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忠莲  高宝玉  岳钦艳 《科学通报》2011,56(14):1103-1111
研究了初始pH和投加量对AlCl3和聚合氯化铝(PAC)在黄河水混凝过程中混凝效果的影响, 并对出水中的残留铝进行了分离试验. 结果表明, PAC 对黄河水混凝效果更好, 且在碱性条件下对初始pH 改变较少. 在投加量为15 mg/L、溶液初始pH 为6.0 时, AlCl3 和PAC 对黄河水中浊度、UV254 和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率较高. 2 种混凝剂在黄河水处理中最佳投加量是15 mg/L, 最佳初始pH是6.0; 出水中有机物大部分是亲水性的, 增加投加量以及中性和偏碱性条件利于去除疏水性有机物; PAC 中的铝不易残留余铝率较低, 2 种混凝剂中的铝在投加量11~15 mg/L、初始pH 为8.0 左右残留较少. 混凝出水中残留铝中大部分是总溶解性铝, 总溶解性铝中溶解性有机铝成分最大, 溶解性单体铝主要以无机单体铝为主. 在投加量10~15 mg/L,初始pH 为7.0~8.5 下可有效控制残留铝含量. PAC 混凝出水溶解性有机铝含量较高, 其他几种组分残留铝较低, 且能有效降低毒性较大的溶解性铝和溶解性单体铝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梁延刚  金国新 《科学通报》2004,47(9):845-849
合成了3种新型二双齿钛系烯烃聚合催化剂[C3H6(N=CH-Ar-O)2]TiCl2(Ar = 5-tert-butyl-C6H3(3a), 3-tert-butyl-C6H3 (3b), 3-methyl-C6H3 (3c)), 通过IR, 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表征, 并且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测定了催化剂3a的晶体结构. 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的作用下, 研究了3a~3c对乙烯聚合的能力, 发现该类催化剂具有高的催化活性、聚合条件温和、可以得到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等特点. 而且取代基、反应温度和Al/Ti摩尔比对催化剂活性和聚合物分子量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总铝浓度对纳米Al13向Al30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 采用高场27 Al NMR技术和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系统地研究了总铝浓度(CAlT)对水解聚合铝溶液中Keggin结构的纳米Al13, Al30形态分布及其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80℃)及Al13的最佳制备碱化度(B)条件下,高总铝浓度的聚合铝溶液中生成的纳米Al13形态趋于进一步聚合转化为Al30或更高聚合形态,总铝浓度愈高,转化速度越快,当CAlT>0.75 mol·L&#8722;1时,Al13含量急剧减少,Al30含量逐步增加,成为水解聚合铝溶液中的优势纳米聚合形态,但Al13并不定量转化为Al30形态。铝单体的存在是Al13转化为Al30形态的必要条件之一。当溶液AlT升高或碱化度降低时,一方面Al13与铝单体水解聚合反应速率加快,另一方面溶液pH值降低,加快了 Al13及Al30的酸性分解速率;低碱化度,高CAlT溶液中,后者占主导作用,导致Al30含量随CAlT的增大而减小。只有在CAlT<0.5 mol·L&#8722;1和Al13的制备最佳B值条件下,才能制得高Al13含量(80%以上)的水解聚合铝溶液。  相似文献   

4.
陈少华  刘俊新 《科学通报》2006,51(15):1757-1763
应用一种新型气升式重力出流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垃圾渗滤液. 试验结果表明: 当5天生化需氧量(BOD5)负荷小于1.71 kg/m3× d时, BOD5去除率大于99%, 出水BOD5小于35 mg/L; 当氨氮(NH4+-N)负荷为0.16~0.24 kg/m3× d, 且溶解氧(DO)控制在2.3~2.8 mg/L时, 出水NH4+-N小于15 mg/L; 但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去除率相对较低(70%~96%). 为了深入探讨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在MBR处理过程中的变化, 利用凝胶渗透层析(GPC)分析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分子量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主要分布在两个分子量范围: 大分子组分的峰值分子量(MWp)在11480~13182 Da之间, 小分子组分的MWp则在158~275 Da之间. 大分子组分很难被微生物降解, 但能被微滤膜截留; 小分子组分中的大多数有机物能被微生物降解, 但剩余的小分子物质能够透过微滤膜, 使得MBR处理出水中的SCOD较高.  相似文献   

