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冷轧乳化液使用时的具体条件,提出了一套评价乳化液防锈性的新方法,并用该方法对乳化液防锈性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说明,使用后的乳化液防锈性下降;轧后带卷的温度可以加速带钢生锈;中间退火后的带钢轧制时防锈性变差;防锈性好的乳化液与防锈性差的乳化液配比,对防锈性差的乳化液有利,最佳配比为3:1。工厂实践证明,试验结果是正确的,该评价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根据冷轧乳化液使用时的具体条件,提出了一套评价乳化液防锈性的新方法,并用该方法对乳化液防锈性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说明,使用后的乳化液防锈性下降;轧后带卷的温度可以加速带钢生锈;中间退火后的带钢轧制时防锈性变差;防锈性好的乳化液与防锈性差的乳化液配比,对防锈性差的乳化液有利,最佳配比为3:1.工厂实践证明,试验结果是正确的,该评价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乳化液JG1和现用乳化液I使用性能的对比试验,分析了二者的润滑性能、极压性能、退火性能、防锈性能、耐腐败性能的优劣.试验结果表明,乳化液JG1的润滑性较好,能降低轧制压力10%;极压性较好,极限压下率可达56.1%;退火性残留物少,无油斑;防锈性较好,防锈剂的浓度适当,与基础油和其它添加剂的配伍性好;耐腐败性较好,能有效抑制硫酸还原菌的生长;使用温度控制在50-55 ℃,可以有效抑制硫酸还原菌的污染.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乳化液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乳化液JG1和现用乳化液I使用性能的对比试验,分析了二者的润滑性能、极压性能、退火性能、防锈性能、耐腐败性能的优劣。试验结果表明,乳化液JG1的润滑性较好,能降低轧制压力10%;极压性较好,极限压下率可达56.1%;退火性残留物少,无油斑;防锈性较好,防锈剂的浓度适当,与基础油和其它添加剂的配伍性好;耐腐败性较好,能有效抑制硫酸还原菌的生长;使用温度控制在50-55℃,可以有效抑制硫酸还原菌的污染。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乳化液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废油性能指标及相容性的研究对经初步处理的废润滑油进行再生基础油筛选,调整切削液的原液稳定性,使切削液满足运输和储存要求.并对pH稳定剂、镁铝缓蚀剂、抗菌剂等添加剂进行筛选,利用正交试验通过对其防锈性能以及原液稳定性进行评价确定并优化了以废润滑油为基础油的再生切削液配方.所研制的再生切削液具有优良的防锈性、润滑性和极压性,对铝合金的防腐蚀性能良好,能够满足不同材料设备加工要求,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6.
钢冷轧乳化液稳定性及对冷轧润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影响不同类型乳化液稳定性的因素,包括乳化剂的比例和总含量对阴离子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乳化剂的HLB值(Hydrophile Lipophile Balance)和总量对非离子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乳化剂的比例和乳化剂的HLB值对乳化油和乳化液的稳定性影响明显.通过研究不同浓度下乳化液的稳定性对其吸附性和摩擦系数的影响发现:乳化液的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时,其润滑效果可达到最佳.在冷轧实验中也发现:应根据冷轧的实际规程和要求来选择乳化液的稳定性和合适的含量,以便使冷轧高效正常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根据某冷轧厂的设备和工艺条件,选择乳化液1#、2#、3#和4#,通过使用性能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它们的热挥发性能、退火性能、极压性能、防锈性能和耐腐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乳化原液4#皂化值190mgKOH/g,酸值9.5 mgKOH/g,40℃运动黏度48.048 mm2/s,凝点-5℃,闪点197℃,灰分0.08%,明显优于其它三种。试验结果可为现场选择乳化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某冷轧厂的设备和工艺条件,选择乳化液1#、2#、3#和4#,通过使用性能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它们的热挥发性能、退火性能、极压性能、防锈性能和耐腐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乳化原液4#皂化值190mgKOH/g,酸值9.5 mgKOH/g,40℃运动黏度48.048 mm2/s,凝点-5℃,闪点197℃,灰分0.08%,明显优于其它三种。试验结果可为现场选择乳化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乳化液是一种亚稳定的油水两相平衡系统,其分散相的形貌、大小与分布对乳化液的性质和应用效果有本质的影响,但却一直缺乏对这种微观结构直观的观察与研究。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轧制乳化液显的微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发现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乳化液的油滴粒径减小,乳化液的稳定性提高。与其他分析方法比较,这种方法具有直观和快速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表面活性剂对铝热轧用润滑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乳化液稳定性、粒径及其分布和表面张力的分析,研究了T702,SPAN80,油酸三乙醇胺皂,Tween80和NP-10这5种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对铝热轧润滑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乳化液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在基础油中添加油性剂,可与表面活性剂发挥协同效应,增加其乳化性能,降低乳液的表面张力,提高乳液的润湿性和稳定性。