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世界知识》2008,(17):70-70
据英国媒体8月14日报道,多国考古学家经过挖掘考察在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人类骸骨,最终证实撒哈拉大沙漠在数千年前的确是气候宜人的绿洲。这支由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塞雷诺带领的考古队原本是想在尼日尔的撒哈拉沙漠中寻找恐龙化石,结果碰巧发现了一座迄今已知最大的石器时代墓葬群,其中不仅有巨大的鳄鱼和恐龙化石,还埋藏有大量的人类遗骸。  相似文献   

2.
博闻     
《创新科技》2012,(4):56-57
<正>盘点那些可以拯救地球的科幻工程人类喜欢修建工程,在地球表面竖起一些庞大的建筑物,证明曾有这么一群拇指大的小人在此生存,这是我们在茫茫宇宙中留下一丝痕迹的办法之一。所以,当经济衰退或者一波又一波的环境危机袭来时,除了不断建造,我们还能做什么呢?这里列出的几个巨型工程项目,有的挺真实,有的非常科幻,也许它们可以帮助人类走出未来的经济和环境危机。沙漠绿洲网日本的清水建设株式会社提出了一项设计提案,在沙漠上建立一个相互连接的人工海水湖网络,其中每个湖上修有一个人工岛,用来进行农业耕种和城市建设。理论上说,人工湖会降低岛上空的气温,让这些土地变得适合用淡化的海水耕种,而附  相似文献   

3.
绿洲与沙漠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简化的绿洲与沙漠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式和绿洲系统与沙漠环境的熵平衡方程,从动力学和非平衡态热力学角度分析了绿洲与沙漠的相互作用特征,揭示了绿洲蒸发率对绿洲湿度和绿洲尺度的依赖性.结果表明:绿洲尺度和绿洲湿度是"冷岛效应”的两个重要控制因子;绿洲的维持与发展存在一个最小临界尺度.  相似文献   

4.
库里.   《科技潮》2000,(2):93-93
毛里塔尼亚乌阿丹绿洲深藏在撒哈拉大沙漠中,从那里到下一个绿洲,乘坐汽车要用6~8个小时;如果骑马或骆驼去,那就得在沙漠中跋涉3灭。乌阿丹绿洲与沁盖地、乌阿拉塔、笛切特一道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当年人们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往来贸易,这几个绿洲成了商品集散中心。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在,70年代到80年代的持续干早更给这里雪上加霜。沙丘不断逼近,椰枣价格持续下跌,人们纷纷逃离家园,经济从整体上萎缩——对于这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北沙漠地区除少部分资源性工业外,绿洲地区大多为干旱农业区,目前绿洲地区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以节水为主的综合性农业开发;现实证明,节水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放缓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原有总量和速度;处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态社会的关键时期,实行治沙、旅游、生态、绿洲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可节约大量的农业耕种水资源,且沙漠旅游和绿洲文化产业的发展又会促进特色沙漠旅游消费、拉动沙产业不断发展,这是西北沙漠绿洲地区进行农业结构性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期待能成为"一带一路"陆上经济带的新增长点,以促进沙漠绿洲地区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2017,(2)
正为了探索地球生态系统的奥秘和更好地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人类斥巨资建造了生物圈2号,模拟出热带雨林、海洋、湿地、稀树草原以及沙漠等多个生态系统,并两度派科研人员进驻到这一封闭的大型温室中。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北郊的索诺兰沙漠中,坐落着大型温室建筑群——生物圈2号,乍看就像科幻片里的场景。这一庞大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沙漠,人们自然联想起漫无边际的沙丘,遮天蔽日的滚滚黄沙,常年干旱无雨和极大的昼夜温差环境下难觅生命的踪迹。沙漠若是能变为绿洲,适宜休养生息该是多么理想!人类多年来的这一美好愿望,如今随着一  相似文献   

8.
<正> 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适当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扩大,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地球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已造成了极度的紧张状态。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臭氧层  相似文献   