5.
陈雄文 《科学通报》2003,48(21):2275-2279
为探讨低光照(30 μmol·m&#8722;2·s&#8722;1)和高光照(210 μmol·m&#8722;2·s&#8722;1)条件下海水CO2浓度变化对海产硅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生理影响, 对该藻生长及其光合CO2吸收和胞外碳酸酐酶(CAext)活性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在低光条件下, CO2浓度变化(4~31 μmol/L CO2)对该藻的生长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比高光条件大. CAext在12和31 μmol/L CO2时没有检测出活性; 但在4 μmol/L CO2时则有明显活性, 且其高光条件下的活性是低光条件下的2.5倍. 细胞光合作用对CO2的亲和力随着培养液中CO2浓度升高而下降. 另外, 高光条件下细胞的光合CO2亲和力明显高于低光条件. 这些结果表明, CAext的活性和光合CO2亲和力不仅受CO2浓度而且受到光照强度的调节; 在高光照条件下, 即使CO2浓度较低, 细胞的高CAext活性和光合CO2亲和力也能够提供充足的CO2供其光合固碳所需.  相似文献   

6.
富勒烯衍生物对M-MuLV逆转录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孟宪梅  陈哲  李博  张羽飞  赵东旭  杨新林 《科学通报》2006,51(16):1971-1973
  相似文献   

7.
杨新林  陈哲  孟宪梅  李博  谭信 《科学通报》2007,52(4):399-403
采用具有HindⅢ和EcoRⅠ单一酶切位点的pEGFP-N1超螺旋型质粒为底物, 检测三丙二酸富勒烯(trimalonic acid C60, TMA C60)对DNA限制性酶切反应的作用. 同时以该质粒为模板, 测定TMA C60对Taq DNA聚合酶催化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的影响. 酶切产物与PCR扩增产物均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显示. 实验发现, 在质粒酶切体系或PCR体系中添加TMA C60后, 酶切或扩增产物的生成量均显著减少. TMA C60的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性, 对HindⅢ, EcoRⅠ两种酶切反应和PCR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6.3, 6.0, 6.0 μmol/L. 两种活性氧清除剂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和叠氮化钠在浓度为2~10 mmol/L时, 不能拮抗TMA C60对PCR和两种酶切反应的抑制作用. 但是, 在PCR体系中增加Taq DNA聚合酶能够拮抗TMA C60的作用. 这些结果表明, TMA C60能够抑制上述3种DNA代谢相关酶的活性, 其作用可能与活性氧无关.  相似文献   

8.
Zn掺杂TiO2纳米管电极制备及其对五氯酚的光电催化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慧敏 《科学通报》2007,52(2):158-162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Ti基底上制备TiO2纳米管电极, 再通过浸渍法制备出Zn掺杂TiO2纳米管电极.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DRS)技术对其进行表征, 电极表面分布有均匀的纳米管状阵列, 管径50~90 nm, 管长约200 nm, 管壁厚约为15 nm, 锐钛矿型TiO2, Zn元素以ZnO小团簇形态沉积在TiO2纳米管电极表面, 与TiO2纳米管电极相比起始吸收带边红移近20 nm. 分别使用Zn掺杂TiO2纳米管电极和TiO2纳米管电极对相同五氯酚(PCP)溶液(初始浓度为20 mg/L, 电解质Na2SO4浓度为0.01 mol/L, 初始pH为7.03)进行光电催化降解120 min. 结果表明: 在紫外光(400 μW/cm2)或可见光(4500 μW/cm2)的照射下, Zn掺杂TiO2纳米管电极对PCP的降解率分别为73.5%和18.4%, 而TiO2纳米管电极对PCP的降解率分别为48.5%和3.2%. Zn掺杂TiO2纳米管电极光电催化降解PCP的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分别为TiO2纳米管电极的2.0倍和5.8倍, 且其光电催化性能与Zn掺杂浓度有关,最优掺杂浓度为0.909%. Zn掺杂TiO2纳米管电极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复合镍铁乙烯聚合催化剂制备双峰聚乙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世波  刘东兵  徐人威  毛炳权 《科学通报》2005,50(21):2434-2435
选择合适的聚合条件和催化剂, 复合镍铁乙烯聚合催化剂能够制备具有理想双峰特征的聚乙烯. 以三乙基铝(AlEt3)为助催化剂的乙烯均聚中, 得到的双峰聚乙烯不仅含有相对高分子量的枝化聚乙烯, 而且含有相对低分子量的线性聚乙烯, 并且两者的量相近. 因此在一个聚合釜内可以得到理想的双峰聚乙烯树脂, 为双峰聚乙烯的制备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TiO2改性β-PbO2电极光电协同降解偶氮染料酸性橙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助光催化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光催化效率的手段. 通过共沉积的方法制备了TiO2改性β-PbO2电极, 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其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 将其用于电助光催化降解酸性橙Ⅱ, 在外加电压(阴阳两极间)为1.5 V时, 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对降解50 mg/L酸性橙Ⅱ的影响; 在外加电压为2.5 V时, 研究了初始pH = 2.0和pH = 12.0时降解历程和降解产物的差异. 结果表明, 200 mL共沉积液中加入2.0 g TiO2制备的改性β-PbO2电极较未改性的β-PbO2电极晶粒更加精细, 表面更加致密均匀. 电助光催化降解酸性橙Ⅱ时产生了明显的光电协同作用, 溶液初始pH = 2.0时对酸性橙Ⅱ的降解效率和TOC去除率最高. 通过对紫外可见光谱和最终降解产物的分析, 证明初始pH = 2.0时, 在2 h的反应时间内, 光电协同催化降解酸性橙Ⅱ经历产生主产物马来酸的反应步骤, 而初始pH = 12.0时酸性橙Ⅱ的降解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1.
利用体积排阻色谱(SEC)和非变性凝胶电泳(native PAGE)分析了Aβ1-40在溶液中的寡聚体存在形式, 并对三聚体进行了分离, 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Aβ1-40可溶性三聚体对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 在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0.231 mmol/L的Aβ1-40能在24 h内以稳定的低分子量寡聚体混合物的形式存在, 主要成分为可溶性三聚体. 通过SEC分离得到的Aβ1-40三聚体, 可以明显升高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浓度, 作用强度高于同浓度的Aβ1-40纤维. 另外, Aβ1-40三聚体与Aβ1-40纤维所引起的胞内钙升高的方式不同, 提示其作用机理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姚英明  齐贵中  沈琪  扈晶余  林永华 《科学通报》2003,48(12):1286-1289
(ArO)2Sm(THF)4 (ArO = 2,6-二叔丁基-4-甲基酚基)与Et2AlCl在四氢呋喃中发生配体交换反应, 生成SmCl2 (1)和(ArO)AlEt2(THF) (2). 1进一步与环辛四烯(C8H8)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C8H8)SmCl(THF)2]2 (3). 晶体结构测定表明配合物2具有单分子结构, 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与铝原子配位, 形成一个扭曲的四面体. 配合物3具有双分子固态结构, 中心金属钐与一个环辛四烯、两个氯原子和两个氧原子配位, 其形式配位数为9.  相似文献   

