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例老年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RP水平、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治疗前CR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其阳性率远高于ESR和外周血WBC计数.治疗前后外周血WBC计数及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RP水平较外周血WBC计数和ESR,能更敏感地反映老年AECOPD患者炎症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亚群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所有进行冠脉造影患者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冠脉造影正常者(n=20)相比,冠心病患者(n=5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3)。对冠脉病变范围与白细胞计数及其亚群的分析发现,与冠脉无病变者相比,冠脉病变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2)。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能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干扰素组用α-2b干扰素300万IU,肌注,隔日一次,苦参素组用苦参素注射液600mg,肌注,每日一次,联合组用c-2b干扰素300万IU,肌注,隔日一次,同时用苦参素注射液600mg,肌注,隔日一次。以上三组均为16周为一个疗程。结果:肝功能复常幸、HBeAg转阴幸、HBeAb阳转车、HBVDNA转阴率和外周血WBC和PLT下降率干扰素组分别为82%、46.4%、39.2%、42.9%和28.6%;苦参素组80%、40%、33.3%、36.7%和0%;联合组90%、63.3%、56.7%、63.3%和3.3%。苦参素组的外周血WBC和PLT不仅无下降,反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和伤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年至2009年的7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在入院24 h内、3 d和7 d时采外周静脉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病人预后的不同,比较不同组间白细胞计数。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且成正相关。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可作为患者病情观测和预后判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In(Ⅲ)在pH=4.57的0.2mol.L-1HAc-0.4mol·L-1NaAc-0.1%V.C-0.006%HCuP溶液中,用示波计时电位法可获得良好的示波图,其切口电位Eh=0.90(VsSCE),切口高度与In(Ⅲ)浓度在8.0×10-7~1.4×10-5mol·L-1范围内成正比,检测下限可达5.0×10-7mol·L-1,测得吸附络合物组成为In(Ⅲ):铜铁试剂=1:1,条件稳定常数为5.9×103.方法应用于含铟合金轴承样品中微量铟的测定,标准偏差为0.59,回收率为98.83%,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单条林带防护作用区风速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防护林带对旷野风速运动变化所产生的作用,通过空间多点观测,来研究单条林带防护作用区风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带背风面2.5~19H范围内形成的风速降低区,是林带主要保护区和作用范围。其中,4~13H区域内由旷野最大风速值6.4m/s降低至2.7~5.0m/s,风速降低幅度为29.7%~57.8%;13~19日区域内风速分布为5.0~6.0m/s,降低约6.3%~21.9%。在林带迎风面3.5H范围内形成的次降风区,风速降低了0.4~1.0m/s;林带附近乱流交换比较强烈,而且在林带两端处略偏向林带背风面有两个较大的动力速度增强区,风速超过7.0m/s,甚至达到7.5m/s。在林带的垂直方向不同区间的垂线上风述变化不同,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并不完全相同。据此提出林带“有效防护面积”的新概念,是表征单条林带防护作用火小的客观指标,能准确地表达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区域范围和防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A方案治疗初治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m除外)患者65例随机分为TA(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组和DA(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对照组,化疗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CR)67.6%,部分缓解率(PR)18.9%;对照组CR57.1%,PR7.1%。骨髓抑制情况:治疗组粒缺持续时间为(8.23±1.52)d,外周白细胞(wBC)最低值(0.35±0.12)×10^9/L,输血小板(PLT)量(机采单位)(2.19±0.59)。对照组粒缺持续时间为(5.51±1.31)d,WBC最低值(0.43±0.11)×10^9/L,输PLT量(机采单位)(1.86±0.73)。感染发生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5.7%。胃肠道反应:治疗组24(64.9%)例,对照组25(89.3%)例。脱发:治疗组19(51.4%)例,对照组21(75.0%)例;肝功能异常:治疗组2(5.4%)例,对照组7(25.0%)例。ECG异常:治疗组0例,对照组3(10.7%)例。口腔溃疡:治疗组4(10.8%)例,对照组9(32.1%)例。结论 TA方案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较DA方案缓解率更高,毒副反应较DA方案更轻,但骨髓抑制时间长,感染发生率及出血性机会较DA方案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悬浮红细胞过滤前后主要质量指标的变化,评价白细胞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临床观察去白细胞红细胞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的有效性.随机抽取悬浮红细胞60袋(2U/袋),采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分别计数过滤前后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游离血红蛋白(FHb)及体积的变化,滤后WBC用Nageotte计数板测定;比较分析临床输注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红细胞FNHTR的发生情况. 