9.
在改进的土壤植被大气模式(MSPAS)的基础上,引入一个有效的大气辐射传输方案,建立了一个能在物理上真实地描述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反馈机制的二维模式(MLAIM)。利用HEIFE实验的观测资料,对改进了土壤水分传输、近地面层湍流输送以及植被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后的MLAIM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MLAIM能够合理地模拟陆气相互作用中的各种物理过程,能够有效地模拟绿洲与沙漠的地表能量收支情况。因此利用MLAIM对绿洲的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绿洲“冷岛效应”与“湿岛效应”的形成机理,并且着重研究了绿洲对其周围沙漠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洲对沙漠的水汽输送是影响沙漠地表能量收支以及绿洲周边区域气候的最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内流型绿洲的最大特点是绿洲分布在山前至沙漠的倾斜平原上,形成沙漠与绿洲不同部位的高度差。冬季处于地势低洼的沙漠沉积冷空气最多,绿洲则随着高度上升而冷空气逐渐减少,导致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影响作物布局及有关农业技术。石河子地区夏季沙漠的增温效应直接影响绿洲不同部位的气温,形成距离沙漠越远,温度越低,呈负相关关系(r=-0.8813*);冬季沙漠与绿洲由于沉积冷空气多少的差异,也形成距离与温度的弱正相关关系(r=0.8489);在春、秋季沙漠与绿洲间的温度则无相关关系(r=-0.4218及0.5524)。以上共同构成石河子绿洲农业的热量特征。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2017,(3)
正长期以来,沙拐枣仅被视为荒野上一种不起眼的灌木和滩柴。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紧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在绿洲一些风沙口,大量杨、柳树陆续干枯死亡,而沙拐枣依然茁壮成长。沙拐枣有何神奇的魔力,不仅在沙漠中生存下来,还将沙漠装扮得五彩缤纷?沙拐枣灌丛又是如何成为荒漠动物的乐园?  相似文献   

12.
改造沙漠、利用沙漠,必须在沙漠中建立多道防护林带,才可大力推展沙产业、改良沙漠环境、并逐步化整片沙漠为大片绿地。对此,目前世界各国均束手无策或认为不可能。文章建议以旋涡塔阵及流体力学中的旋涡破裂特性及与镇定仓等的相互干扰,将塔阵后方的强风变为湍流弱风,而建立速成及高效益的人工防护林带;适当的重量分布在各镇定仓内,可使旋涡塔阵在狂风中仍屹立不移,在弱风区中,可大力推展沙产业,并与多方面的专家合力,适度开发利用沙漠;化整片沙漠为大片绿地,化荒芜及有严重危害的沙漠为宝地,并可在沙漠中以旋涡塔阵,保护长期及深层探勘的工作区,以利于发现及测定深埋地下的世界级的矿藏。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化科学对揭示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运转的机制、变化规律及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论述全球变化背景下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的若干基本问题,阐明只有推行可持续发展才能改善地球环境,从根本上遏制全球变化的加剧。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足迹越广,表明其对资源的消耗强度越大。据推算,到2030年人类将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每年的资源需求。生态足迹可不是指某个人在土壤、沙漠、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中留下的脚印,而是指人、城市、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所留下的痕迹。生态足迹是地球伤痕的"标尺"在地球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今天,人们设计出多种指标来衡量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生态足迹就是其中之一。生态足迹可以这样理解: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田等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就是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不断深入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推动下,东风新疆汽车制造厂适时推出了系列东风沙漠车,由于其较高的性价比和低廉的后期运转维护费用深受各油田、厂矿等企业单位的欢迎,迅速打开了新疆、内蒙市场。但是,在沙漠中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发动机单元因使用及维护的原因频发故障。本文通过对发动机频发故障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减少东风沙漠车发动机故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石河子地区100km范围内沙漠对绿洲的增温平均1.76℃(1~2℃);绿洲距沙漠的远近与气温间存在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7.5297-0.0335x,r=0.8813~*。沙漠增温效应对绿洲农业有多方面作用,形成夏季富照高温、秋季日较差大以及促成棉花在夏季的“冷害”等,深刻地影响绿洲特色农业、栽培技术及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问题的提出20世纪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人类在这100年中年能源供应量增长了10倍,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对我们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在现有技术下,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给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使人类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的水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破坏水环境的苦果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但是,这种空前的文明却使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工农业生产与城乡建设的蓬勃发展,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环境,极大地干扰了平衡稳定的生态环境条件,这种被污染与被破坏了的环境条件不可避免地要反过来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全世界目前有1000多种脊椎动物和25000多植物濒临衰灭。就植物而言,这个数字相当于全球植物种群的10%。最严重的植物退化,出现在人口稠密和工业发展的地区。地球上产量最高的热带森林已有40%以上被消灭。世界上剩下的森林以每分钟20公顷的速度倒下。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加速了土壤的破坏、淹没、污染、干化与肥力下降。全世界每天有40多公顷的土地变为沙漠,每年有1000多万  相似文献   

19.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人类为了发展就必须在自然界活动,消耗资源,又向自然界排出废物、废气和废水。如果人类活动超过地球的生命承载力,就必然会导致人类生存条件的恶化甚至丧失。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决不能以过度消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  相似文献   

20.
正"革命"一词越来越滥俗,地球负荷越来越沉重。不断告急的能源危机、食品危机、环境危机,纷至沓来。不堪重负的城市、乡村、海洋、河流、高山、溪谷,乃至荒滩、沙漠,在存亡之际徘徊。"减负"的号召一时甚嚣尘上,聒噪不息。建设"美丽地球"、"美丽中国"、"美丽城乡",蔚然成梦。我们有期冀,就会有奇迹:瓶颈与希望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