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塔卡提铅锌矿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机制和成矿远景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塔卡提铅锌矿床位于西昆仑塔木-卡兰古铅锌铜成矿构造带的远景区,区域上受西昆仑构造带和康西瓦构造带共同控制.矿体产出部位严格受白云岩-砂岩接触层位及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呈层状或脉状;围岩主要为蚀变白云岩、碎屑砂岩;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和闪锌矿;矿床类型与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类似.由于矿床处于西昆仑塔木-卡兰古铅锌铜成矿构造带的远景区,铅锌矿床潜在资源量较大,同时区域上相同类型铅锌矿床较多,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2.
彩霞山铅锌矿床是卡瓦布拉克—星星峡中天山地块铅锌成矿带中发育的唯一大型矿床.矿体赋存于青白口纪卡瓦布拉克组第—岩性段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受构造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顺层破碎带及糜棱岩中,近东西向展布,南倾,倾角为65°~80°,与矿区断裂及地层产状一致.通过碳、氢、氧、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可知:成矿热液及挥发分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在与围岩碳酸盐岩发生反应时,交代溶解碳酸盐岩并在成矿过程中形成新生方解石和石英;成矿所需的硫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有机还原及细菌还原作用;铅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源,与海西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并同化了围岩中的铅.其成矿机理为岩浆热液携带了大量的挥发分和成矿物质,构造导通岩浆热液,使之在构造破碎带中与围岩发生反应,溶解围岩碳酸盐岩并与围岩中的硫结合,形成铅锌矿化;彩霞山铅锌矿床为—受构造控制的中温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宁蒗地区喜山期班岩带各斑岩体(群)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一致地表明其斑岩属含矿斑岩。斑岩体(群)侵位的各时代围岩地层亦具有一定的含矿性。随着斑岩带围岩合矿层位的变更和斑岩体自身含矿性的变化,斑岩铜矿和斑岩外接触带矿床(或矿化)也随之发生变化,形成由一系列多矿种、多类型矿床构成的矿床系列。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带及其成矿系列严格受近南北向的包都—波罗弧形断裂带控制,该斑岩带实为构造—斑岩—成矿三位一体的喜山期构造—斑岩成矿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控矿地质构造、含矿地层岩性、矿体形态、矿体规模等方面介绍了纳雍水东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该区铅锌矿断裂构造控矿明显,岩石晶洞构造和围岩的硅化对铅锌矿的富集成矿有利。通过镜下对矿床中物质成分、矿石结构和矿石构造研究表明,矿床中物质成分简单,成矿方式以充填和交代为主,矿石构造反映出热液矿床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胡昌松 《广东科技》2014,(12):133-134
渝东南地区铅锌矿床赋存于早寒武世晚期至早奥陶世早期碳酸盐地层中。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且具多层性,局部可切层,少数呈脉状。其产出受岩石的原生孔隙和容矿层内构造如虚脱-滑动空间、破碎带及裂隙系统等多因素控制。深大断裂带可能为主要导矿构造。容矿层不是矿源层,铅锌矿不存在同生沉积特征或痕迹。矿质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建造以下的一大套碎屑岩建造,部分来自深部和造山带。矿床无围岩蚀变则无铅锌矿化,矿化富集强度与多类型围岩蚀变强度及层内构造空间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比湘西北铅锌矿床成矿模式,对重庆渝东南地区铅锌矿地质资料进行了总结,对成矿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扎麻山南坡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都兰-鄂拉山成矿带.通过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重点讨论了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岩浆岩特征)、围岩蚀变类型、矿体分布特征、矿石组合及可能的成矿过程,认为扎麻山南坡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为中低温热液型,受三叠系陆相火山岩及北东向断裂的控制,印支晚期花岗岩岩体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可能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及其集聚和运移的热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7.
吉水县芦溪岭钼铜矿床属斑岩型矿床,矿床(体)受岩体内外接触带控制明显,裂隙带是控矿主要构造,也是矿化体的储矿构造.矿化体大致呈平行多层雁行式排列.矿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型辉钼矿(黄铜矿)矿石、次为千枚岩型辉钼矿(黄铜矿)矿石.通过控矿因素分析,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断裂破碎带还具备寻找钼、铜、金、钨等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花牛山一带铅锌金矿地层、构造、侵入岩、矿体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床特征,指出了花牛山一带铅锌金矿床位于甘肃北山南带花牛山地体中,成矿构造地质环境复杂,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强烈。着重论述了该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凤巍 《甘肃科技》2021,37(20):45-48
八卦庙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凤太矿田内,是一特大型低品位热液变质矿床,金矿体受北西向F13大断裂下盘的韧性剪切带控制,剪切带内次级小断裂、节理、揉皱构造密集发育,热液活动强烈,赋矿岩层为上泥盆统星红铺组,矿体赋存在斑点状铁白云质粉砂质千枚岩、硅化千枚岩中,形成构造蚀变岩型、破碎石英脉型两种类型的工业金矿石,矿石品位与石英脉带、次级断裂、节理的发育程度关系密切,与共生金属硫化物含量成正比,与围岩蚀变程度正相关,在八卦庙矿床深部,含矿热液流体、容矿构造等成矿条件不如上部,但石英脉破碎蚀变带型金矿体依然存在,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南湖西金矿位于甘肃北祁连造山带西段、阿尔金大断裂带南侧。矿床受控于由阿尔金大断裂派生的断层破碎带中。文章从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等入手,分析了矿床的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受含矿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因素的制约。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认为次级断裂和矿体深部勘查,是该矿床今后找矿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根据矿区内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及主构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对矿区内主构造特征、含矿性以及矿床的成矿规律、控矿因素进行了解析。并结合区域铅锌矿成矿规律及成矿条件对某铅锌矿床的找矿远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滇西北核桃坪铅锌矿是保山地块内沿澜沧江断裂带发育的一个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和沙河厂组大理岩化灰岩及矽卡岩中,严格受近SN向的断裂带及层间破碎带控制。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与澜沧江老厂铅锌矿进行对比,对核桃坪铅锌矿形成的大地构造成因进行研究。大地构造位置,主成矿期铅同位素比值、物质来源等证据显示核桃坪矿床与老厂矿床具有相同的成因。根据老厂矿床的前人研究得出核桃坪铅锌矿床形成的机制为青藏高原的主碰撞期末,大规模走滑断裂的形成导致地壳重融、减薄,幔源岩浆沿走滑断裂侵入地壳与围岩交代蚀变成矿。  相似文献   

13.
