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福建将乐县肺吸虫病流行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5年福建建瓯县发现肺吸虫病流行区以来,相继证实了邵武、建阳、松溪、政和、漳平、屏南和永安等县普遍流行肺吸虫病。1981年三明地区防疫站反映将乐县有肺吸虫病例,我们在将乐县调查了白莲公社陇西山林牧纸综合场的肺吸虫病流行状况、现将调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福建肺吸虫病最早在厦门一位病人痰检中见到虫卵而被发现(Manson,1880)。福州郊区和屏南棠口地区亦有病例报告(Maxwell,1931)。动物宿主曾发现福州、福清、莆田和长汀等地的虎、豹、狐、野猫、家猫、犬和猪等动物有成虫感染(吴光,1937;金德祥,1939;陈国忠,1941)。唐仲璋(1940)对福清的林氏型和?齿型肺吸虫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闽清县肺吸虫病病原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清县近年来陆续发现肺吸虫病病例。我们自1978年以来根据病人线索按东、西、南、北不同地区收集标本,对当地肺吸虫病病原学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虫种及其比较将自蟹体内检出的不同形态的新鲜囊蚴分别感染家猫、家狗。待在动物粪便中查获虫卵后解剖,检获的虫体标本经染色制片鉴定。当地有三种肺吸虫;卫氏肺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斯氏狸殖吸虫(Paragonimus skrjabini)、闽清肺吸虫(Paragonimus min-  相似文献   

4.
作者等于1984年11月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肺吸虫病病原学及人群感染调查时,发现当地有三种溪蟹,其体内均发现有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Kerbert,1878)和三平正并殖吸虫(Euparagonimus cenocopiosus Chen,1962)的囊蚴。这三种溪蟹是:福建华溪蟹(Sinopotamon fujianense Dai et Chen,1979)、福建马来溪蟹(Malayopotamon fukienense Dai et Lin,1979)和武夷华溪蟹。最后一种是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闽侯县肺吸虫病病原学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6年以来,我们对闽侯县肺吸虫病病原学进行了调查,发现病原虫种有4种:即: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和三倍体型;三平正并殖和斯氏狸殖(或称四川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放逸短沟蜷,其感染率为0.41%(6/1456)。以尾蚴喂饲家犬,肋天后解剖在肺脏检及8只成虫与1只童虫。第二中间宿主有4种,即:福建华溪蟹、福建马来溪蟹、角肢南海溪蟹和台湾南海溪蟹,其感染率为44.24%(96/217),严均每只蟹含45.19个、每克蟹组织含9.45个囊蚴。福建华溪蟹可携带卫氏并殖二、三倍体型、三平正、斯氏并殖4种囊蚴;福建马来溪蟹携带卫氏并殖二倍体型和斯氏并殖囊蚴,台湾南海溪蟹和角肢南海溪蟹携带斯氏并殖囊蚴。检杏5份野猫粪便,2份检及并殖吸虫虫卵。据此我们认为闽侯县是一个严重的肺吸虫病疫源地,讨论了疫区特点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肺吸虫病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吸虫病在福建省发现早,虫种及各阶段宿主繁多,分布广泛。Rathbun(1904)曾报告在挂墩采集的溪蟹是锯齿华溪蟹(Sinopotamon denliculatum Milne-Edwards,1853)。戴爱云、陈国孝(1979)来闽作福建省淡水蟹类研究时指出该报告有误,在武夷山发现的蟹类应为福建华溪蟹(S.fujianense)。1977年我们曾对捕获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部坪溪的螺蛳与溪蟹标本进行检查,发现不但感染率高,而且感染度重。黄一鸣等(1981)报告在  相似文献   

7.
三平正肺吸虫的生活史及其流行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三平正肺吸虫生活史的虫卵发育过程,毛蚴的形态结构,第1中间宿主淡水螺的人工感染实验,以及三平正肺吸虫流行区淡水螺和第2中间宿主淡水蟹的剖检结果,证明放逸短沟蜷不是三平正肺吸虫的第1中间宿主。此外,发现平和华溪蟹和台湾南海溪蟹是其第2中间宿主。三平正肺吸虫(Paragonimus cenocopiosis Chen)是陈心陶(1962)在广州郊区的锯齿华溪蟹(Sinopotamon denticulatus)的围心腔内发现其囊蚴(图9),经人工感染狗3个月后取得成虫而描述的。本虫囊蚴的排泄囊不越过腹吸盘(图5)和后尾蚴的火焰细胞数目72个为其显著特征。本种成虫的卵巢分支细而多(有2级和3级分支)。左右睾丸呈星状,每睾有5-6个分叶,体棘簇生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目前已知本虫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各有报道(林宇光等1980、1983;林金祥等,1979;李友松等,1985)。本虫的生活史尚未全面阐明。作者等于2001年对本虫开展生活史和其流行学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肺吸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地方病,患者因在流行区生食寄有肺吸虫囊蚴的蟹、虾等而感染得病,临床上可出现咳嗽、咳痰及不同程度咯血等症状;X线肺部检查有病变,痰液化验可找到肺吸虫卵。该病近廿年来的主要治疗药物为别丁,其疗程需长达15~45天,且副作用大,使部分病人难以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9.
脑型肺吸虫病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型肺吸虫病系因肺吸虫成虫侵入脑内,成虫在脑内移行排卵,破坏脑组织,导致脑组织水肿、肉芽肿和脓肿或囊肿形成,甚至机化、钙化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我科自2001年6月-2002年6月收治2例,经手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斯氏并殖的生活史及其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氏并殖(Paragonimus skrjabini)是陈心陶(1959)描述的,寄生在广东果子狸(Pagu-ma larvata)体内。目前已知这是我国独特的肺吸虫,亦是我国十分重要的肺吸虫病原。斯氏并殖引起的肺吸虫病主要以童虫窜扰人体内脏和皮下组织,而导致全身的临床症状,其中以皮下游走性结节较为常见,并以肝脏受害和脑型病变最为严重。我国至今报告的斯氏肺吸虫病的流行区遍及长江南北流域12个省市,成为我国农村劳动人民的大害,已经引起国内  相似文献   

