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将涤纶纤维在苯胺溶液中预浸泡,然后进行处理,再将纤维置于氧化剂的酸溶液中使苯胺在纤维上氧化聚合,同时进行掺杂制得聚苯胺/涤纶导电复合纤维。讨论了苯胺单体含量、掺杂酸浓度、氧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此法制得的导电纤维具有较高的聚苯胺含量和优良的导电性能,电导率达10~(-2)S/cm数量级。  相似文献   

2.
基于强碱对涤纶纱线具有显著的减量作用,用NaOH溶液对涤纶纱线进行处理,以减少纺织加工过程的静电问题.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碱处理的NaOH浓度和反应温度对涤纶纱线的碱减量和强度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50g/L,反应温度80℃,碱处理时间2h.以苯胺为原料,对碱减处理过的涤纶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纱线.对比研究了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的摩尔比和硫酸浓度对纱线导电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过硫酸铵/苯胺单体摩尔比1∶1,硫酸浓度1mol/L,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15~25℃.最佳工艺条件下,涤纶纱线的电阻约为300Ω/cm.  相似文献   

3.
水性丙烯酸树脂/银导电油墨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硝酸银(AgNO3)及水合肼(N2H4·H2O)制备银纳米粒子;以丙烯酸树脂/丙烯酸乳液为粘接料,将纳米银粉加入并辅以其他填料,制备水性导电油墨;最后将导电油墨涂覆在聚对苯二甲酸类(PET)薄膜表面成型。对银纳米粒子和油墨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研究了纳米银粉的添加量和热处理温度等对油墨导电性能和界面结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银粉质量分数为64.0%,热处理温度为150℃时,薄膜表面电阻达到0.9Ω/□,导电油墨与聚对苯二甲酸类(PET)基体的附着力达到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5B级,并具有良好的耐湿和耐温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镓镁锌氧化物(GaMgZnO) 透明导电薄膜,通过 X 射线衍射仪、四探针仪和分光光度计的测试分析,研究了沉积温度对 GaMgZnO 薄膜微观结构和电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六角纤锌矿结构的多晶薄膜并具有c轴择优取向生长特点,其结晶质量和电光性能与沉积温度密切相关.当沉积温度为 550 K 时,GaMgZnO 薄膜的晶粒尺寸最大(51.72 nm) 、晶格应变最小(1.11×10-3)、位错密度(3.73×10-3line·m-2) 、电阻率最低(1.63×10-3 Ω·cm) 、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82.41%) 、品质因数最大(5.06×102 Ω-1·cm-1) ,具有最好的结晶质量和光电综合性能.另外采用光学表征方法 获得了薄膜样品的光学能隙, 结果表明由于受 Burstein-Moss 效应的影响,GaMgZnO薄膜的光学能隙均大于未掺杂ZnO的数值.  相似文献   

5.
以FeCl3为氧化剂和掺杂剂,以SDS(十二烷基磺酸钠)为乳化剂,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用于周围神经修复的聚吡咯(PPY)/聚乳酸(PDLLA)多孔复合导电材料,用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多功能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及霍尔效应测试系统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导电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PDLLA的特征吸收峰和PPY的特征吸收峰在多孔复合材料的ATR-FT-IR图谱中都有体现;多孔复合材料中具有N原子的特征电子能谱峰;PPY/PDLLA多孔复合材料是一个两相体系,PPY粒子分散在连续的绝缘PDLLA相中,并具有多孔结构;当PPY含量高时,微区域变大,并且相互连接,在PDLLA中形成贯穿网络;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着PPY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能满足周围神经再生要求。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基布材料、织物结构、导电物质、制备工艺等对织物导电性能及聚苯胺沉积状态的影响;综述了提高聚苯胺导电织物导电性能的方法,如通过酸掺杂、加入金属离子等增加织物表面的导电因子,通过磁场、超声场等外场提高聚苯胺的分布均匀度,通过改变加工工艺、基体材料改性等提高聚苯胺在植物表面分布的均匀度和连续性;指出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是最有希望实现导电织物市场化的方法,但仍然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硝酸银和吡咯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Ag/PPy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单体用量、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制备纳米复合微球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分光光度计(UV)、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纳米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银/聚吡咯纳米复合粒子具有棒状结构,聚吡咯对银纳米粒子进行了包覆;复合粒子圆球头部的平均直径为300~500 nm,银纳米粒子在复合微粒中呈面心立方的晶体结构;制备纳米复合粒子时,吡咯与硝酸银较适宜的物质的量比为0.9∶1。  相似文献   