结果表明60袋悬浮红细胞滤除白细胞后体积减少(43.38±7.54)ml,红细胞回收率为(92.88±3.85)%,白细胞去除率为(99.95±0.24)%,白细胞残留量为(0.52±0.28)×106/U,均已达到或超过血站基本标准中对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质量要求;Hb,Hct滤除白细胞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患者FNHT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输注悬浮红细胞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白细胞滤器能有效滤除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能显著降低FNHTR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腹水并表原发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晚期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早期症状不典型而易误诊。本文对我院1982—199O年间收治的朋例病人作一总结,并对早期诊断及预防作一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68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岁,以30─40岁共68例为最多(77.2%)。1.2诊断标准在肝硬化腹水基础上,具备下列第1、2两项或第3项并除外肿瘤及其它腹膜炎症者即可诊断为SBP。(1)不同程度的腹膜炎表现。(2)腹水白细胞计数>0.3×109/L,中性粒细胞ic.25或白细胞计数<0.3×109/L,中性粒细胞9刃.45且腹水蜜血试…  相似文献   

10.
10月龄非洲鸵鸟胴体性状的测定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饲养于陕西关中地区的23只10月龄非洲鸵鸟胴体性状进行测定及其相关回归研究.结果表明,屠宰率平均为0.785 9±0.018 1%;半净膛率平均为0.904 9±0.012 6%,全净膛率平均为 0.712 5±0.027 7%.10月龄非洲鸵鸟体重与体尺之间回归方程:Y=-52.155 07 0.701X1- 0.166X2 2.879X3(n=23,R2=0.643 418,0.05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白毒伞蕈中毒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至8月集中收治的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13例急性重症白毒伞蕈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3例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及临床症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3例患者在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后,血液中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明显下降,其中BUN、SCr、CK—MB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除2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未坚持治疗自动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0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急性重症白毒伞蕈中毒的救治,早期及时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可有效地清除和吸附血液中BUN、SCr、CK—MB、ALT、AST、LDH毒性物质,是避免白毒伞蕈中毒发生致死性肝损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观察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免疫重建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方法:对41例艾滋病患者用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采用规范的督导管理模式,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并做血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CD4、病毒载量等检测。结果:服药依从性在95%~100%之间,平均98.8%。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无死亡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治疗满12个月的19例患者有89.5%的患者CD4上升,总体CD4平均上升120.8个/μl,12例做病毒载量(HIVRNA)检测结果:100%的患者HIVRNA持续下降,6个月时、12月时有75%的患者HIVRNA检测不出。结论:高效的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有确切疗效,治疗1年抗病毒治疗总有效率为94.7%。科学规范的督导管理,确保病人95%以上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体育专业平原大学生初入高原(2260m)后外周血白细胞(WBC)参数的变化及与高原适应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血球计数仪测定30名初入高原的体育专业新生入校第3d、第35d静脉血白细胞参数,并与世居高原体育专业新生进行对比.结果平原新生进入高原第3d外周血WBC总数增高,与高原新生相比差异明显(P〈0.01),平原新生主观感觉高原反应明显.对同一群体平原学生进入高原的第35d进行测试,WBC总数下降并与高原新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入高原者因环境因素刺激,人体会出现一系列应激性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为客观评估病情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共收治20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06病例中,1~3岁138例(67%),EV71感染129例(62.6%)。1~2部位有皮疹114例(55.3%),3个部位及3个以上部位92例(44.7%)。持续高热大于3天136例(66%),精神萎靡、烦躁、易惊、惊跳、抖动、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3个或3个以上症状128(62.1%);白细胞总数大于15×109/L 85例(41.3%)小于4×109/L21例(10.2%);血糖大于8.3 mmol/L60例(29.1%),CK-MB大于48 mmol/L56例(27.2%),痊愈194例(94.2%),神经系统后遗症10例(4.9%),肺出血死亡2例(0.9%)。结论重症手足口病中EV71型多见,以1~3岁儿童好发,皮疹典型或不典型,早期有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烦躁、易惊、惊跳、抖动、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部分白细胞、血糖、CK-Mb等明显异常,该病预后较好,少数病情危重死亡。  相似文献   

15.