11.
2013年9月27日,作者在江西分宜大岗山发现了福建莲座蕨。据资料记载,这里是近80年来第一次发现的该种呈块状分布的区域,着实令人称奇。经过与现有资料的对比、查证,作者发现了福建莲座蕨与前人描述有些不同之处,遂成此文,希望与读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夏秋时节,农贸市场上常有一种红红的“龙虾”,其味道鲜美、虾黄酷似蟹黄,不少消费者颇为偏爱,却不知此乃危险之物。此“龙虾”的真名叫喇站,为淡水甲壳动物,生长于山溪田沟,其食物多污脏。它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吃龙虾极易感染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的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浙江、江苏、辽宁等省,肺吸虫病发生率较高,个别地区人群感染率可高达50%以上。吃龙虾是导致肺吸虫感染的重要途径。肺吸虫是一种寄生于人体肺部的吸虫,虫卵随病人吐痰而排出体外,其幼虫尾拗进入水中,被龙虾蚕食,发育成为囊蚴。据卫生防疫…  相似文献   

13.
一例引起青石斑鱼严重死亡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罗源一例寄生虫,细胞,病毒综合感染引起的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严重死亡的病例中,发现一种寄生于病鱼脾脏的病毒可能是引起死亡的主要致病因子,经电镜观察,这种病毒粒子为多面球状体,其平面观为六角形,大小约200nm,类似于真鲷虹彩病毒(Iridovirus)和鳜病毒(Siniperca chuastsi virus),青石斑鱼感染该病毒而引起严重死亡的病例的目前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14.
福建沿海水母类的调查研究(一)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所用材料是1957年至1959年在福建沿海各地采集的,经鑑定结果共有26种,除嘉庚水母、海蜇两种以外,其他均为福建沿海新记录,其中有9种为我国新记录,并发现一个新种订名为多手无光水母(Blackfordia polytentaculata n. sp.).此外,本文将福建过去和现在记载的水母类作个附录,共计55种,为今后海洋调查究研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人体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刚地弓形虫(ToxopIasma gondii)引起的全球性寄生虫病。过去由于诊断水平限制,人体病例发现很少,而误认为是一种罕见病。现今已知,本病人体感染相当普遍。据国外报道平均感染率为33%,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我国早在50年代就从猫、兔、鼠动物体分离出弓形虫。60年代初就有人体病例报告。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新病例陆续发现,证实我国确实存在人体弓形虫病。据局部地区部分人群血清学调查,感染率分别为 IHA:3.9~6.4%(苏州)、2.6~11.7%(广西)、17.7%(广州);CF:1.4~1.8%(福建)、3.9%(北京);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详细描述了东方次睾吸虫的完整生活史,并对台湾棘带、钩棘单睾和多变原角囊等三种异形科吸虫的发育史作了补充描述.应用现代技术证实扁囊与卫氏肺吸虫的囊蚴、成虫的蛋白带无明显区别.构建了卫氏肺吸虫基因文库.该研究为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地区已知的苔藓植物的种类不多,1943年赵修谦教授就福建长汀等地的标本发表了我国第一篇苔类论文《福建苔类研究》,报道福建苔类30种,1957年陈邦杰教授带领进修班学员,首次从江西进入武夷山对苔藓植物作了调查。1975、1979年和1980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同志三度前往武夷山,采得苔藓标本2800号,经初步整理,发现了大量的新分布属、种。本文仅就几个东亚和南亚分布的属,在武夷山的新分布作一简报,以后还将陆续讨论在  相似文献   

18.
福建蕨类植物新种(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第一批福建蕨类植物新种,主要采自武夷山。解放前,由于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很少,对福建丰富的植物资源了解不多。近年来在福建各地采到不少标本,从中发现许多蕨类植物新种,拟陆续予以发表,为《福建植物志》的编写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为了避免重复,新种的中文描述,请参看《福建植物志》。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福建鳞盖蕨 Microlepia fujianensis Ching,sp.nov.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区域物流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时,经济的增长也带动了区域物流的发展.本文将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对1978~2010年福建省的经济指标时间序列进行协整分析,探讨福建GDP、物流产值、货物周转量、物流里程的协整关系,从而得出福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效应.本文发现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福建植物区域和植物群落”一文中,著者简略的讨论了福建植物的分区、植物群落的类型、和种类成分的概况。这篇文章把福建分为亚热带、温带南部、华中和华中与温带南部过渡地带四个植物区域,着重的讨论了温带南部的照叶林群落,对于福建亚热带的森林群落谈得很少,因为当时还没有发现比较有代表性的这样的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