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优化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能量转换与利用效率,通过对其进行热力学分析,建立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过程的■分析模型。在典型工况下对系统内各级蒸发冷却器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各级蒸发冷却过程的■损失以及系统的■效率。结果显示,系统的■效率为24.27%,一、二级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损失分别占总输入■的36.98%和33.66%,第三级直接蒸发冷却器的■损失仅为5.09%。可见,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的■损失,主要源于间接蒸发冷却器内热质交换过程的不完善以及二次排风的热损失。因此,提高间接蒸发冷却器有效输出■和能源利用效率是优化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针对板式、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热管热回收技术与蒸发冷却技术有机结合,研发热回收型热管式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分析了影响机组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该机组进行实验测试,得出该机组的最优运行参数.为指导研发系列化空调机组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蒸发冷却空调最佳淋水密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淋水密度对蒸发冷却空调冷却效率的影响.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对二级蒸发冷却空调机组进行了测试,得出了铝箔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器和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最佳淋水密度分别在5 500~6 000kg/(m2.h)和15~20kg/(m.h)之间.在布水相对均匀的情况下,得出的最佳淋水密度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障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工作稳定并且达到节能、节省人力的目的,本文在分析热回收型热管式(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空气处理过程的基础上,采用西门子PLC设计了自动控制方案,实现了蒸发冷却空调机组运行过程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能量和?分析的方法对2种传统型和2种改进型蒸发冷却新风空调器(FAC)进行对比;将各FAC和机械蒸汽压缩空调(MVC)组成4种不同的蒸发冷却复合空调(HAC),对其节能性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建立喷淋填料和翅片式表冷器的分布式参数模型以及MVC的关联式模型,并对喷淋填料和翅片式表冷器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其次,研究4个...  相似文献   

6.
基于蒸发冷却技术的热回收特性,设计了一种蒸发冷却新风处理系统,并对核心模块采用实验数据及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模块和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新风独立降温除湿过程具有较大的节能效果和潜力.在新风状态参数为35℃、21.68 g/kg,送风状态参数为19.3℃、9.0 g/kg,全热回收模块中喷淋填料传质单元数为2.5,表冷器换热能力为1.65 k W/K条件下,系统全热回收效率和排风利用效率在循环水流量为1.6kg/s时达到最大,分别为72.6%和82.2%.最佳循环水流量随进口空气湿差和温差的增大及表冷器换热能力的减小而增大,喷淋填料传质单元数的变化对最佳循环水流量影响较小.当喷淋填料传质单元数大于1.3时,表冷器换热能力对系统全热回收效率的影响比喷淋填料换热能力要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回收排风潜能的新型液体除湿空调装置,通过回收排风潜能,降低系统中直接蒸发喷淋水的温度,使除湿处理后的空调送风得到降温加湿,达到空调房间所要求的送风温度.同时,空调排风的利用降低了再生空气介质的温度和含湿量,提高了再生溶液的浓度.实验证明,在上海湿热的夏季里,该装置用温度为80℃左右的热源驱动,可以直接获得18℃、相对湿度90%的空调送风;系统的热力系数为0.8,电效比为8.6,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型户式太阳能空调系统,该系统采用双筒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作为制冷设备,使用真空管热管太阳能集热器集热驱动.在这个空调系统中,集热器的热管直接加热发生器中的溴化锂溶液,发生-冷凝器采用新型内外式结构.通过这些措施,实际提高系统的换热效率,减少热损失,降低成本.通过热力计算得到,122 m2左右的集热面积即可提供240 m2复式住宅24 h空调冷量并可提供生活用热水.图5,表1,参8.  相似文献   

9.
采用30 PPI的氧化铝(Al2O3)陶瓷泡沫块作为蒸发冷却器填料,在人工环境舱中进行了逆流直接蒸发冷却实验.着重研究了填料厚度、进口空气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以及空气流量对填料热质传递性能的影响.选用冷却效率和加湿量分别作为热传递和质传递性能的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以氧化铝陶瓷泡沫为填料的直接蒸发冷却器,冷却效率最高可以达到0.88,出口空气的含湿量最大可以增加3.15 g/kg.当进口干球温度、进口湿球温度升高以及空气流量增大时,陶瓷泡沫的冷却效率都呈下降趋势.加湿量随着进口干球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随着进口湿球温度升高和空气流量增大而减少.在相同实验条件下,2层陶瓷泡沫的冷却效率、加湿量都高于1层的冷却效率和加湿量.  相似文献   