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ABO血型不合的输注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护理因素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ABO血型主要不合和次要不合的干细胞输注的影响。对20例HLA相合、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外周血干细胞输注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情况分析。在输注外周血前、中、后均采取周密的预防措施。20例血型不合移植患者均顺利输注外周血干细胞并获得造血重建。说明在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干细胞输注中,护士对病情观察及护理水平是输注及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泻患者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肠道门诊收治的腹泻患者1 904例,采集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同时整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症状表现.结果 1 904例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感染阳性271例(14.23%),以寒冷月份感染阳性率较高.不同性别患者之间诺如病毒感染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月龄~5岁年龄段的诺如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5~18岁年龄段阳性率最低,各年龄段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散居和托幼儿童中感染阳性率最高,服务业感染阳性率最低,不同职业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诊断的患者中诺如病毒感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诺如病毒感染阳性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发热、腹痛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腹痛部位、腹泻次数、粪便性状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如病毒是本地区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重要病原菌,6月龄~5岁年龄段儿童诺如病毒感染风险最高,恶心、呕吐为诺如病毒感染的多发症状.  相似文献   

17.
以采自大理点苍山的红瘰疣螈为材料,应用常规血涂片,Giemsa染色法与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红瘰疣螈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数量比例。结果表明:红瘰疣螈的外周血细胞中红细胞有核,呈椭圆形、梨形,平均含量为1.48×105个/mm3。白细胞多呈近圆形,平均含量为0.17×105个/mm3。白细胞中按细胞数量从多到少排列,其顺序依次为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并将研究结果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从进化、生活习性、环境与血细胞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探讨卡马西平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选择45例确诊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2),分别给予卡马西平(100mg,每日3次)和安慰剂治疗8周;两组患者均每周行3次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治疗8周后,对照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善。而治疗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卡马西平能有效地改善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9.
南瓜多糖的抑瘤作用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从南瓜中提取的多糖对动物肿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免疫活性 ,以寻找和开发新的植物抗肿瘤药。方法 :以小鼠 S- 180、艾氏腹水癌 (EAC)为动物模型 ,通过灌胃给予南瓜多糖 ,按 10 mg/ m L 每天灌胃 0 .4m L,连续给药七天 ,第八天处死动物 ,取瘤及胸腺称重求抑瘤率及增重率 ,并作眼底取血以检测外周血各种血细胞数、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红细胞免疫功能试验。将所有数据进行 t检验。阳性对照安瘤乳组和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作同样检测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南瓜多糖对S- 180、艾氏腹水癌的抑瘤率分别为 37.3%和 33.3% ,对胸腺增重率为 8.3%。对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数的影响 ,南瓜多糖与安瘤乳组比较 ,南瓜多糖组明显高于安瘤乳组 ,P<0 .0 1。对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影响。南瓜多糖组血浆 SOD活性升高 ,MD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但无显著差异。红细胞免疫吸附肿瘤细胞能力增强 ,P<0 .0 5。结论 :南瓜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癌及升高血浆白细胞、淋巴细胞的作用 ,增强红细胞免疫吸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老年肺炎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14例老年肺炎的发病季节、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本地区老年肺炎夏季发病有增多趋势 (2 9% )。老年组与老年前期组相比 ,发热、胸痛少 ,但精神神经症状、消化道症状、心律失常明显 ,白细胞计数和嗜中性粒细胞分类不高。结论 :本地区老年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