对辛庄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及矿化富集标志进行研究;结合本区地质特征,总结辛庄金矿床的主要成矿要素,建立辛庄金矿床的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五台群金刚库组地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北西向区域性张性大断裂(龙山断裂和义兴寨断裂)及其强烈挤压下形成的北西向次级断裂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为成矿物质的就位提供了有利的空间;燕山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为成矿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和热能,是成矿的首要因素;五台群金刚库组地层、北西向区域性张性大断裂、燕山期岩浆岩、以硅化、黄铁矿化以及绢云母化为主的围岩蚀变及主脉带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带是本区的关键控制因素;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以及热液蚀变的广泛发育是其矿化富集标志.  相似文献   

14.
魏黎  丁俊 《科技咨询导报》2009,(12):253-254
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等入手,分析了铅锌多金属矿的控矿因素,认为成矿受构造及岩浆岩控制,且南部的流纹斑岩体为该区的成矿母岩,近东西向及北西向断裂带为主要的控矿构造。初步认为本区中部和南部的深部具较理想的找矿前景,尤其是南部流纹斑岩体附近,重点要注意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以及流纹斑岩与二长花岗岩接触带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5.
该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昆明台褶束南缘,区域构造以北东向及东西向断裂和褶皱构造为主,矿区构造线方向与区域构造线特征大体相近,呈近东西向或北东东向。矿区内主要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南南东。矿床产于上泥盆统在结山组(D3zj)的断层破碎带中,该地层倾向南南东,倾角20-30°,岩性单一,主要由浅灰、灰白色薄层状含泥质条带粉-细晶白云岩与中-厚层状、块状粉-细晶白云岩组成。矿体呈脉状产出,走向近北东东。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其次为少量方铅矿,未见其他金属矿物,脉石矿物只有方解石。该矿床是受北东东向的断裂构造和泥盆系下统在结山组(D3zj)白云岩系控制的,含矿热液沿断裂构造运移,在碳酸质围岩性质活泼的构造破碎带中发生交代、蚀变、充填作用,于有利的成矿空间内沉淀富集并成矿,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分析、地球物理等手段综合分析贵州省赫章县三万坪铅锌矿的成矿机制,结果表明:铅锌矿的形成主要受断层控制,主要产于断裂旁侧的次级破碎带及层间破碎带中,矿床为改造型中低温热液矿床;地层、围岩、构造、蚀变、地球物理异常标志是有效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牟乳金矿带构造分区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山东牟平—乳山(以下简称牟乳)金矿带构造控矿规律。方法利用波浪状镶嵌构造理论,对断裂带内矿床的分布特征和矿床(体)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本区断裂控矿规律。结果本区控矿构造系统主要由近南北向容矿断裂和北西向构造条带组成;矿床就位主要受近南北向断裂与北西向构造带的联合控制,分布于其相交的构造结中;在每一良好的成矿段内,矿床的分布具近等距性。结论西泊地区为一矿床(点)赋存点。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大场金矿田扎家同哪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地质现象分析认为扎家同哪矿床为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作用与区域热流值升高驱动含矿热液沿构造破碎带充填有关.自矿体至围岩发育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含矿破碎带总体表现为浅部脆性变形,岩石多呈碎裂团块状,深部为韧性变形,破碎带与围岩界线不明显.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和黄铁矿等硫化物.扎家同哪金矿床以断层破碎带、土壤异常、围岩蚀变、砂金为主要的找矿标志.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分析,认为矿区东部的阿棚鄂一也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矿床资源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通过总结白杨河铀铍矿床主要控矿因素,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成矿的作用关系,指出白杨河铀铍矿床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具有较好的铀铍成矿前景。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与泥盆系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的接触带部位,其中花岗斑岩为主要铀源体,中酸性围岩则为成矿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化学障;南北接触带为矿区内重要的含矿和控矿构造,其矿化蚀变及微量元素差异说明铀与铍非同期产出物;该区含矿花岗斑岩蚀变最发育,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是赤铁矿化和萤石化,据不同蚀变程度微量元素对比发现Pb、Mo等元素可作为铀矿化蚀变的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20.
程主华  孙新春 《甘肃科技》2012,28(1):39-42,61
甘肃大口子北西金矿位于马鬃山镇东南,通过对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大口子北西金矿床受构造和侵入岩两大因素的控制.华力西中期的闪长岩是成矿的物源条件,华力西晚期的花岗岩使得围岩再次活化,有用组分逐渐汇聚形成含金石英脉;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了矿化带及矿体的分布,断裂构成部分矿体的赋矿空间,华力西中、晚期的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在提供热液和物源的同时,提供了充分的热动力条件.为此,进一步总结了矿床的成因类型及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是与石英脉关系密切的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