13.
合成分离纯化了对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水溶性富勒烯丙二酸衍生物C60 (C(COOH)2)2, 利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直接观察它们与活细胞的相互作用. 并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技 术, 进一步对其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发现, 这种碳纳米物质能够直接进入细胞, 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 不仅如此, C60 (C(COOH)2)2还可以将本身不能进入细胞的分子带入细胞中. 研究还发现, 在 1×10&#8722;2~1×102 mg/L浓度范围内, C60(C(COOH)2)2无明显细胞毒性. 研究结果表明C60 (C(COOH)2)2在药物载带和输运方面可能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提出重点研制无铅无铋压电陶瓷的建议, 并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 制备了新的助烧剂Na5.6 Cu1.2Sb10O29及(Na0.5K0.44Li0.06)Nb0.95Sb0.05O3无铅无铋压电陶瓷, 研究了助烧剂对该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 添加适量助烧剂, 可以提高压电陶瓷的致密度, 降低介电损耗, 明显提高压电活性. 添加摩尔百分比为0.4% Na5.6Cu1.2Sb10O29的样品, 压电常数可达到261 pC/N, 机电耦合系数k33高达60%以上. 这些结果表明, 添加了助烧剂Na5.6Cu1.2Sb10O29的(Na0.5K0.44Li0.06)Nb0.95Sb0.05O3是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无铅无铋压电陶瓷.  相似文献   

15.
何晓晓  刘芳  王柯敏  葛佳  秦迪岚  龚萍  谭蔚泓 《科学通报》2006,51(10):1156-1162
系统地研究了纯硅纳米颗粒(SiNP)、磷酸化硅纳米颗粒(PO4NP)和氨基化硅纳米颗粒(NH2NP)与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的生物效应. 考查了3种不同功能化基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对HaCaT细胞的细胞黏附效率、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以及HaCaT细胞对SiNP, PO4NP和NH2NP的吞噬情况. 结果表明: SiNP, PO4NP以及NH2NP 3种颗粒对HaCaT细胞的影响均存在浓度依赖关系, 当3种不同功能化基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在细胞培养液中的终浓度低于0.2 μg/μL时, 与HaCaT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但是随着纳米颗粒在细胞培养液中终浓度的增大, PO4NP, SiNP和NH2NP对HaCaT细胞的影响也逐渐增大, 其中PO4NP所产生的影响随浓度增大的趋势最慢, SiNP次之, NH2NP最快; 同时, HaCaT细胞对纳米颗粒的吞噬量和吞噬速度也因其表面修饰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在同样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下, NH2NP进入到细胞的量最多、速度最快, SiNP次之, PO4NP则最少、最慢. 这些研究结果的获得为指导硅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安全应用以及硅纳米颗粒的后续修饰提供了理论依据, 有利于进一步拓展硅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钙对聚合氯化铝中铝形态分布及结构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氯化铝(PAC)的絮凝性能与其铝形态分布和结构密切相关, Al13形态是PAC的最佳絮凝形态. 通过碱化反应前加Ca和碱化反应后加Ca两种方式合成了含钙PAC, 采用27Al核磁共振(NM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Ca的加入对PAC中铝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由于钙形态与铝形态间的电荷斥力以及二者形成的络合物, Ca的加入可增加产品中Alm和Al13的含量, 并使Alm和Al13形态在NMR谱图中的化学位移降低. 随着Ca/Al摩尔比的增大, 铝形态趋于分散, 聚集状态由枝状聚集转向团粒状聚集, 且团粒粒径逐渐变小, 在高Ca/Al摩尔比时形成絮状物. Ca的引入使PAC中Al13含量增加, 这必将增加PAC在水处理中的絮凝效能.  相似文献   

