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学生校企合作能力培养问题,通过中外对比,提出以实际工程教育为背景,以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彩虹结构,分析了实践教学团队、项目实践、课程评价体系、薪酬反馈跟踪制度等实践教学因素的影响。基于能力驱动的多轮驱动模型,研究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能力培养的驱动要素,提高学生项目申请、项目管理等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学生能力培养、就业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
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接受高等工程教育之前所拥有的工程实践经历显著地影响其专业兴趣、理解能力和实际工程能力的发展。中国大学新生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有必要从一年级开始进行基于项目的工程实践课程教学,通过从简单项目到综合项目的实践,培养学生工程科学、专业知识和工程能力。并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和实践,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将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开设基于项目的工程实践课程,以设计制造简单产品为项目培训课程,在大学1~2年级完成。以设计制造综合机电产品为创新项目研究课程,在大学3~4年级完成。经过基于项目的实践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3.
开设综合创新实践项目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文中以浙江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综合创新实践项目建设为例,介绍了针对性的综合训练创新实践项目设计、课程体系,以及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引入创新内容,并通过营造创新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总结了综合创新实践项目在工程训练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方面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项目、项目教学的定义,对项目教学的构成、实施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对教学项目的来源、项目教学实施的步骤以及项目教学的评估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实践表明,通过项目教学,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叶慧群 《科技咨询导报》2013,(34):145-145,147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实践技能,但目前实践教学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验证实践为主,为此,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环节引入项目教学法,综合运用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注重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6.
根据电气工程各门专业课程的工程特点,引入PSCAD软件,利用其教学性能,实现电力工程具体教学项目的图形化和交互化,不仅可验证理论,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工程实践知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企业对学生工程能力和项目能力的要求,为提高电子信息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了解工业界最新需求并学习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针对近年研究火热的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设计了一款基于ROS系统的自动驾驶小车软硬件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实际教学效果表明,基于ROS系统的自动驾驶小车教学平台,结合先进的OKR管理方法,在实验教学效果、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自学能力培养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过程控制系统"工程实践项目教学是针对应用型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实践教学项目。在现有工业4.0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增强学生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完成工程师基本训练为目标,开发出真实工程实践项目,在具有模拟工业生产环境下,实现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材料工程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对广西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大模块,分别为校内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工程训练体系,以及参与企业项目运作实习和毕业设计。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与生产企业相结合,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前期已经实施的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岳霞 《海峡科学》2009,(8):81-82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社会第一线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在《局域网组建与管理》课程中,将项目贯穿于教学过程,结合企业项目工程实际,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种新的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并从教学目标、实施流程和教学策略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该模式实施过程包括基础实践训练、软件开发流程分析、实际项目开发3个部分,通过基础实践训练,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强化培训,掌握课程设计必需的知识模块;教师以实际项目的实现过程讲解软件系统开发流程,培养学生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通过实际项目开发,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课教学内容,掌握C程序设计技巧和软件开发流程;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通过实践训练,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软件工程思维方法,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合肥工业大学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情况,围绕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请、指导和监督、结题等教学环节,探讨了申请动员、实验内容及方案设计、科研带动作用、数据成果化等教学内容及方法;利用教师科研平台支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其结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充分锻炼自身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Delphi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实际项目驱动课堂教学,开展真实工程项目设计,加强学生实训及教师自身学习。实践证明,基于CDIO模式的教学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课程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环节。为巩固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从设计工程实例专题、课程设计等进行了思考,探索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案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CDIO教育理念在工程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式和培养标准等方面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宗旨相吻合,引入CDIO理念对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广西大学基于CDIO理念,指导大学生开展了一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教学设备研制工作。在模型设计过程中,坚持遵循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实验设备设计为导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由学生独立构思与设计,实现了被动接受教育到自主创新、设计和实施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表明:引入CDIO模式切实提高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质量,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前期对本科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构想,结合笔者指导的2013年教学研究项目的实践,建立工程项目团队形式,通过各专业学生组建设计小组,并实施了校内外双导师制,通过以项目团队模式完成设计过程,学生受益匪浅。使学生意识到工作过程的团队精神,最终完成一份较为完整系统的工程设计书以及施工图纸。旨在为以后更好地实施教学项目和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CDIO是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其本质就是用工程的方法培养工科学生。地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DI"(设计/实现)的能力目标大纲和标准,提出计算机专业工程教育一体化培养方案,构建以"设计"为导向的三级项目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并提出学生专业能力结构的分层模型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施策略,将计算机专业基本能力细化为若干关键域和关键实践,探讨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水电站》课程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设置的重要课程和实践环节。其包含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学生短期内难以适应设计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本文总结了该课程设计的特点。分析了学生不能适应的原因,探讨了合理的指导方法。并给出了指导实例.实践表明,给出明确的授课方法与时间规划。对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和方法论上加以引导,讨论并制定供参考的设计步骤.采用全过程研讨式学习的指导方法收效良好.课程设计完成后,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对参加设计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为尽快提高独立院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适应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更好的完成教育部及辽宁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面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给我们电类基础实验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迎来了电类实验教育和改革的挑战。该文从独立院校的教学实际出发,转变原有以教为主的观念,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将实验课程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加强基础实验与社会先进技术发展接轨,在新型本科院校电类基础实验课程开展改革。  相似文献   

2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是国家为振兴工程教育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项目。文中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分析了目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教学体系的结构。通过优化校企合作机制、提升实践教学条件、建立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模式的措施构建满足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表明:该实践教学体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