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建设不仅要体现科技进步,更要注重以人为本,创造更多的适宜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的生理心理需要和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现代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科技为背景,分析了张掖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建设的现状,总结了现代园林和景观生态学给予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的启示,提出了实现人居生态环境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生态转型方法以及国际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学研究动向。重点介绍了城市人居环境规划中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趋势,并从观念与目标的转型,规划与设计的转颦和技术与材料革新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生态建设的转型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近年来一系列城市安全问题,引发出城市人居环境、城市安全格局与城市问题的相关性分析,并根据已有的城市安全与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城市社会空间安全格局"的基本概念,建设思路和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现实问题依然存在,本文从自然环境、物质文化环境、及人文精神环境等方面剖析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中普遍出现了城市特色、历史文脉丧失、特质破坏的现象。因此,自然生态保护、城市文脉延续是构建和谐生态人居环境的一项重任,人居环境建设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关中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相关原则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质量3个主成分,对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等5个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的综合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居环境质量最优,其次是宝鸡市,再次是咸阳市,渭南和铜川2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得分偏低,关中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皆不平衡.针对关中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差异,提出了改善和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曾添文 《科技资讯》2007,(21):155-155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主要意义,贯彻一系列原则并且建立一个科学的框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加强城市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8.
以"宜居城市"清远为例,通过一系列的实证资料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刚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评上"宜居城市"的清远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人居环境的相互关系,发现清远城市化水平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人居环境越好;反之,城市化水平越低,人居环境越差.最后,提出了清远在创建"宜居城市"过程中建设良好人居环境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攀枝花大力推进工业污染治理与城市管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同时,提出建设城市森林可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是现代工业城市建设和惠民行动的重要内容。结合国内相关城市森林建设及攀枝花现状,提出攀枝花城市森林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秦岭为西安城市的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西安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秦岭山水。利用历史文献、考古发掘成果和实地考察对历史时期西安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利用秦岭山水实际情况与过程进行梳理分析,探求历史时期西安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利用秦岭山水的方式和影响,对当前人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秦岭山水是西安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托,城市生产、生活对秦岭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多样,对秦岭空间的综合利用则以居住、宗教游憩为主。历史上对秦岭山水利用的多种方式可为西安当前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华港翠园环境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探讨城市住宅绿化如何以人为本,返归自然,寻求创造"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峰  李雪铭  杨俊 《河南科学》2014,(1):98-103
创新型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创意人才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建设创意导向型的城市人居环境是今后人居环境发展的新方向.从创意人才的特性出发,建立创意型人居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率先开展创新型试点的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吸引我国创意人才的主要因子首先是工作条件;②研究样本的人居环境水平可分为4类,分别代表了不同水平的创意人居环境;③在空间分布上,我国东部具有吸引创意人才的巨大引力,其次是西部和中部,其中,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吸引创意人才的城市集聚区.最后提出了对各类型城市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华港翠园环境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探讨城市住宅绿化如何以人为本,返归自然,寻求创造"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人居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两个方面。人居硬环境除了居住的房屋之外,更包括居所所处的周边环境及整座城市的土地、空气和水资源以及自然生态圈等;人居软环境主要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它既是人居软环境的核心内容,又是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总体水平的核心竞争力。人居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建设既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又可以互相转化与促进。  相似文献   

15.
城市色彩是城市景现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环境感受.只有将城市色彩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系统、科学、统一的设计,才能创造个性突出、生动丰富的人居环境.长株潭城市群的规划建设迫在眉睫,城市色彩的现实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只有充分认识城市色彩在城市形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像重视城市规划一样重视城市色彩,促进形态和色彩的统一和谐;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持城市色彩特色,以延续其历史文脉;像控制噪声和空气污染一样,协调城市色彩,不断优化人居环境质量,才能展现长沙的"两型社会"的文明水准.  相似文献   

16.
曹晓梅 《科技资讯》2007,(20):116-117
“以人为本”是城市人居环境绿化工作的重要理念。应摒弃绿化中的急功近利思想,切实从居民的日常需求出发,努力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于城市居住区的各类功能绿化中,并通过生态绿化使人本观念得以更深刻地阐释。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coordinative degree model,CDM)对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2003—2013年山西省省域层面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指数为0.603~0.645,呈现"驼峰型",协调发展度的波动仅限于等级内部的微调,为"初级协调";空间上,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呈现"中心高,四周低,东南突起"的特征,中部太原与东南部晋城是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优空间.同时,协调发展度层次完成了由失调、协调2层次向协调1层次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宏观政策调控、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布局优化及环保门槛提高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时空演变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8年~201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AHP层次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人居环境质量与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时间上,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呈上升趋势,但具有阶段性和极值分布性特征,表现为:2008年~2009年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2009年~2013年波动上升,发展速度变缓;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极小值点出现在2008年,而极大值点集中分布在2011年~2013年.空间上,呈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多中心性区域分布特征及方向性、非均衡发展特征,表现为:晋北以朔州为中心,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呈"中部高,南北低"的变化趋势;晋中以太原、阳泉为中心,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呈"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晋东南长治、晋城人居环境质量普遍较高,位居全省前列;晋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背景下的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其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而气候因素和人文建设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影响又具有双重性.因此,针对气候因素的多变性、模糊性和人文建设的层次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M)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巴州地区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在分别对气候因素和人文建设定量评价方面效果较好.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库尔勒市人居环境最优,其次是和硕县与和静县,若羌和且末总体评价得分较低;巴州经济发展水平、生态建设皆不平衡,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普遍较低.针对巴州地区人居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差异提出了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北地区城市可持续人居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人居环境研究的内容出发,采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以城市人居环境相关内容建立可持续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西北地区22座城市进行了分析评价,揭示出经济发展是影响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并划分出4类人居环境,提出了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