10.
上海明珠大酒店中央空调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不同功能房间,集中空调系统分为三种空调送风方式,高大空间如餐厅、娱乐室等采用全空气系统,新风直接从室外引进与回风混合后送风;而会议室、技师房等采用了空调机组加独立新风方式,新风经独立处理后进入空调机组和回风混合处理后送风;其他小空间房间采用了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新风机组从室外引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风机盘管承担室内全部冷负荷及部分的新风湿负荷.楼梯间采用自然排风排烟,电梯间前室设置加压送风装置,地下室设备房设置防排烟系统,采用同一个系统,选用双速风机,平时排风,发生火灾时排烟.  相似文献   

11.
横流式蒸发冷却器的热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横流式蒸发冷却器中工艺水、喷淋水和冷却空气呈三维流动,基于逆流式的热质交换模型提出了一种准三维的计算方法,可有于设计或校核计算,定义了一系列无量纲参数,通过计算得到了横流式ε ̄NTU之间的关系线图;讨论了各种参数对其热力性能和ε ̄NTU关系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供蒸发式冷却器的计算和工程设计之用。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work is focused o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a direct evaporative air cooler of one row counter flow spray. Models of the two-phase flow in such a air treatment system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fields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spray chamber, as well as the trajectories of sprayed drops have been obtained by numerical method. Experiments aiming at quantifying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have been conducted. It indicates that the increase of air velocity and water/air ratio while thedecrease of nozzle density are favorabl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of parallel flow spray and counter flow spray have been compared by means of humidifying efficiency. Comparison between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good agreement for outlet air temperature with a maximum error of 8% observed for air relative humidity.  相似文献   

13.
The back-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is created to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a 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DEC) air conditioner with GLASdek pads. The experiment data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C air conditioner are obtained. Some experiment data are used to train the network until these data can approximate a function, then, simulate the network with the remanent data. The predicted result shows satisfying effects.  相似文献   

14.
根据热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板式间接蒸发式空冷器传递过程的微分方程组.引入空气湿球比热和对流换热系数,推导得到了基于空气湿球温度的数学传递模型.应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了高炉循环水板式蒸发冷却器基于湿球温度的传递模型,得到了热流体、喷淋水、空气干湿球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各流体的换热强度情况.实测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值的准确合理性.该分析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对数平均温差法和传热单元数法直接应用于蒸发式空冷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传递过程熵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定义了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熵产单元数,并给出了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熵产单元数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换热器结构参数与最小熵产单元数间的关系,指出了提高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热力学完善度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蒸发式冷却器的传热传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蒸发式冷却器传热传质试验结果的数据处理进行了讨论,重点是它的容积散质系数以及工艺水到水膜的传热系数.介绍了试验台和各测试仪表,给出了对两个试件的测试结果,整理了βxv和K的变化规律,并与计算结果作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7.
刘易斯因子及其对板式蒸发冷却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热湿交换过程进行质量与能量衡算,建立逆流板式蒸发冷却器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刘易斯数、刘易斯关系式与刘易斯因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计算得到了蒸发式冷却器空气与水热湿交换过程的刘易斯因子取值范围大约在0.75~0.95之间,其受水温和空气湿球温度影响较大.分析了刘易斯因子取值在0.5~1.5范围内对冷却器流体出口状态、热量交换与冷却效率的影响,以及应用刘易斯关系式所导致的误差,结果表明应用刘易斯关系式导致的冷却效率相对误差小于2%,工程应用该简化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传递过程的解析解及验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换热器计算理论,结合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热湿交换过程的特点,将其抽象为管束内一次空气不混合,管束外二次空气和水膜横向混合的叉流换热器.计及二次空气和水膜的热湿交换,建立了描述换热器中热湿交换过程的理论模型,利用实验测出的边界条件对基本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了一次空气、水膜温度及二次空气焓在空间分布的解析表达式.用试验结果对理论计算值进行了验证,说明建立的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从而为进一步理论分析和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水在真空状态下蒸发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小型无泵溴化锂吸收式空调器的新的蒸发器设计方案。对于所设计蒸发器的管内换热机理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用单管模拟的方法对四种不同结构的水平蒸发管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针对四种结构的水平管内水的蒸发换热系数的经验公式。实验结果表明,第三种结构的蒸发管(管内径10mm,出口截掉1/4d_i)是一种有效的强化传热管,它的蒸发换热系数是200~300W/m~2·℃。本文最后还提出了对强化管内换热的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模块化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复合冷水机组的间接蒸发冷却模块单元、直接蒸发冷却模块单元相关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将模块化机械制冷冷水机组的思路引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的结构设计中,提出了一种模块化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复合冷水机组.不仅对该模块化蒸发冷却冷水机组在制取高温冷水方面进行理论分析,而且论述了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分析计算得出较为合理的模块单元主要参数,为模块化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复合冷水机组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