17.
南极大气中磷化氢的首次监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普遍认为远离人类活动区的地球大气中, 夜间磷化氢(PH3)浓度小于几个ng/m3, 白天日照下更低(pg/m3级). 南极米洛半岛地区大气中PH3的浓度进行了检测, 2006年1~2月晴天上午10︰00大气中未检测到PH3; 而在多云与小雪的天气条件下, 大气中几乎都检测到PH3, 平均浓度约为(75.3±28.8) ng/m3 (n = 5); 光强较弱的夜间22︰00, 几乎所有气体样品也都检测到了PH3, 平均浓度约为(87.2±70.9) ng/m3 (n = 11). 1月份夜间22︰00大气中PH3浓度普遍高于上午10︰00, 2月份二者浓度较接近; 且夜间22︰00大气中PH3的浓度随气温的下降呈明显下降趋势, 表明大气中PH3浓度受光照强度与气温的影响. 在极昼、强紫外辐射的南极夏季, 测定结果比当前认为洁净的地球大气中存在极低浓度的PH3要高1~2个数量级, 这是一个非常奇异的现象. 探讨性分析结果表明: 高洁净度的、干燥的、低温的南极环境可能延长了PH3的寿命, 并造成大气中PH3的累积; 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可能存在产生PH3的新途径和大气化学过程; 另外, 还可能与局地源的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1~40对神经细胞膜通透性及胞内游离Ca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可溶和纤维化的Aβ1~40 对神经细胞膜通透性及胞内游离Ca2+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可溶和纤维化的Aβ1~40 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均是浓度依赖的. 可溶的Aβ1~40 只有当其浓度达到3 mmol/L时才能使膜的通透性增加, 而纤维化的Aβ1~40 的毒性作用远远强于可溶性的Aβ1~40 , 当浓度为1 mmol/L时, 即有明显作用. 当其浓度达到3 mmol/L时, 不但细胞膜的通透性大大增加, 而且核膜也有严重破损. ②高浓度可溶的和纤维化的Aβ1~40 均能使胞内Ca2+升高, 升高的幅度呈浓度依赖的. 纤维化的Aβ1~40 诱导的胞内Ca2+的上升比较同步, 且反应很快. 这提示高浓度可溶的和纤维化的Aβ1~40 神经毒性与细胞膜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及胞内Ca2+平衡失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赵贤广  张锋  彭璟  耿皎  李文涛  张志炳 《科学通报》2007,52(12):1400-1403
采用高精度红外热像仪, 实验研究了电解质Na2SO4-H2O溶液受热破裂降膜的Marangoni效应. 结果表明, 降膜的流向和径向都存在分别由液膜表面温度和浓度分布不均引发的热和溶质Marangoni效应, 并对降膜的传热过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引入Marangoni数(Ma)和溶液浓度(c0)参数, 提出了受热破裂降膜Nusselt数(Nu)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20.
氯化锂对急性分离的海马CA1锥形细胞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峰  杜会枝  杨频 《科学通报》2006,51(14):1649-1653
研究表明锂盐具有神经保护功能, 但其作用的分子机理尚不十分明确.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研究了氯化锂对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CA1锥形细胞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去极化脉冲刺激可以激活两种外向钾电流: 快速激活与失活的外向钾电流IA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 结果表明, 氯化锂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大IA, 其半数增大浓度(EC50)为22.8±5.45 μmol/L. 25 μmol/L氯化锂可使IA的稳态激活曲线和稳态失活曲线向负电位方向移动, 但主要影响激活过程; IK 的大小及激活过程均不受氯化锂的影响. 增大IA可使细胞膜超极化, 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从而减少胞外Ca2+的内向流动, 这一过程可能是氯化锂神经保护功能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