油酸三乙醇胺皂与Tween80或NP-10复配能使乳化液分散更细、更均匀,进一步降低其表面张力,提高乳化液的润湿性和稳定性;乳化剂的类型、亲水亲油平衡值及其用量和复配技术对乳化液的粒径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煤油作为连续相,Span-80、OP-10为乳化剂,合成了AM/ DMC酸液稠化剂MDNC,实验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浓度、单体浓度等条件的改变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确定出了最佳反应条件: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20%,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5%,单体摩尔配比(n(AM)∶n(DMC))为3∶1,总单体质量分数为25%。并对稠化剂MDNC进行了酸液性能评价,该稠化剂在酸液中增粘性能好,热稳定性较好,抗盐、抗剪切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新型极压添加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型金属加工用的水溶性极压添加剂的研制 ,以含硫、磷、硼的单系极压剂 ,经TL型稳定调节剂复合成三元极压添加剂 ,具有水溶性、极压性、润滑性、防锈性、稳定性兼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新型复合硼酸酯环保型防锈切削液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硼酸、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硼酸二乙醇胺酯作为防锈剂的主要成分,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出该防锈剂的最佳组分比.通过对该防锈剂等配制成的切削液采用铸铁屑滤纸法和质量失重法研究表明,该切削液具有优良的防锈和耐腐蚀性能,对环保型水基切削液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无缝钢管热浸蜡防锈工艺,给出了浸蜡钢管的抗大气腐蚀试验结果,并对此进行了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浸蜡防锈法不仅操作简便,成本低,而且防锈效果好,对提高无缝钢管表面质量和延长钢管使用寿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性能稳定的绿色环保丙烯酸复合乳液,将正硅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纳米SiO2经过表面改性后引入到环境友好丙烯酸酯乳液中,制备了无机-有机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探讨了其合成工艺条件对单体转化率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为75℃,乳化剂用量为5%,引发剂用量为0.6%时,复合乳液单体转化率及稳定性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碱和盐存在时振动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尚校森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582-3586
在化学驱油过程中原油的乳化有利于其被驱出。形成的乳状液的稳定性受碱、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用石油磺酸盐与原油制备乳状液时,与NaOH和NaHCO3相比,Na2CO3加入后可与石油磺酸盐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56℃下无外加振动时,浓度为0.30%的Na2CO3与0.45%的石油磺酸盐复配时和原油制备的乳状液的2 h脱水率为22.8%;加载振动时,当最优振动参数振动频率、振动加速度、振动时间分别为20 Hz、0.5 m/s2、25 min时,乳状液最稳定,脱水率降至16.4%。当乳状液中含有无机盐时,其稳定性会有所变化。无机盐引发乳状液破乳的能力依次为:AlCl3>FeCl3>CaCl2>MgCl2>NaCl。在相同盐浓度下,以最优振动参数加载振动时,会对乳状液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与无外加振动时相比,NaCl、AlCl3和FeCl3对应的乳状液稳定性有所增强;CaCl2和MgCl2对应的乳状液稳定性减弱。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内燃机冷却系统的结垢和锈蚀机理,论述了内燃机冷却系统化学除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通过化学制剂进行内燃机冷却系统除垢的配制技术及其除垢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水乳型带锈涂料应用中互穿网络物的生成机理,防锈膜导牟微观结构及其良好的环保性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乳化炸药的基本问题是稳定性问题,本文综述了高分子技术在油相,水相以及乳化剂组成上的应用,分析了乳化炸药各组分利用高分子技术的优点与难点,提出了应用高分子技术改进乳化炸药稳定性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的钛溶胶,通过单体预乳化方法结合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等聚合物乳液,将改性钛溶胶加入到聚合物乳液中,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钛溶胶/羟基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考察了乳化体系、改性二氧化钛溶胶添加量、羟基单体用量对聚合反应稳定性以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DSC、GPC以及SEM对乳胶粒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乳胶粒具有规整的球形结构,平均粒径为200 nm左右;当选用SR-10反应性乳化剂,改性二氧化钛溶胶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5%,羟基单体质量分数为20%,制得的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乳胶膜的耐水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