8.
导电聚合物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领域,因其诱人的应用前景受到广泛重视。导电聚合物材料与对应的无机材料相比,具有成膜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稳定性差等缺陷。如何进行结构设计克服现有的缺点、实现导电聚合物的大规模应用是当前导电聚合物界努力的方向。导电聚合物当前的研究热点是设计和合成结构高度稳定、高荧光量子效率和高电荷载流子迁移率的共轭聚合物序的导电聚合。  相似文献   

9.
以钛酸四丁酯、硝酸银和吡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银/聚吡咯/二氧化钛(Ag/PPy/TiO2)复合纳米粒,考察了PPy单体用量、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制备复合纳米粒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等测试方法对复合纳米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PPy/TiO2复合纳米粒具有棒状的核壳结构,聚吡咯包覆在Ag和TiO2纳米粒子的表面。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氨纶导电织物,并对其在静态以反应力作用下的信号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列出在动静态情况下导电织物表面电阻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探讨了导电织物在定速伸长时,经纬向表面电阻稳定性以及表面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在定长收缩与定长伸长时表面电阻的曲线关系以及在反复拉伸了导电织物表面电阻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在应力作用下,导电织物经纬向的变化趋势各异。它受聚苯胺分子问的排列以厦织物松弛时间的彰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关于导电纤维及织物抗静电性能主要指标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2.
聚苯胺/高岭土导电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导电的聚苯胺(PAn)/高岭土复合物,当苯胺/高岭土投料质量比为15/100时,复合物的电导率达0.92S/cm,考察了制备工艺和原料配比对产物导电性能的影响,对复合物的导电性,密度,SEM和表面接触角的研究表明,反应体系中高岭土的存在,一方面阻碍了部分单体的聚合反应,另一方面由于苯胺在其表面的吸附和聚合,使得复合物在PAn含量较低时呈现较高的电导率,XRD的研究说明,单体尚未进入高岭土的层状结构内。  相似文献   

13.
用电解合成方法制备聚苯胺,研究了聚苯胺的变色性能,电压从-0.6V变到1.2V,聚全在电极上的聚苯胺膜依次变成黄色,绿色,蓝色,黑色,利用聚苯胺研制抗静电织物,其织物的表面电阻降到10^5-10^6Ωc.m。  相似文献   

14.
航天服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与工作环境的密闭多功能服装,具有阻挡辐射、维持宇航员体温等功能.本文分别选用亚麻织物、竹浆纤维织物和涤纶织物作为织物基底,采用简单高效的化学镀技术制备兼具电磁屏蔽效能和发热性能的"屏蔽-发热"一体化Cu-Ni合金导电织物.利用XRD和SEM表征导电织物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利用TGA来表征导电织物的热稳定性,并探讨了不同导电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和发热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基底的"屏蔽-发热"一体化导电织物均表现出优异的屏蔽和发热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柔性导电织物设计一种工作于2.45 GHz的柔性可拉伸天线, 并研究不同拉伸应变对柔性织物天线性能的影响规律及辐射特性. 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 在中心频率2.45 GHz处, 回波损耗的仿真与实测值分别为-40,-26 dB, 仿真与实测增益方向图在中心频率处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柔性导电织物设计一种工作于2.45 GHz的柔性可拉伸天线, 并研究不同拉伸应变对柔性织物天线性能的影响规律及辐射特性. 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 在中心频率2.45 GHz处, 回波损耗的仿真与实测值分别为-40,-26 dB, 仿真与实测增益方向图在中心频率处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导电纤维与抗静电织物的电晕放电电流与电位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ZTGO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四探针仪的测试以及光学表征技术,研究了生长温度(Tem)对样品光学、电学和光电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样品的性能参数与Tem值密切相关.当Tem为640 K时,样品的电导率为7.86×102 S?cm-1、光学带隙为3.48 eV、U...  相似文献   

19.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保护剂、水合肼为还原剂、硝酸银溶液为银源,采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粒径分布均匀的单分散的纳米银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X射线衍射(XRD)、马尔文粒径分析仪等测试设备对样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纳米银粒径较小,分布较为均匀;硝酸银浓度、PVP用量、水合肼用量等对纳米银的粒径与形貌影响较大.当硝酸银浓度为150 mg/L,PVP用量为0.2g,水合肼用量为0.1g时,所得到纳米银的粒径最小.  相似文献   

20.
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是开发同时具有电、磁性能的功能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是制备电磁屏蔽材料,电磁波吸收剂等功能材料的重要途径。导电聚合物与磁性纳米粒子复合,既可实现电、磁性能的复合,又可通过调节各组元的组成和结构实现对材料电、磁性能的调节。对目前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方法,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控制,材料的性能与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