水体环境,为油茶高效生态经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林下植被覆盖度低的5年生油茶幼林,设计3个试验处理:无间种对照、间种百喜草和间种金鸡菊,每个试验处理面积600 m2,3次重复,同时,在每个试验样地建设水平投影为16 m×7 m的标准径流监测小区,共计9个径流监测区。经过2年的生草处理后,间种百喜草和金鸡菊的油茶林下植被覆盖度从对照的31.13%分别提高到90.47%和80.40%。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多场次的地表径流及其氮磷含量的监测,比较各处理样地的地表径流量、土壤侵蚀量、径流溶解态氮(DN)和溶解态磷(DP)流失量的变化特征,分析南方油茶幼林生草栽培对地表径流及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 油茶林下间种百喜草和金鸡菊2年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含量均比对照有增加趋势。2020年6—7月,在试验区共观测到5场侵蚀性降雨事件。与对照处理相比,间种百喜草和金鸡菊的处理在5场侵蚀性降雨事件中均显著降低了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P<0.05)。与对照相比,间种百喜草和金鸡菊处理的地表总径流量分别减少了35.04%和33.56%,土壤累积侵蚀量分别减少了83.89%和79.85%。不同场次径流中DN和DP浓度变化趋势不一致,第1和第2场径流中DN浓度较低而DP浓度较高,第4和第5场径流中DN浓度较高而DP浓度较低。所有观测场次的径流DN和DP浓度均值超过了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总氮、总磷Ⅴ类标准限值。与对照相比,间种百喜草能够显著降低径流中DN和DP浓度(P<0.05),减少量分别为4.67%和16.88%;而间种金鸡菊后径流DP浓度显著降低了16.88%(P<0.05),但DN浓度却增加了5.14%(P<0.05)。总体上,与对照处理相比,间种百喜草和金鸡菊分别降低了径流DN流失量26.66%和21.49%、径流DP流失量63.06%和50.57%。结论间种百喜草和金鸡菊的油茶林地显著降低了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显著减少了径流溶解态氮磷流失量,相较而言,油茶幼林间种百喜草对林地地表径流及其可溶性氮磷流失的阻控效果比间种金鸡菊的好。  相似文献   

20.
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流域非点源氮磷流失时空分布规律,基于实测水文水质数据,采用SWAT模型与SUFI2算法,以滦河潘家口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模拟了不同水平年下流域非点源氮磷流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丰水年的TN负荷是平水年的1.68倍,是枯水年的2.12倍;TP负荷是平水年的1.52倍,是枯水年的2.21倍.从空间上看,TN、TP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